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数学界第一位女院士胡和生去世,用照片怀念她的一生
2024年2月2日,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优秀盟员,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第七届上海市数学会理事长,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和生先生因病于上海逝世,享年96岁。胡和生是中国数学界第一位女院士,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复旦大学校长奖等奖项。2002年应邀为国际数学家大会诺特讲座演讲人。
胡和生
她深耕学术,成就卓越,长期从事微分几何研究,在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领域享有盛誉,推进我国数学学科长足进步。
她长相秀气,身材娇小,一生保持自信、独立和坚强的气质。她说:“在任何时候,我都要进取,特别是女同志,更要有自强不息、刻苦钻研的精神。”
立志“科学救国”,成为苏步青接班人
胡和生1928年生于一个艺术世家,原籍南京。在家庭熏陶下,胡和生爱好书画,但理想并非成为画家,而是考上大学继续深造。战乱让她深刻认识到,国家不富强,人民就会受欺侮。怀着“科学救国”的思想,她立志努力读书,报效祖国。
胡和生与祖父著名画家胡郯卿合影(1932年)
胡和生自幼好学,文理兼优,成绩名列前茅,书画水平不俗。她还生就了甜润亮丽的歌喉,在同学中有“beautiful voice(美丽的声音)”的绰号,研究生时期还参加过学校的合唱团。
抗战胜利后,胡和生考入交通大学数学系,高校调整后,于1950年1月毕业于大夏大学数理系。1950年,胡和生进入浙江大学数学系,师从著名数学家、中国微分几何创始人苏步青教授读研究生。
胡和生(1948年)
苏步青对学生要求严格,胡和生和同学们在功课之余还要参加独具特色的讨论会,每周做读书报告,除了准确深入地介绍阅读内容和作者思路,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答不好就会受到批评。
胡和生每次都准备充分,令苏步青印象颇佳。当时,阅读的论文涵盖英、俄、德文的最新研究成果,有的长达百页。胡和生很快学会了如何正确高效地阅读文献,这也为她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后来,胡和生感叹:“老师严厉有好处,我就是在读研究生时养成了勤于思考、反复体会的习惯,不懂不装懂,读书不读深、不读透决不罢休。”
1951年,经苏步青推荐,胡和生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正式踏上了数学研究之路。1952年院系调整,苏步青与她转入复旦大学。复旦这个以苏步青为首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策源地,人才济济,加之老一辈数学家的鼓励指导、同行的互勉竞争,托着这颗新星冉冉升起。
“有人批判我,说我理论脱离实际,我不服气,学了弹性力学、相对论、核物理,视野和研究能力又前进了一步。”
在科研中,胡和生强调了思想要有深度,要有冲击困难问题的勇气和拼劲。1991年,胡和生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成为中国数学界第一位女院士。
苏步青在推荐发言中对其给予了极高评价:“我毕生效力的微分几何方向长期以来靠她来主持……她是我的接班人。”
胡和生、谷超豪与苏步青合影(1991年)
破解数学难题,走上国际学术舞台
胡和生在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领域展开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工作,更是首位走上国际数学家大会诺特报告讲台的中国女性。
她最初专注于微分几何的仿射联络空间,通过将苏联几何学家诺尔琴(A.P.Norgen)的仿射联络推广到n个共轭联络,创作了引人瞩目的论文。诺尔琴对这一研究成果极为重视,并亲自在苏联《数学评论》上作了详尽介绍,给予充分肯定。
在射影微分几何、黎曼空间完全运动群、规范场等方面,胡和生持续独立开展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确定黎曼空间运动群空隙性的一般方法,成功解决了这个国际数学界研讨了60多年的重要问题,引起广泛反响。
她巧妙地将规范场的作用量与调和映照的作用耦合起来,提出了有质量规范场的一种生成方法。在研究规范场团块现象和球对称规范势的决定等问题上,取得了高难度、高水平的重要成果。在线性汇理论、Toda方程及调和映照的研究中,她发展了孤立子的几何理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为了了解世界前沿研究成果,胡和生积极参与国际数学交流活动,曾前往德、法、美、日、意、瑞、英、比等国著名学府讲学,在各类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30多次。
