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党旗下的青春|他因缘际会踏上公卫之路,六十载初心不改踏实治学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上海市委宣传部机关团委、市科技团工委、市卫生健康委团委联合发起第三期“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
活动走访上海科技、卫生、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引领广大青年在跨越年代的对话中感悟初心使命,在老一辈的峥嵘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脚踏实地、善作善成,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共同奏响“青春心向党,一起向未来”的澎湃和声。
澎湃新闻陆续推出第三期“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系列稿件,本篇聚焦从事公共卫生事业60年的胡善联。
【人物简介】胡善联,1937年出生,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教授、原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第一届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政策和系统研究联盟理事等。从事公共卫生和卫生事业研究60余年,出版了卫生政策研究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政策建议被国家采纳,转化为改革措施或政策意见,在卫生政策研究和制订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曾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政策个人奖、国家卫生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9年度最受关注医改专家等诸多荣誉。
上世纪70年代参加上海市援柬医疗队留影。左四为胡善联。 本文均为受访者供图
初踏公卫之路
1953年,年仅16岁的胡善联考入了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本秉持以临床医术救死扶伤理想的他,却因缘际会进入了当时新成立的公共卫生系。
尽管刚开始对进入这个侧重疾病预防的专业有些茫然若失,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愈发激起了胡善联对“治病救人,保障公众健康”理念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于195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我国培养的首届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并留校担任流行病学教研室助教。
此后,胡善联于1962年遴选为在职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流行病学专家苏德隆教授。苏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当时读研条件十分艰苦,在位于青浦县的教学基地学习期间,恰逢该地流感疫情爆发,胡善联不顾个人安危,自发深入当地居民家中开展流感的家庭聚集性调查研究,基于一手资料撰写成文,提出了切合实际的防控建议,获得了苏德隆教授的当众表扬。
这件事使他倍受鼓舞,也充分领悟到实践出真知的深刻内涵,从此养成了实地开展调查研究的习惯。在此后的岁月里,尽管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历经了多次转变,但是做真实、客观的研究是胡善联始终未变的初心。
胡善联分享过去经历
和传染病过招
1980年,胡善联通过国家考试获得英国奖学金,赴伦敦大学热带病与卫生学院攻读流行病学硕士,但当时英国医科类大学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流行病学只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不涉及传染病的学习。
胡善联忧心当时国内红眼病、肝炎等传染病肆虐的情况,力图改变这一现状,毅然放弃了熟悉的流行病学专业,转而从头开始攻读医学微生物学,以此深入研究病毒学,这为他回国后参与我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打下深厚的基础。
1988年,上海市发生食源性甲型病毒性肝炎大流行,胡善联带领研究团队追根溯源,深入毛蚶捕捞源头江苏启东地区,研究流行病起因与预防措施。“一身泥,一身水,一身汗”,这是对他和研究团队工作场景最贴切的写照。
经过不懈努力,反复研究试验,他们终于将病情分析透彻,摸清了食源性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规律,其研究成果促成了相关防治策略的重大调整,最终成功消灭了疫情,其研究团队被评为上海市“五一”劳动先进集体。
20世纪90年代,我国面临着卫生事业人才短缺的窘境,胡善联教授充分认识要加强卫生管理师资队伍能力的建设。他勇挑重担,担任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兼任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主任,承担起了培训青年师资、培养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的责任。
从教以来,胡善联已先后培养了 35 名硕士生、25 名博士生,不同学制的学生千余名,其中很多人后来成为了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卫生经济研究领域的生力军,在中国医卫健康领域发光发热。
强调实地考察调研
在信息发达的时代,数据获取渠道多种多样,这导致许多研究者埋头于案头研究而不再到基层调查,但胡善联教授仍然坚持采用实地考察的调研方式。
在调研湖北农村合作医疗期间,胡善联教授每隔2~3个月就会带着一个由3或4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到不同考察点开展调查。在每次调研过程中,他和组员都会连夜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将发现的所有问题及时做好总结,并在临走前向当地领导进行层级汇报。
胡善联分享过去经历
即便到了耄耋之年,胡善联教授仍然怀着一颗踏实治学的初心,活跃于学术领域。他不仅撰写专著、发表学术论文、接受媒体采访,持续为医改建言献策,还坚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每次开会前都会提前做好相关功课,并且在开会时仔细聆听每一位与会代表的意见,将其与自己多年累积的经验相结合,以此精准地抓住每次会议内容的重点。
胡善联教授说,年轻时自己非常愿意到现场调研,现在虽然因为年纪渐长、体力跟不上了,但他至少要通过会议获取来自不同渠道的最新调研情况。2023年7月,他主编的《现代卫生经济学》正式出版,该书被学界一致认为是当下中国最全面、最权威的卫生经济学著作。
当谈及是什么样的动力激励着他潜心研究时,胡善联不假思索地回答,那是因为经过努力所得的成果可以给他带来一种无可比拟的成就感。他也直言如今学界存在着学术造假、论文批量生产的不良风气,研究者在调研过程中存在主观臆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研究,这样的情况是应当杜绝的。
对于新时代卫生健康行业青年,胡善联教授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总结出了两点建议,那就是要“常于调研、善于总结”——只有常常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善于总结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更高质量地完成科学研究。
采访时,胡善联兴致勃勃地翻出了几本学生亲手制作的相册。相册上的每一页都印有学生与他的合照,并配着学生为老师撰写的祝福——“广施甘露千株翠,报得春风一寸丹”“在胡老师的栽培下‘小树’长成‘大树’”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