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除了赵盼儿,元杂剧中还有这些清醒、智慧、有胆识的“奇女子”
近两年的爆剧《梦华录》讲述了女主赵盼儿闯荡京城的故事,她虽是一名风尘女子,但丝毫不妨碍她独立、聪慧、坚韧,有着对自己人格尊严的追求。
这部剧中主要角色的原型都来自关汉卿的元杂剧名作《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杂剧作为一种文艺形式“登台”,是在北宋末期金代中期。到了元朝,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商业经济发展,老百姓对精神消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杂剧创作空前繁荣。
很多优秀的杂剧作家,由于生计真正深入到社会的下层,因此很多元杂剧作品都自觉地流露出不同程度的人权意识,尤其是在一些描写婚姻爱情的作品中,触及了女性的人权、尊严。除了赵盼儿,元杂剧还塑造出诸多勇敢、机智的女性形象,她们个性鲜明、各具风情,散发着不凡的生命力。
01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汴梁城勾栏院中,有个著名歌妓宋引章,因色艺双全为众多客人所喜爱。有两个嫖客深恋着她,一个叫周舍,是州府同知的儿子,花花公子;另一个是书生安秀实,虽有满腹文章,却不能忘情花酒,一心想娶宋引章为妻。宋引章嫌安秀实不会疼爱人,而周舍不仅家中有钱,又会花言巧语,她便决定嫁给周舍。宋引章母亲李氏并不看好这桩婚姻,担心女儿“久后自家受苦”,劝她慎重,但宋引章听不进去。
安秀实见宋引章要嫁周舍,无奈去找宋引章的小姐妹赵盼儿帮忙劝解。赵盼儿办事很有主见,她便去找宋引章,告诉她周舍浮夸不可靠,但宋引章坚持说周舍会疼她,不肯嫁安秀实。赵盼儿也没法,只得安慰安秀实先住下,等待事态发展。宋引章嫁了周舍后,随着他回到郑州家中,这时周舍马上翻脸,先打了宋引章五十记“杀威棒”,又百般虐待她,朝打暮骂。宋引章被折磨得不像人样,眼看只能等死,私下写信请隔壁王货郎去找母亲,要宋母央求赵盼儿设法来救自己。
赵盼儿得信后很着急,她思得一计,决定自己去诱惑周舍。她带上许多箱笼服饰来到郑州,住进了周舍开设的旅店,让店小二请来周舍相见。周舍见赵盼儿长得漂亮,又广有财物,听说她一心要嫁他,顿时心花怒放。赵盼儿要周舍先休了宋引章才能与她成婚。标榜对自己女人宁肯打杀也不出卖的周舍,按赵盼儿的要求写下给宋引章的休书。
赵盼儿忙用假休书换走宋引章的真休书,劝宋引章快逃走。周舍反悔,不准宋引章逃走,并撕毁了宋手中的假休书。赵盼儿帮宋引章据理力争,周舍认为赵盼儿已属于他,不准她帮宋引章。赵盼儿驳斥说,两人并未婚配。周舍遂拖二女告官,赵盼儿拿出真休书证明周、宋已无夫妻名分,又揭发周舍劣迹。安秀实闻讯亦来告周舍夺妻之罪。郑州太守李公弼审理此案,将宋引章判归安秀实为妻,周舍杖六十,赵盼儿开释回家,侠女救风尘传为佳话。
【评解】
元代的妓女分为两种:一种是专职妓女,活动于城市的烟花巷中,有专门的妓院;另一种是勾栏瓦舍中的演艺者,即歌妓(也称青楼女)。勾栏瓦舍中有相当部分女子是“卖艺不卖身”的,但在当时她们的社会地位低下,仍被文人以“歌妓”呼之。应该说,大部分妓女都是因为生活所逼,从小就被父母卖到妓院,她们在那里含泪卖笑受辱,收入中的大部分却不归她们,而且嫖客大都无情无义,许多妓女年老后生活无着,陷入痛苦悲惨境遇。所以,妓女们渴望获得真正的爱情,希望有家庭、有子女,想过夫唱妇随的幸福生活。于是,许多妓女便将从良(即赎身嫁人)作为毕生幸福的奋斗目标。