胡和生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诺特讲席报告(2002年)
2002年,胡和生受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并作诺特讲座报告,成为我国第一位在大会上作此报告的科学家。为了纪念德国数学家艾米·诺特(Emmy Noether),诺特讲座自1994年开始设立,每四年邀请一位世界著名女数学家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一小时报告,仅有在数学界取得创造性成就的女数学家才能获此殊荣。
面对数学学科中男性学者占据绝对优势的现状,胡和生毫不畏惧。相反,她从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女性身份而在数学研究上受到区别对待。
“我所选择的专业是数学,这往往被认为不是女同志所适合的专业。的确,搞数学很难、很艰苦。世界历史上能够登上数学高峰、很有建树的女数学家当时寥寥可数,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沿着这条崎岖的路走下去。”
女生能不能学好数学,能不能在数学上取得大的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李大潜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每一次我都以胡老师作为例子向他们说明,女同学和男同学一样,也可以学好数学,而且可以学得非常出色。”
胡和生、谷超豪与李大潜合影(2001年9月21日)
公认的“严师”,要求学生做“大结果”
胡和生秉承老师苏步青的育人理念,满腔热情、深入细致地从事各项教学工作。她以严格要求著称,但在生活、就业、深造上爱护帮助学生,深受爱戴。作为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胡和生为国家培养出了40多位教授。
除参与我国首本引入整体微分几何内容的大学教材《微分几何》的编写工作,她还坚持给高年级本科生讲授微分几何课程,年逾古稀后还坚持组织讨论班,亲自指导毕业论文。
王红从1985年跟随胡和生读硕士,至今还记得老师40年前开的课程《微分流形》。胡和生讲授精彩,为她打开了进入几何学领域这个新世界的大门,“非常奇妙,像进入仙境一样”。
正是“着迷”于胡和生在课上教授的几何空间的各种结构,她决定深入该领域研究。如今,她是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从事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几何理论及应用研究。
胡和生、谷超豪与王红(左一)、许洪伟(右二)、东瑜昕(右一)在杭州大学数学系(1997年)
在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嵇庆春心中,胡和生毫无疑问是位“严师”,常常会直白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胡和生和丈夫谷超豪一起带学生,但嵇庆春和其他学生在心里不约而同达成共识——“谷老师更和蔼,胡老师更严厉”。
嵇庆春在讨论班的第一次汇报就受到胡和生严厉批评。他原以为自己经过一个月准备,肯定能获得表扬,但是,胡和生抛出问题——“这个课题的研究动机是什么?”他毫无准备也无从回答。
直到嵇庆春自己当上老师后,才真正明白老师用意,“要用更长远的眼光去读文献,要把自己的研究放到更大的学术背景中去看”。
指导论文时,胡和生会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学科基础选择课题。而后告诉他们,做这个研究需要读哪些基础文献,再在讨论班上让学生汇报,确保学生真正读懂了每篇论文。胡和生经常出差,但从未缺席过任何一次讨论班汇报。
与学术上的严格要求不同,生活中的胡和生爱生如子。每个学期,胡先生都请学生到家中做客或与学生聚餐畅聊。她还资助学生走出校门在近郊开展户外活动。嵇庆春读博期间偶患胃病,胡和生无微不至的关心让他终生难忘。
胡和生院士出席授予李骏博士为复旦大学教授仪式(1999年3月)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主任、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李骏在复旦求学期间,胡和生是他的硕士生导师。为了让学生更快与国际接轨,胡和生特批李骏提前毕业,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并将他推荐给了数学家丘成桐。
“胡老师一直强调,我们要向苏先生学习,要做大结果。”在李骏看来,大的结果就是要做大的题目,要培养自己找题目、找思路、找解决方案的能力。“她给了我们最大的自由,并且鼓励我们坚持下去。”
1989年,李骏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2019年,李骏全职回到复旦大学,担任上海数学中心主任和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联席主任。“胡老师告诫我们,学成之后一定要回国。听说我准备回国时,她高兴得都快跳起来了。而我只能默默说,我回来晚了。”
