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MAP展览|如何看一幅画?卡拉瓦乔真迹画作细节导赏(下)

2024-02-07 06: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浦东美术馆重磅展览“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Caravaggio. Wonders of the Italian Baroque)于2023年12月12日起正式向公众开放。

正如大家所知,卡拉瓦乔存世作品极少,此次展览联合5个机构呈现6幅卡拉瓦乔真迹,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巴洛克奇迹”,为观众提供了独特而宝贵的观展体验。

紧随着之前为大家带来的展览细节导赏内容,今天将继续带大家云逛展,近距离观赏卡拉瓦乔真迹并探索隐藏其中的秘密和故事。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当观众来到展览入口处,悠扬的巴洛克音乐已然奏响,邀请大家一同赴约这一场艺术的盛宴。展览以五十余幅巴洛克画派艺术家的作品为开篇,随着灯光逐渐变暗,汇集卡拉瓦乔六幅真迹的最后一个展厅以缓慢而恢弘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

浦东美术馆展览现场

©Alessandro Wang

步入展厅,《捧果篮的男孩》率先映入眼帘。年轻的男孩站在深邃背景前,手捧一篮水果,目光灵动而纯真,仿佛透过画布直接与观者交流。

今天就让我们以这幅被誉为意大利国宝级别作品的《捧果篮的男孩》作为旅程开端,随后探访来自乌菲齐美术馆和佛罗伦萨私人收藏的两幅肖像画,感受大师真迹带来的感官冲击。

《捧果篮的男孩》

卡拉瓦乔(米开朗基罗·梅里西)

(米兰,1571 - 埃尔科莱港,1610)

约1595年

布面油画,70 x 67厘米

With the concession of the Galleria Borghese

Inv. 136

《捧果篮的男孩》可追溯至卡拉瓦乔艺术生涯初期,他于16世纪末从米兰来到罗马,受雇于朱塞佩·切萨里(阿尔皮诺骑士)工作室,专职画水果和花卉。

画中呈现了一个年轻男子的四分之三半身像,他手中的篮子装满了秋叶和水果。

这些水果具有一些自然物的典型缺陷。根据一些学者的说法,略有些腐烂的秋天果实、枯萎或泛黄的叶子似乎象征着美丽的凋谢和时间的短暂。

当我们看向画作,位于画面中央的果篮总是吸引着目光。

这幅静物画呈现了多串葡萄、无花果、枇杷、梨、小野苹果和切开的石榴,让人垂涎欲滴。作品是对现实进行了完美再现,卡拉瓦乔牢记自身的伦巴第和威尼斯文化根脉,通过模仿来展示自然世界,总是在尽量减少对物品进行主观美化。

卡拉瓦乔是一位精通光影运用的大师。

起着主导作用的光线从男孩身后渗透出来,使其左脸颊和肩膀成为最为明亮的部分,男孩的肌肤在柔和的光线下闪烁着微妙的光泽,勾勒出令人惊艳的细腻质感。而水果的不规则和瑕疵也同时呈现出来。

尽管长久以来人们认为画中主角可能是画家马里奥·明尼蒂(Mario Minniti),但其身份依然未明。画中的光影和寓意使这幅作品成为卡拉瓦乔独特艺术风格的杰出代表。

浦东美术馆展览现场

©Alessandro Wang

画面的背景是常见的灰色墙壁,艺术家描绘的是一个在房间里的人,而不是处于大自然的环境中。水果没有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显得格外突出。

整个画面弥漫着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氛围。这一次,不用跨越千里去到意大利才能与“果篮男孩”相遇,在浦东美术馆便可近距离观赏这幅作为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镇馆之宝之一的《捧果篮的男孩》。这一刻,时间仿佛被凝固,呈现出永恒的美好。

《宗座总书记官马菲奥·巴尔贝里尼肖像》

卡拉瓦乔(米开朗基罗·梅里西)

(米兰,1571 - 埃尔科莱港,1610)