关汉卿是“在野派”作家,又与勾栏瓦舍中的许多艺妓有来往,例如他与杂剧演员珠帘秀等就来往密切。他对沦落风尘有从良愿望的女子深表同情和赞赏,而对玩弄妓女感情的男子深表厌恶和谴责。他写《救风尘》这出戏,就鲜明地抒发了自己的爱憎,而且还在戏中肯定了妓女自行婚配选择的权利,这在当时那样的社会是很可贵的。
关汉卿以极大的热情写这个戏,而且还从正面塑造了一个美貌、有智慧、大胆勇敢、有情有侠义心肠的妓女赵盼儿形象,表现了他对妓女人格的尊重和同情,这一形象有特殊的意义。
在艺术上,本折以极简练的手法,将宋引章的爱慕虚荣、头脑简单、涉世未深、固执轻率的性格摹写了出来。她的嫁人原因竟然是周舍许诺的夏打扇、冬暖被,说明她对社会的险恶、生活的长远打算,心中全然无数。而周舍呢,仅以有限的笔墨,就暴露其中山狼的真面目了。
相比宋引章,赵盼儿就显得有光彩得多,她不仅美貌,而且在择偶方面颇有主见,深知妓女从良的归宿总是“做次妻”,而嫁人的“早中了拖刀计”,所以劝宋引章要“三思而行”,“慢慢的别寻个姻配”。周舍之类的人,她一眼就看穿,这种人是白穿了几件虼螂皮,“人伦事晓得甚的”?赵盼儿自己也希望从良,她的名字里还有一个“盼”字,但她并没有为自己张罗这一步,是过分慎重还是未遇知音,抑或是不甘为妾?我们不知道,但这个光彩照人的女子,一直为别人从良而“两肋插刀”,自己却未考虑从良择配,其光彩的背后又何尝不是眼泪和悲哀?
《救风尘》表面上是喜剧,实际上却暗藏酸、苦、辣的人生况味,这实在是一出社会悲剧。赵盼儿会有幸福婚姻的归宿吗?宋引章会真正幸福吗?人们不得而知。《救风尘》是关汉卿艺术上成熟的一部优秀作品。
02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西洛才子张珙(字君瑞,又称张生)因丧母又加功名未遂,一直在外书剑飘零,闻说朝廷开科,他决定赴京城长安应试。途经河中府蒲津关,想起少年时八拜之交的结义兄弟、征西大元帅杜确统领十万大军就在此镇守,感慨万千。
这天,他从状元旅店小二处得知附近有一名胜普救寺,乃武则天时所建,十分壮丽,便决定去游玩一番。到了普救寺后,张珙在寺僧法聪引领下,进佛殿参观,正逢一富家请寺僧做道场。香烟缭绕之中,有一佳丽,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一对小脚就价值黄金百镒,美貌胜似天仙。张生见罢,痴痴的魂不守舍,当即决定不赴长安,向长老法本在寺中借得半间房住下,以温习功课之名欲接近这位美女。
原来这位姑娘乃前朝崔相国之女,名叫莺莺,年方19岁,不但美艳非常,而且针描女工、诗词计算无不精通。她的父亲早已亡故,母亲崔夫人娘家姓郑,依然健在,有一贴身使女名叫红娘。因兵荒马乱路途有阻,崔父亡故后灵柩无法回乡,只得暂寄在普救寺中,全家在寺内西厢安身。此时,莺莺早由母亲做主许配表哥郑恒,因郑恒居留在京师中,两人尚未成婚。
崔家道场事完,法本请莺莺到方丈奉茶,张生冲进去,大胆上前向莺莺示爱,虽为莺莺及红娘所拒,却给她们留下深刻印象,莺莺叮嘱红娘将此事瞒住崔夫人。二月十五,崔家又做佛事,张生求法本以他亲戚名义附斋,在拈香之际又与莺莺见面,两人眉目传情,勾得怀春少女莺莺神魂荡漾,心底里便爱上张生。正在此时发生了一件天大祸事:强徒孙飞虎带五千兵围住普救寺,要抢莺莺去做压寨夫人。
崔夫人慌与法本商议,但寺僧无力退敌,无奈之下,她接受法本建议,向寺内僧俗人众宣布:谁能退得贼军,便许配莺莺为妻。张生自告奋勇揭榜,写书遣寺僧惠明到蒲关请杜确出兵,终于杀退孙飞虎。
正当张生、莺莺都庆幸好事将成、得遂所愿之际,崔夫人却在宴请张生时,以莺莺有婚约在先而赖婚,要张生、莺莺结成兄妹,并助张生金帛另娶他女。二人大为失望,张生当场赌气就要离去,崔夫人却不准,命张生留下,称明日“别有话说”。当夜,张生心绪烦闷,在园中抚琴,莺莺在琴音中听到心上人对爱情的倾诉,芳心不能自持。在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开始传柬示爱。莺莺约张生夜间园中私会,张生跳墙进了西厢,欲与莺莺共偕鱼水,莺莺却碍于礼法突然变卦,张生怅然回到书房,害起相思病来。