学术届神仙眷侣,全身心投入科研
胡和生一生中还有一段佳话,那就是她与丈夫谷超豪是一对神仙眷侣。两人同为苏步青弟子,后又都成为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因数学结缘的他们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更是学术上的搭档。
谷超豪、胡和生夫妇和学生们在资料室里,左起:成庆明、周子翔、胡和生、丁青、谷超豪、林峻民(1987年)
两人结婚之初,就商定好过简单的生活,将时间和精力都留给科研,还制定了“二保二”原则,指两人一起持家,在事业上共同进步。他们住在12平米的房子,请一位钟点工烧饭。有时,夫妻二人也会为了帮对方节省时间,互相为对方烧菜。为了挤出外出排队理发的时间,谷超豪和胡和生还学会了互相剪发,谷超豪甚至会给胡和生漂染头发。
“她在生活方面要求极其简单。”在李大潜记忆中,胡和生为人朴素,却将整个身心都投入了科研教育事业,其专一和热忱令人感动。
胡和生与周子翔(左一)、林峻岷(右一)在复旦大学数学系图书资料室合影(1988年)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周子翔是谷超豪的研究生,但因谷超豪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事务繁忙,很多时候都靠胡和生指导。实际上,周子翔考上研究生后第一次同导师见面,就由胡和生在家中招待。
“当时谷老师正好出国,是胡老师和我详细谈了他们的科研方向,让我知道后续应该重点学习哪些课程。”周子翔印象中的胡老师热情亲切,家里到处都是书。
他们位于复旦九舍的家,学生来来往往,与办公室无异。“他们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就是在工作。”周子翔记得有一回,自己和几位同学还曾在老师们合肥的住处完成课程考试。
胡和生从小接触艺术,懂色彩搭配,谷超豪的日常着装都由她选购和搭配。谷超豪曾颇有些得意地说:“我每次出席重要活动,胡和生都要关心一下我的‘行头’。只要给她的手这么一弄,总是蛮精神的。”
“胡先生在学问上,对谷先生从不服输,但他们感情很好。”李骏说。1996年,《解放日报》摄影记者崔益军拍摄过这对院士夫妻,他回忆,两人互相整理仪表、把关形象,“就像拍婚纱照一样”。
在外人眼中,这对夫妻个性互补、恩爱有加,谷沉稳内敛、温文尔雅,胡开朗外向、做事麻利。嵇庆春记得,在几乎任何与生活有关的事情上,谷超豪都听胡和生的。请学生吃饭时,谷超豪总说“让胡和生点菜”。胡和生在饭桌上与学生们热烈地聊天时,谷超豪总在旁静静地听。
胡和生与亲属合影(1984年)
谷超豪认为,夫妻二人“互相理解,互相激励,就是最大的乐趣。当然还可以互相提问题、建议和相互核验”,还曾说自己是X,她是Y,共组了一道牢固、和谐而充满爱意的二元一次方程。
自强不息,激励学子勇攀数学“珠峰”
胡和生与学生嵇庆春合影
“一座高山”,是胡和生在嵇庆春心中的形象。而在晚年,这座高山渐渐化作一潭湖水。
胡和生在医院长期卧病疗养,最爱与前来探望的学生畅聊。她关心学生的孩子们读什么书,还会给出一些育儿建议。那时,嵇庆春感到,胡和生真正地从一位“师长”转变成了一位“家长”。
当然,胡和生每次还会关心学生们在做什么研究,关心微分几何领域的最新进展。嵇庆春说:“这是老师在督促我们努力做研究,也是老师的心愿之一。”
在李骏看来,从专业发展到人才引进,胡和生对复旦大学建设一流的微分几何专业花了极大心思。“这是她和谷先生一起带动起来的。”
胡和生和张漪女士(周元燊院士夫人)与母校清心女中(现市八中学)女生班合影(2007年)
一直以来,胡和生都希望学生能接续自己的工作,继续为复旦数学系的发展贡献力量,并推进自己在微分几何领域的研究,将孤立子几何理论发扬光大。胡和生晚年曾撰文写道:“回顾自己从事数学工作的历程,我深深地感到,要取得成就,就必须有长期奋斗的决心,就必须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在人生的道路上也必然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这时就需要目光远大,有勇气面对困难,坚持正确的方向,化困难为机遇,并以此作为继续前进的动力。”
岁月流逝,时代前进。胡和生为自己能生活在祖国正在腾飞,人民生活不断地改善的时代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竭尽绵薄而自豪。高龄的她仍在思考如何努力保持朝气,继续发挥自强不息精神,为数学学科的发展,为青年优秀人才的成长再贡献力量。
胡和生在上课
在王红记忆里,胡和生常常鼓励学生“努力攀登数学的‘珠穆朗玛峰’”。从胡先生身上,她越来越体会到,要攀登数学界的“珠峰”,就要有做数学最前沿、最艰深的工作的勇气和能力。
在数学研究的无人之境,胡和生从未停止攀登的脚步,为我国微分几何在国际数学界赢得了崇高地位。斯人远去,她孜孜不倦、坚韧不拔的学术精神,仍将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才俊,勇攀新的学术之巅。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