约1595年

布面油画,121 x 95厘米

© Collezione Privata, Firenze

在《捧果篮的男孩》一侧,我们可以看到两幅由卡拉瓦乔绘制的肖像画。这第一幅作品描绘的人物是马菲奥·巴尔贝里尼,也就是未来的乌尔班八世。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画作来自佛罗伦萨的一位私人藏家收藏,一般不对外公开展出。也就意味着大家即使去到意大利当地也不一定能有机会亲自观赏到它,说是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不为过。

画中人物是马菲奥·巴尔贝里尼,他出身于佛罗伦萨贵族家庭,曾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他是十七世纪极具影响力的人物,是艺术的伟大赞助人、博学的诗人也是人文主义者,他的城市规划彻底改变了罗马的面貌。

当时的巴尔贝里尼三十岁左右,从人物身着的长袍可以看出,他正担任宗座总书记官一职,负责记录罗马教廷颁布的所有法令。

画中的巴尔贝里尼正在专心阅读。作为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卓越的知识分子和艺术爱好者,还涉足诗歌创作,细小的物件揭示着人物的身份和喜好。

虽然这是一幅官方肖像,画中的环境却唤起家居氛围,特别是桌上摆放的美丽花束,展现了卡拉瓦乔独有的风格特色。

在这幅四分之三半身像中,巴尔贝里尼端坐着,一只手搭着扶手,另一只手放在一本打开的书上。桌上共有两本书和一只插满鲜花的双耳细颈瓶。遗憾的是,巴尔贝里尼的白色袖子被认为曾进行多次修复以致清晰度受损。

浦东美术馆展览现场

©Alessandro Wang

这幅肖像画与卡拉瓦乔在罗马的早期作品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是光线的分布,右侧的明亮背景和花瓶是卡拉瓦乔式的典型特征。

同旁边展示的另一幅望向远方的马耳他骑士完全不一样,这幅作品中描绘的巴尔贝里尼直视观众,带着紧迫而微妙的质疑感,将整体氛围烘托。

《马耳他骑士安东尼奥·马尔泰利肖像》

卡拉瓦乔(米开朗基罗·梅里西)

(米兰,1571 - 埃尔科莱港,1610)

1608-1609年

布面油画,120 x 95厘米

© Gallerie degli Uffizi

Inv. Oggetti d’arte Pitti 1911, n. 717

马耳他骑士团(Knights of Malta),是起源于11世纪耶路撒冷的团体。

卡拉瓦乔曾加入马耳他骑士团,并为它效力,直至因一场争执中打伤一名骑士团成员而被监禁。

据推测,这幅作品可能于1607年至1608年间开始创作,此时卡拉瓦乔被判处死刑,正在马耳他临时避难。1608年底,卡拉瓦乔逃离马耳他,前往西西里岛。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安东尼奥·马尔泰利骑士,他身形魁梧,半身像矗立在明亮的背景前,神情坚定、凝望远方。

骑士身着黑色的骑士团制服长袍,胸前是灰白色十字,手持剑和念珠,诸多细节体现着画中人物的身份。

走近观察,便能感受到卡拉瓦乔展现出的卓越肖像画技艺,使我们得以深入探索画中人物面部的细节。

这幅作品的明暗与前文中提及的马菲奥·巴尔贝里尼肖像相比是更为强烈的,但是从安东尼奥·马尔泰利骑士额头的皱纹可以看出,这并未影响五官的清晰度,反而突显了它们。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尽管一生短暂,卡拉瓦乔却给西方艺术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总是反对学术规则,孜孜不倦地探求真理,在绘画中引入了全新的风格,于文艺复兴之后为欧洲艺术掀起新的浪潮。

浦东美术馆展览现场

©Alessandro Wang

在展览的尾声,放映着由马里奥•马尔托内(Mario Martone)导演的影片——《卡拉瓦乔:最后一幕》(Caravaggio. The Last Act)片段,画面在卡拉瓦乔画作与那不勒斯现代生活中切换,引发观者无限遐想。

原标题:《MAP展览|如何看一幅画?卡拉瓦乔真迹画作细节导赏(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