崔夫人听说张生病重,央法本请医生诊治。莺莺得知,也派红娘前去探望,并赠情书安慰张生。张生喜不自胜,更让红娘传书约莺莺到书房私会,莺莺思念张生,决意大胆走出关键一步,遂于深夜随红娘去见张生,两颗久渴的心终于紧贴在一起。从此,两人暗中亲密来往,俨然如夫妻一般。
一直在暗中注意着女儿和张生的崔夫人,见莺莺体态发生变化,便知两人“做下来了”。她又从小厮欢郎处得知夜间莺莺和红娘曾去“烧香”,很长时间没回来。崔夫人决定将此事弄出“响声”,当面拷问红娘,终于得知一切真相,欲严加责罚。红娘反责她许婚又赖婚为不义,既赖婚又留下张生是为“不当”,给旷夫怨女偷情创造了条件。崔夫人回嗔作喜,借口生米做成熟饭,决定将女儿配与张生,但崔家不能招白衣(即平民)之婿,要张生立即赴京科考,张生只得与莺莺在长亭依依洒泪道别。
张生一举得中,但因未实授官职,暂时在翰林院编修国史,因而无法将莺莺接去团聚,便派琴童持书先赴普救寺报告消息。莺莺回书奉礼,以表相思之情,并催张生速归。不想,崔夫人之侄郑恒先来到普救寺,想与莺莺完婚,为莺莺所拒。他转而向崔夫人造谣,称张生得中状元,已被卫尚书家抛彩球强招为婿,莺莺只能做“二房”,还说此事京中无人不知。崔夫人大怒,当即决定女儿依然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已被朝廷实授河中府尹,及时赶到普救寺,得知真相,便要逮捕造谣挑拨的郑恒。郑恒惧怕,碰树自杀。张生、莺莺夫妻团圆。
【评解】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中最精彩的爱情篇章之一,也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之一。它取材于唐代作家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两部作品前面大半部分的情节大同小异,唯结尾不同。《莺莺传》中,张生因“文战不胜”,滞留京师,“因赠书于崔,以广其意”,实际上是将崔莺莺遗弃了。
元杂剧《西厢记》安排了一个大团圆结局,让张生对莺莺的爱情忠贞不渝。也正因为如此,《西厢记》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才显得更加美丽,成为旧时代青年男女向往或争取婚姻自由的楷模,并得以流传下来。
《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爱情戏之冠,在于它在树立新的爱情、婚姻观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即青年男女自主择婚。大家知道,旧时青年男女是没有资格自主择偶的,“男女授受不亲”就排除了自由恋爱的可能性,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则是婚姻的铁律,只要是无媒娶嫁、无父母之命(父母不在时须由兄嫂或伯叔、姑舅等长辈做主)的婚姻,都是属于“不道德”的“出乖露丑”,没有法律保障。所以,青年男女闹出“梁祝”式、“宝黛”式的爱情悲剧,也就十分正常了。但《西厢记》中的张生、莺莺大胆追求自主婚姻,在两情相悦的前提下,勇敢地跨出了“越轨”的那一步。
遗憾的是,莺莺的这一步,千百年来,多少青年男女都不敢跨出去,许多人最后闹个悔恨终身。所以,莺莺的形象是旧时女性中最有光彩的,她敢于藐视或忽视封建礼法,敢于主动跨进张生的书房。而这一步,即使是敢爱、敢向往婚姻自主的祝英台、林黛玉等人,也没有跨出去。在封建社会,妇女受封建礼教的压迫比男子重,崔莺莺跨出这一步,需要拿出比张生跨出的那一步更大的勇气、冒更多的风险。
