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一度|又到了里程焦虑的时刻,汽车充电宝前景几何?
对于电动车用户来说,里程焦虑的问题始终是个心结。
无论续航是500公里,还是1300公里,似乎都不足以抹平这种若隐若现、如鲠在喉的担忧心态。
成为电动车主之后,我认为这种心态更主要的来源还是对补能便利程度的担忧。
一位B站博主前不久发布了一段视频,讲述他在美国驾驶特斯拉,差点被困在雪山上的经历。
事情是这样的:他计划去雪山上玩耍,根据计算,只要将他的爱车充满电,足够在中途不充电的情况下实现往返。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在回程途中遇上警察临时封路,只能在原地等待。正常情况下,车辆断电即可,几乎不耗电。但在雪山上,气温处于零下,在车内等待时就必须开着暖风。
“本来显示还有100英里续航,等道路解封的时候只剩不到30英里了”。好在,导航显示20英里之外有充电站。但最终,他没能成功抵达充电站就在半路“抛锚”了。
最后是被拖车拖走的。
这场经历给他留下了“阴影”。从此以后,他的车上多了一个伙伴——一台柴油发电机。“虽然功率只有2kW,一个小时只能充进去5英里,但有了它我就很有安全感”他说。
有人说,美国的充电设施不完善,地广人稀,不适合电动车。那么不妨再来看看新能源车第一大国——中国的情况。这里的充电设施堪称全球最完善,但同时,电动车的数量也是全球之最。也就是说,国内很少会遇到找不到充电站的情况,但到了之后很有可能被别的车占用。
眼下,春节将至,电动车用户的高速噩梦又来了。
近年来,每逢节假日必会有“在高速上等待16小时还未充上电”之类的新闻。今年,湖北、安徽等省份又迎来了特殊的大雪天气。所以,类似特斯拉用户的雪山遭遇大概率会在今年的春运期间发生。
别说春运了,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飙升,普通双休日、节假日的商场和高速休息区都甭想轻松充上电。虽然充电桩建设一直在加速,但还是没有电动车增长速度快,更何况,以前造好的充电桩还有可能会坏。
华金证券去年做了个统计,这些年来新能源车和充电桩的比例,一直都保持在2以上,并且预计到2025年的时候,车桩比还是2 :1,也就是每两台车有1个桩。
而乘联会做出的统计情况稍好,但截至2023年11月,车桩比仍然达到了1.78:1。与理想状态下的1:1相差甚远。
这些数据还是把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一起计算在内的结果,对于更多的用户来说,目前只能用公桩。这样一来,车桩比就更高了。
当前以蔚来为代表的不少企业推广换电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充电桩压力,但电动车群体需求复杂,不是每个人都接受换电模式。
除了充电桩和换电之外,有没有其他补能方式呢?汽车充电宝最近受到了关注。
比如,据媒体报道,嘉兴服务区近期提供一种汽车充电宝服务。它不需要用户自己去固定地点取一块充电宝,再自己搬到车边上充电,而是通过扫码、填写车牌和车位信息后,自动出库,移动到你的车前。它的充电速度还不慢,据说20分钟就能充进去30度电。按照电动车百公里电耗20度计算,就能增加150公里续航。按照功率=做功/时间计算,功率接近100千瓦(30千瓦时/0.33小时),比一般的快充还快。
事实上,汽车充电宝也并非新鲜玩意,好几年前就有一家英国公司发布过类似产品。只不过,该公司的产品像文章开头的特斯拉背发电机一样,需要把一个大家伙放在后备箱里随车携带。更尴尬的是,给这个充电宝充电只能通过充电桩,颇有一番“脱裤子放屁”的感觉。
特斯拉蛇形自动充电桩
特斯拉也做过相关尝试。
2015年,特斯拉就发明了一款蛇形自动充电桩,安装在固定车位旁,可以自动插接充电。但最终这项产品没量产,因为问题很明显,汽车充电宝的核心,其实是实现自由移动。这样才能突破场地、环境、车型、时间的限制,把充电补能资源“打散”,灵活满足各种用车场景。
现在汽车充电宝市场更多的技术路线就是像嘉兴服务区里那样,主打一个自动寻路,跑到车面前,提供充电。甚至有些自动驾驶公司,比如纵目科技,就把相关经验用在了移动充电宝上。在封闭停车场里,它就跟酒店里的送饭机器人差不多,会自动感应路障,识别下单的车位以及车牌号,全程都不需要工作人员操作。
类似的还有能链智电公司,这家的产品不仅能自动寻路,还能自动插拔充电枪,进一步解放车主的双手。
能链智电公司的汽车充电宝
这条赛道上还有远景科技、国网金华、EV Safe Charge,甚至华为等公司。其中,EV Safe Charge的一款名为Ziggy的汽车充电宝很有意思,它虽然不支持自动插拔枪,但是可以自动抢车位。车主预约后,Ziggy就会为车主自动占位,等车辆抵达后,为其充电,可谓一举两得。当然,停车费会从抢到车位的那一刻算起。
远景科技的汽车充电宝
不过,汽车充电宝业务看似前景光明,其实它的技术门槛还挺高的。
门槛主要体现在感知层面。比如复杂环境下的充电口精确识别和定位问题,是否能够精准找到车辆,同时还要能避开路障。更重要的是,相关公司还要与主机厂打通充电协议。
华为汽车充电宝专利图
不仅如此,电动车很重,因为电池很重,通常达到数百公斤。这意味着汽车充电宝要有足够的服务能力,它也会很重,这本身也要消耗不少能量。
另一方面,汽车充电宝里装的也是电池,鉴于目前液态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并不那么十拿九稳,如果这种随机移动的汽车充电宝充斥在停车场、休息区,如何解除安全隐患也是个大问题。
因此,虽然汽车充电宝的市场想象空间巨大,但想成为充电桩、换电站之外“补能第三极”的前景目前并不清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