- +1
“老赖”不还钱?上海杨浦法院三个多月执行到位1.5亿元
日前,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杨浦法院”)开展“涉民生”案件执行大会暨百日执行攻坚“集中发放案款及法治宣教”专项活动,向当事人发放执行案款500余万元。
2月6日,澎湃新闻记者从杨浦法院获悉,本次活动聚焦涉“三费”、涉劳动报酬等民生案件,在发放案款的同时,对其他生效判决债务人进行法治宣教,将执行效果与预防效果相结合,督促债务人主动履行义务,提升执源治理效果。自2023年10月底开展“百日执行攻坚”行动以来,杨浦法院共执行到位1.5亿元执行款。
在一起案件中,小姜(化名)原供职于宜某公司,担任项目负责人。2021年底,由于工程回款不畅,该公司资金链断裂,难以支付劳动报酬。小姜催讨未果,只能寻求法律帮助,经过仲裁后,将宜某公司告上法庭。
在人民法院调解下,小姜与宜某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劳动关系解除,宜某公司支付小姜一次性补偿12万元。谁知,宜某公司负责人在签署调解协议后“失踪”,调解书兑现遥遥无期,小姜忍无可忍,申请强制执行宜某公司,但宜某公司本身近乎“空壳”,没有资产,没有履行能力。面对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被执行人,小姜同意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她并没有打退堂鼓。
通过民事执行中追加当事人的程序,小姜请求将宜某公司的负责人兼股东徐某及另一名股东耿某追加为本案被执行人,经审查,法院支持了小姜的这一请求。
执行法官也快马加鞭,根据追加裁定恢复执行,迅速查询徐某和耿某的财产情况。然而,原本风光的徐某和耿某在财产上也已“油尽灯枯”,徐某住在父母家中,不工作,不经营,专门追讨欠款,但收效甚微,耿某则一直保持“失踪”,二人银行和网络上也仅有零星资金。
此时,执行法官将目光对准了被执行人投保的保单。根据法律规定,被执行人名下存款性质的保险产品同样是可供执行财产,而两名被执行人名下确有不少此类保险产品。由于保单较多,经过与上海、南京、苏州等地数个保险公司沟通联络,最终将徐某、耿某名下的保单在年前变现,近10万元案款由各保险公司汇入法院账户。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