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漂几年,才能告别北京像素?
对于资深北漂而言,每当提到网红神盘“北京像素”,即便从未亲临,他们也能顺口说上几句关于这里的都市传说——
这里曾被视为“朝阳城中城”、“高级唐家岭”,是居住感最为拥挤的“北漂第一站”。
这个位于东五环外、2010年启用的商住两用大型社区,跟它的名字一样,如像素般密集。“租房中介跟我说,鼎盛时期这里同时居住着近3万人,一层楼有32户,过道走廊像北京地铁一样看不到尽头。”
这里曾被描绘为“空气中都飘荡着失意感”的北漂奋斗基地。“混出头了的都去望京买了房,没混出来的已经早早从北京退场。只有那些‘没法出版的作家、只能跑龙套的演员、火不起来的主播’此类处于中间状态的北漂,还留在这里为一个出人头地的奔头而日夜颠倒。”
从地铁站出来,扑面而来的奋斗气息
这里还是社会新闻常用的流量密码。北京像素最近一次上电视,是因为地下车库漏水,在北京的冬天里冻出了一个“长达两米、形似钟乳石”的擎天冰柱。“再芝麻大点的事,一旦冠名了北京像素,就原地蒙上了一层魔幻滤镜。”
尽管像素的外观极易引发密集恐惧,楼道里小广告也无孔不入,甚至小区草坪里还遍布着新旧不一的动物粪便,“物业约等于没有,北京生活的最大优势——暖气,在像素至今是稀缺资源。”
文艺风的雕塑上也布满了租房小广告
但对普通北漂而言,这里仍是他们着陆北京后,能追求的最基础的体面。“在像素合租一个loft,相当于用别处一个房间的价格,租下了两倍的空间。而且再怎么远,像素也依然没有跌出朝阳。”
一部分住惯了像素的北漂,不仅对其“野生”之处渐渐做到了视而不见,慢慢地还衍生出一种“像素人”的社区骄傲感。
像素底商9块9的面
“如果说北京的荒凉之处,在于商业圈的密度太过疏离,那像素就是北京不可多得、拥有完备供给的城堡。从超市、美甲、理发、宠物,到法务、婚介、钥匙托管,在像素里生活,就如同在城乡结合部一样便利且便宜。但出门一两百米坐上6号线,又能直达CBD的繁华。”
北京像素的底商业务之一
有人说,北京像素如同一条在北京上岸的快速通道。“现在的均价3万左右一平,200多万的总价,就能买下一套上下加起来100多平的loft,这价格在北京谁说不是捡漏。”
北漂康康看房时拍下的loft内部环境
在像素,租房的北漂总想着有一天升职加薪可以离开这里,但决心在这里置业买房的北漂却忍不住四处安利。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在这里买房,像素户与户之间离这么近,能有隐私吗?我说——那总比和别人合租强吧。”
北漂9年的媒体人阿皮,经常从一站地之外的常营骑车抵达像素。“如果说,拥有大型商圈的常营是像素人的长期外挂,那像素就是常营人的聚会大本营。大批的剪辑、导演等传媒人聚集于此,各种小店也自成一派。”
曾经像素loft里的聚会 图源:波波
除了有种“刚来北京那几年”的匆忙底色,阿皮觉得北京像素真的很像不可多得的“年轻人乐园”。“底商各种吃吃喝喝的,下楼就能做美甲,一个微信楼下超市就能送货上门,觉得像上大学的时候一样,有种五环外难得的烟火气。”
北京像素的1楼底商
在她的印象里,很多人来北京时住在这里,离开前的最后一站也在这里。“我一个闺蜜后来成为了公司高管,要随公司搬到望京了,在离开像素前还大哭一场。”
有人说,北京像素就如同一个升级版的筒子楼。尽管和邻居家只有一步之遥,但互不打扰是像素住户的默契。从抵达到离开,你根本不会认识你一墙之隔的人到底是谁。“我和对面邻居唯一的一次接触,是她想用我家的电子猫眼,查查是谁拿走了她的外卖。”
楼道里闲置的沙发
然而在网络世界里,像素却如同赶大集一般热闹而繁荣。“像素有自己的太极拳协会、网球协会,但其存在感更多是以微信群的形式。不知什么人给像素开发了自己的app,除了大量的租房信息,有人在里面约拍、交友、转让闲置、寄养宠物、聊像素的八卦,甚至还有给像素住户做自媒体互推的业务,如同大学时期的BBS。”
北京像素app的页面截图
很多决定在像素租下的北漂,就像曾在像素住过3年的传媒人波波一样,“当中介推开门,你觉得这里像一个家。”