就这一点来说,《西厢记》的爱情境界比《红楼梦》确实高出了一个层次。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安排贾宝玉、林黛玉读《西厢记》,但他们没能读通。曹雪芹不会这么写,是因为在一个封建礼教、法治严密的社会,这种男女私婚是要受谴责、否定的。元代社会相对于清代,其封建礼教对老百姓的控制较宽松,所以元杂剧中青年男女自主择婚、不受社会礼教拘束的例子很多,除《西厢记》外,像《倩女离魂》《墙头马上》等都是,说明元杂剧作家创作时思想上更少束缚、更放得开,笔下的人物便更有光彩。
近年来,有些剧种在改编《西厢记》时,一味以张生追求莺莺作为主线,而将莺莺作为被动配角。这恐怕是一种对《西厢记》的误读,没有看到此剧中莺莺这个人物比张生更有光彩、更勇敢,其举动也更有意义。
03
望江亭中秋切鲙旦
儒生白士中新获潭州太守之职,上任途中顺道往清安观探望出家为尼的姑姑。得知侄媳亡逝,白姑姑想起每日到观中叙话的美貌少妇谭记儿,其夫李希颜已亡故三年,至今寡居,便决定撮合白士中和谭记儿“牵手”再婚。当日,白姑姑趁谭记儿来观中的机会,使出软硬手腕,让半推半就的谭记儿同意了嫁给白士中,夫妇拜别白姑姑赴潭州就任。
一向垂涎谭记儿美色的当朝豪宦、外号“花花太岁”的杨衙内,原想娶谭记儿为妾,得知白士中抢先将谭娶走,顿时妒火中烧。他在朝中权贵支持下,向圣人(皇帝)谎奏白士中“贪花恋酒,不理公事”,取得朝廷颁发的势剑、金牌和文书,驾船从水路前往潭州追杀白士中。白士中母亲得到杨衙内要去陷害儿子的消息,连忙派老院公到潭州报信。白士中知杨衙内来者不善,很是着急。谭记儿思得一计,决定自己改扮卖鱼婆,在半路望江亭以美色诱惑杨衙内,伺机盗取其手中的势剑、金牌。
杨衙内带着亲随张千、李稍,离船到望江亭歇息,时值中秋之夜,因身边没女人,三人喝酒时觉得十分无趣。正在此时,一位自称张二嫂的美貌卖鱼婆来到亭中推销金色鲤鱼,并要当场为客人切鲙下酒。张二嫂通过与李稍搭讪,引起杨衙内注意。杨衙内半醉之时,色性顿起,企图占张二嫂为妾,张二嫂假装同意,乘机将杨衙内灌醉,盗得势剑、金牌离去。原来这位张二嫂便是谭记儿改扮。
白士中有了势剑、金牌,稳坐潭州衙门大堂,等待鱼儿上钩。杨衙内不知内情,还想吓唬白士中,诈称带着势剑、金牌要逮捕他。白士中当即戳穿其伎俩,让谭记儿重扮卖鱼婆控告杨衙内倚权贪色,将杨衙内拘捕。此时,圣人已发现杨衙内诬告官员真相,湖南都御史李秉忠奉御命前来查处,当堂将杨衙内判重责八十棍,削职为民,白士中照旧供职,夫妻安享富贵。
【评解】
《望江亭》这个戏是关汉卿戏剧的代表作之一。它真实地揭露了元代的社会矛盾,即蒙古统治者对汉族的民族压迫和奴役,他们可以随时欺凌普通老百姓,从最高统治者“圣人”那里弄到势剑、金牌随意捕人、杀人;同时,也表现了下层人民对新生活的追求、向往,讴歌了美、善、正义,鞭挞了丑陋、邪恶、黑暗。下层老百姓及汉族官员为了保卫自己的幸福,只能不畏恶势力进行斗争,并运用智慧去取得胜利。
剧中白士中、谭记儿不仅保卫了自己的婚姻,实际上也证明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由于关汉卿就生活在那个时代,他当然亲身经历过恶势力的压迫,亲眼看到过类似戏中杨衙内那样的蒙古贵族横行不法的暴行,所以,他笔下的杨衙内骄横、凶残、愚蠢的形象就塑造得特别生动。
本折是全剧的精华,表现谭记儿如何改扮卖鱼婆,在虎穴险境中机智地与杨衙内周旋,终于盗取势剑、金牌的过程。剧情曲折跌宕,一开始,杨衙内带着两个亲随走狗张千、李稍,又有势剑、金牌、文书,貌似十分强大,要取白士中首级似乎很容易。而白士中和谭记儿则处于弱势地位,要逃过一劫似乎很难。
