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冬的雪事,是自然赋予的好文章

2024-02-05 11: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无雪不成冬。

雪是冬季的附赠,

也是属于严寒的精灵。

“山水是地面上的章句,一冬的雪事,是自然赋予的好文章。”

文/李丹崖

刊于2024年2月1日文学报

雪寒,安胜否?

这是黄庭坚《雪寒帖》里的句子。雪浩荡而降,天地一白,人心是雪世界里微微蠕动的灯火,雪一落下来,万物如覆。

雪天里,总让人念及生息枯荣。

雪天里的鸟雀,敛着足,蹑手蹑脚地在雪地上散步。其实是觅食,这时鸟雀的脖颈会转得快一些,它们要像摄像“云台”一样,尽最大的视野来捕捉这个世界里的吃食。哪里遗落了金黄的玉米粒,哪里有不知死活的蠕动虫子,哪方屋檐下有农人留作种子的高粱,它们都在搜索着,遇有美味,振翅而飞,义无反顾地飞向口粮。

冬日里,缘溪行,常常会望见那种沤了很久的坑塘。雪落在其中,会呈现出昏黄一片,时而亦有坑坳点点,更加昏黄,让人想起博物馆里的那些名画,耐得了岁月的风雪,才呈现出一片岁月的“沤麻色”。

在山东省博物馆,曾见到蔡京手书的《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蔡京当然不是什么好人,却写有极好的字,尤其是这幅,是为宋徽宗的《雪江归棹图卷》写的跋,文字中有些许涌动的谄媚之辞,过滤掉谄媚的成分来看,也有几点亮光在。“臣伏观御制雪江归棹,水远无波,天长一色。群山皎洁,行客萧条。鼓棹中流,片帆天际。雪江归棹之意尽矣。天地四时之气不同,万物生于天地间。随气所运,炎凉晦明。生息荣枯,飞走蠢动。变化无方,莫之能穷。皇帝陛下以丹青妙笔,备四时之景色,究万物之情态于四图之内,盖神智与造化等也。大观庚寅季春朔日,太师楚国公致仕臣京谨识。”

雪江归棹图卷 局部

“生息荣枯,飞走蠢动。”这一句,一静一动,相得益彰,雪中的草鸟鱼虫,似乎各有各的命数在一点点流转,让人看出了秒针挥洒走过的痕迹,类似于电影拍摄技术中的流光快门。

历史若真能流光快门,英雄们的快意恩仇一定好看,奸臣贼子们恐多希冀流光快门的速度再快一些,让人们能够遗忘他们做过的灰色和龌龊,就像是一场雪落下来,覆盖了很多肮脏的气息。

雪天里,最安静,满世界都在休养生息。古时,文人则喜温酒在室内写字,雪先是飒飒的几片,写一些小楷,粒粒洁净。继而是纷扬,写一些二王的行书也不错。再后来是团团坠坠,大如席了,不妨写草书,最为应景。

雪一落下来,满世界都成了一张生宣。寒雀飞来,文人墨客骑着驴,从溪桥上经过,驴的脖颈里铃铛叮叮当当地响动,这些都可以在古画中读得到。

旧时乡村,每有落雪,荒野就有野兔出来觅食,就有黑狗去追野兔。黑狗如凝墨,野兔如焦墨,在雪地里奔跑者,犹如墨汁在宣纸上挥洒着,若用上帝的视角来看,定然生趣滚动。话又说回来,若是雪下得足够大,野兔脚不连地,会被积雪腾空,动弹不得,黑狗恐怕也不会那么行动自如,都被一场雪困住了,迎来了同一种宿命,几番挣扎后,各自作罢。这是一场雪天里的和解,原本血淋淋的现实,被一场雪涣然冰释,倒也不错。

又想起旧时的草庵里,有黑驴被蒙着眼睛拉磨。磨盘滚滚,吐露出来一腔雪白的面粉。在黑驴的心里,一定想象着磨盘上那座堆积起来的“雪山”。是香是甜,急得嘴巴垂涎连连。画驴的画家多,画《白雪黑驴图》的不知有没有?

行笔至此,又想起迟子建的名篇《白雪乌鸦》来,还有皖南的山水襟抱里,那些粉墙黛瓦,皖南若落雪,又是怎样的景致呢?黛瓦被白雪覆盖,恐怕除了高耸的苍山,含有大地体温的湖水,剩余的只有一体雪白了。

站在山巅看,定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阔大气象,看是看了,想必未能写出如许伟人词章。山水是地面上的章句,一冬的雪事,是自然赋予的好文章。

稿件编辑:何晶 新媒体编辑:张滢莹

配图:摄图网

原标题:《一冬的雪事,是自然赋予的好文章 | 夜读·倾听》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