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辟谣|中国“酸碱之父”拒认错,酸碱体质真有吗?
本月初,美国酸碱理论创始人被判赔1.05亿美元,并当庭承认“酸碱体质理论”是个骗局。然而,中国“酸碱之父”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教科书上也专门提到人体酸碱平衡,指出人体的一切生理机能变化和生化反应都是在稳定的pH值条件下进行的。坚称,酸碱理论不会错。
说起来一套一套,连教科书都搬出来了。这种时候,大家更要警惕,别又被“专业”绕进了坑里。
酸碱体质真的存在?中国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表示,人体的确需要维持pH值平衡,但医学上本没有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说法。pH值从哪儿来?阮光锋解释,人体有多种体液,包括细胞内液、血液、淋巴液、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及胆汁等)、尿液或汗液等。这些体液的pH的确会有不同,比如,胃液pH呈酸性(pH 1.0- 2.0);尿液呈弱酸性(pH5.0-7.0);肠液呈碱性(pH7.55-8.55)。而人体血液的pH一般在7.35-7.45之间。
如果pH平衡被打破,那就可能是生病了。比如,一个人血液的pH值低于7.35的话,那不是“酸性体质”,而是可能发生了“酸中毒”。
至于食物能否改变人体pH值,这更是无稽之谈。
阮光锋指出,从化学成分上划分,食品的确可以分酸碱。比如,肉、蛋等高蛋白食物和米、面等高淀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硫、磷等元素,代谢之后会生成酸性物质;而蔬菜、水果、奶等食物中含较多钾、钙等矿物质,代谢产物的碱性较强。
然而,无论是酸性食物也好,碱性食物也罢,没有谁比谁更高贵。“我们身体的 pH 值是不会因为吃进去的食物不同而发生很大改变的,无论吃酸性食物或是碱性食物,人体都会自动调节修复。”阮光锋说。
如果到了人体无法自我调节的程度,更不能寄希望于保健品或者食疗,而是因为速速前往医院就诊。
保健品市场一向鱼龙混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营养科主任张静直言,要一个人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去获取健康的生活,其实很难。大部分人都喜欢在维持原有的生活饮食习惯的基础上,通过另一种简单的手段,例如保健品、网红食品来调节自身的健康状态。这也是很多“伪科学”得以广泛传播的基础。
张静主任指出,水、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这7大营养素是人体必需的。这些,并不是单纯靠吃某种类型的食物或者保健品得来的,而是分布在各式各样的食物中。
从营养学出发,食物可以分成五大类:
第一类是谷类和薯类,包括米、面、杂粮、土豆、红薯、山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第二类是动物性食物,包括肉、鱼、鸡、鸭、蛋、奶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第三类是豆类及其制品,包括大豆(黄豆)、蚕豆、芸豆、绿豆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
第四类是蔬菜和水果,包括鲜豆、根茎、叶菜、茄果等,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
第五类是纯热能食品,包括炒菜油、肥肉、糖果、奶油等,主要提供能量
无论是酸性食物,还是碱性食物,都包含在这五大类食物中。“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关键在于平衡。”张静主任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