但是,杨衙内这类花花太岁看似强大,骨子里却很虚弱,他有一个软肋,即流氓成性,作恶多端,已到了色令智昏的地步。眼看潭州府就在眼前,白士中也几乎在杨衙内之流的掌中了,杨衙内却迷了心窍,好色贪淫的旧病复发,见了个鱼婆张二嫂便想霸占为妾,结果反被谭记儿借机灌醉,失去势剑、金牌,也就决定了他彻底失败的命运。
本剧中的谭记儿是个极有光彩的女子,她美丽、有主见,虽守寡,但不失大家风范。我们知道,在那个时代,寡妇的生存环境是很艰难的,既容易受到社会引诱,也会受到恶势力逼迫。杨衙内早就想占有她,但她自有主见,坚决不嫁这个玩弄女性的花花太岁,她追求的是真正爱情,若找不到真爱,便甘心出家。邂逅白士中后,她见白士中是官身,开始也不肯允嫁,后来见白士中爱得很真诚,又加上白姑姑的撮合,她终于肯嫁了。这不是她的软弱,而是她的一种最佳选择。
当得知大祸将临时,谭记儿表现得比白士中还沉着、坚定、机智、勇敢,为了捍卫自己的幸福婚姻,她立马由娇羞变为刚烈,提出了冒险去接近杨衙内,智取势剑、金牌的主意。这个主意实现起来很难,要想办法混进去,见到杨衙内,使他对张二嫂迷恋;又要十分谨慎小心,不能落入杨衙内圈套,不能被杨衙内暴力得逞,否则,就全盘皆输了。当然,为了迷惑住杨衙内,谭记儿也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手段去“勾引”杨衙内,要“浪”一些,这就要适当做一点牺牲,说一些违心的肉麻话,做违心的小动作。不过,做这一切都要守住底线:保证自己不失身,保住贞洁。
若她受到污辱,那么,即使最后盗取了势剑、金牌,她也会丢掉幸福,白士中肯定会以此为借口休掉她。可见,谭记儿的使命多么难,但她都完成了,获得了大团圆结局。
《望江亭》在戏曲史上占有很重要地位,至今仍是京剧舞台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20世纪60年代,还曾拍摄过同名京剧影片,由著名京剧大师张君秋主演谭记儿。此剧至今为张派京剧演员的常演剧目。
元杂剧选解(第二版)
陈云发 解
高原 责编
2024年1月
复旦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杂剧是从中国古典表演艺术中逐渐发展而来的,在北宋末期正式作为一种文艺样式“登台”。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大批优秀文人加入杂剧创作,杂剧品位提高且数量增加。元朝仅存在九十八年,却涌现了大量杂剧作品。
元杂剧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其中一些作品表现了在民族压迫的政策下,“人心思汉”的思想;一些作品流露出人权意识,尤其是描写婚姻爱情的作品;一些作品表现了当时下层民众对司法公正的渴望;一些作品主张承认人性、维护人性,认为人性是社会之本;还有一些作品触及物质财富分配不公、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还对二次分配、财产托管、遗产继承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作者简介
陈云发 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上海戏剧》杂志社副主编、《新闻报》主编、《新闻午报》副总编等。著有《历代名优传奇》(合作)、《越剧之星——钱惠丽》、《中国古代女杰的故事》、《吟啸菊坛——大写尚长荣》、《儒林外史作者对我说》等,另有剧本《梦断萨迦寺》(获第九届田汉戏剧奖二等奖)、《难忘玫瑰红》(合作,获第十一届田汉戏剧奖一等奖)等。
原标题:《除了赵盼儿,元杂剧中还有这些清醒、智慧、有胆识的“奇女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