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待到“暮色将尽”时,希望我的人生也可以是“未经删节”
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认识到,本书书名“未经删节”其实是出版业编辑的一个专业术语。按照通俗的理解,之前我还以为就是“完整记录”的意思,有点类似于“全文背诵”中的“全文”。
本书开篇,阿西尔在向读者介绍自己为什么会写回忆录时,提到了这个专业名词。
未经删节,就是在编辑过程中,对于有些已经被删除的原文,如果需要被恢复,编辑就会在文字下方打上小点,同时批注上“Stet(未经删节)”。
我好像忽然理解了回忆录的意义。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之前希望删除的往事,也会成为一生中值得记录的美好回忆。
《未经删节》
作者:[英] 戴安娜·阿西尔
译者:曾嵘
后浪&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阿西尔出版生涯的回忆录;第二部分是她为职业生涯中与六位有趣灵魂写下的小传。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对于本书的第一部分更感兴趣,它体现了一名职场女性在男性领导下的奋斗史。
阿西尔所遇到的困境,以及一些职场的细节之处,总让我觉得阿西尔其实是我们的同龄人。
阿西尔回忆自己年轻时工作的态度,在我看来确实称得上是人间清醒。
一开始,她就肯定了当下女性要生存就必须自己谋生的事实,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喜欢及不喜欢的事情。
例如,编辑的文字工作是她所喜欢的,这也是她之后一直持续到76岁退休的事业。
但是,她自称天性“懒惰”,对金钱不够敏感,以至于在负责广告投放中没有为出版社争取到应有的版面,而屡次遭受老板痛斥,这是她工作中最讨厌的事情。
在回忆中,她坦言曾经为自己的不足而感到羞愧。甚至我们在书中看到,正是因为当时那种持续的羞愧,她也遭遇过老板的“煤气灯控制”。
不止是主观的不足,事实上,阿西尔的经历更多的呈现了当时社会女性工作者所面对的不平等。
她在书中明确写道,“所有出版业都由许多收入微薄的女性和一些收入更高的男性经营着。女性当然能意识到这种不平衡,但她们似乎认为这理所当然。”因为在当时社会,与阿西尔同时期的女性普遍被环境塑造成取悦男人的人。
与此同时,阿西尔也在书中提到了她父母辈的观点,认为在职场中男性比女性更受青睐,因为女性的情绪往往不稳定。
“没人提到经期的情绪不稳定,但这个想法潜伏其中:女人这种可怜的小东西,天生就不能指望她们克服自己身体的变幻莫测。”
这里其实衍生出一个我个人很关注的问题,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联。
一直以来,女性在工作中追求平等,更多诉求是要求社会性别的平等,例如平等的工作机会,以及同工同酬…但确又始终因为生理性别的差异所被束缚。
虽然现在的单位并不会因为“女性比男性敏感”这样陈旧的理由排斥女性,他们所顾虑的是女性可能休产假造成的“风险”。而事实上,男女在生理性别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但与此同时,如果为了消除社会性别的差异,而磨平了生理性别的差异,在我看来也是对女性的不公。例如,EVE之类的已经成为许多女性办公室必备物品。(男性可能不清楚我在说什么,但我希望女性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这里我还想起一件事,曾经有一位女员工因为胎停请假,按照规定只能休半个月假,但她希望可以多请半个月休息。当时一位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女性领导对此表示不可思议,“谁没生过孩子啊?”我当时无法去反驳领导,但我内心大受震撼,从此我对于工作的认知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当下为了营造社会性别平等的形象而树立了许多“女强人”的形象,而这是否是对于女性的另外一种压迫呢?就好像在说“我们已经给了大家机会,这一切都是你们自己的选择哟”!
所以,尽管阿西尔所处的时代又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女性追求平等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阿西尔在书中说过,“变老带来的一件好事,是可以不再那么在意人们对自己的看法。”也许正因如此,她在暮色将尽时大胆开麦,写下了她在工作、情感等多方面的回忆录。
她在《暮色将尽》中大胆描写女性衰老过程荷尔蒙衰退的感受,也在本书中回忆了作为一个职场女性在工作中真实处境。
她的文字是克制的、中性的,没有抱怨过任何人和事,甚至还有些幽默。但同时也是尖锐的、精准的,直击要害。
人生总有一些年轻时当时无法面对的回忆,恨不得从来没有发生过。但也许过了很多年之后回头来看,一切早已经云淡风轻,恰好是最值得记录的。
「Stet」
未经删节。
原标题:《待到「暮色将尽」时,希望我的人生也可以是「未经删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