“家”的元素,包括接近整墙的大扇玻璃窗、虽然略显陈旧但可以拎包入住的简洁布局,“也可能是迷上了那种loft才有的小楼梯。”
图源:思思
尽管在外界眼中,像素是一个流动性极大的北漂社区,北漂小菊却从中看出了某种“安定”。“这里的房东有不少已经实现了人生层面的升级,搬去了更好的社区,或者已经撤出了北京,短时间不会回来,也就不会太干扰租客的生活。有的还很维护房子的基本品质,我去看房的时候,有个房东竟然在给全屋换新地板。”
住在像素的时候,那间loft就如同波波的一个寄居外壳。“基本不会出小区,甚至不会出门。”
他将一楼客厅改造成了工作室,连办公都在像素里一手承包。“那时候每天打开门,都能在地上发现好几张小卡片,从下水道、开锁到超市开业,无所不包。有一天门锁坏了,墙上的小广告就如同我的城市黄页,一打电话师傅就来解决问题了。”
最直白的小广告 图源:Jessie
小菊认为,在像素租房,在某种程度上是处于北京租房鄙视链上的中间地带。“住在四环内的,把像素看成是‘北漂贫民窟’,但住到皮村的朋友则很羡慕我:至少,你还能在像素租个房。”
来到像素的人,总会用“又新又旧”来形容对这个小区的第一印象。
“北京很少有这种五颜六色的房子,放到现在就是多巴胺,乍一看挺时髦的,住在里面的大多也是年轻人。但走到小区里一看,光秃秃的草皮,县城风的底商、黑洞洞的楼道,和据说经常出故障的电梯,都透露着某种荒凉的底色。”
北京像素某个正在出租的大开间 图源:康康
这里还出现过一种很新的出租方式。“有的房东会在loft的一楼另外建一个门,给客厅隔出一个空间,这样楼上楼下可以互不干扰、各行其是。”
但是,在租客眼中“凑合住”的北京像素,在业主眼中却都是“真香”优点。
老家东北的视频制作人思思,在4年前在像素花200多万全款买下一套房本面积56平的loft。“推开门采光特别特别好,相比屋里的舒适,屋外的环境就可以选择性忽略。”
每当提起买房,她总爱用一套“经济账”来给预算不足的北漂朋友安利这里。“相当于总价200万买112平的房子,下楼就是地铁,一公里内有医院和大型商圈,500米内有小学和幼儿园,20分钟抵达首都机场。而且租售比极高,我这房子能租8000多一个月,租个20多年就能值回房价。”
除此之外,全款购买的属性,也让她在预算不足的特殊时期拥有了极大的安全感。“没有房贷的压力,即便收入没有以前多,心里也不会慌,像素就是我的底气。”
一位像素业主常在小区里遛娃
对于外界给像素贴上的“贫穷北漂”的标签,思思也急于替它辟谣。“我们有的邻居家年入几百万,存款起码几千个W,都在像素住得挺好。有的邻居还在像素周边的底商开了餐厅,给像素花的钱,就在像素身上赚回来。”
Ending:
有人说,北京像素,就如同一个“不知道叠了多少层”的北京缩影。“无论身价百万还是囊中羞涩,在像素里进出,一样都要踏过那片无人打理的草皮。”
但对在像素置业留下的人而言,这里如同是他们北京生活的跳板。“在像素附近有去燕郊的拼车点,这里如同一个北漂地理意义上的中转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他们命运的中转站。”
在地铁站口随时等待接送北漂的搬家公司
同样因为“落地窗”“阳光”“5米多的挑高”而在像素买房的山东姑娘Jessie,在签下合同的那一刻,觉得自己在北京终于有家了。“之前我一直用的山东的电话号码,后来买房子了才换成了北京的,确实感觉整个人都更踏实地生活在这里了。”
对于外界的标签,她同样用舒适的内部环境进行隔绝。“我朋友只要看到关于像素的新闻就会转发给我,但看到说隔音差的评论,来过的朋友还会替我辟谣,说根本没有这样。”
尽管跟这个小区的邻居,从来没有真正地打过交道,更勿论融入其中,“我可能不算一个典型的像素人,没有那种参与闲置交换、和物业交涉的热情,”但Jessie也想不断强调——
“这里真的没有外面说得那么内个,就是一个人来人走、很普通的小区。”
【今日话题】
你听说过北京像素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