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春节的前奏:过小年也有“时差”,南北方不同可能跟皇家有关

2024-02-05 11: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推广,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许多南北方的风俗差异也逐渐被大家了解到。临近年关,过年的氛围一天比一天浓厚。在“大年”之前,还有一个“小年”也很热闹。但与“大年”不同的是,南北方的“小年”可不是同一天。

一、追溯小年的由来

小年,又被叫做“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等等。它起源于古人们对于火的崇拜,属于祭祀型节日。而我们的主人公灶王爷在夏朝时就已经“火”了,是为民间百姓所尊崇的大神。西周时期,礼仪制度规范化起来,与小年相关的祭拜时间在《礼记·月令》中有所记载:“孟夏之月……其祀灶,祭先肺”。

在先秦时期,灶神还只负责每家的温饱,到了秦汉,灶神也开始升咖,能者多劳,它又增加了降福消灾、保佑平安的业务。不仅是民间,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描述,天子也开始祭祀灶神了,看来上层统治阶级也非常重视这一行为。这时也开始出现类似灶神向天帝汇报民间情况的传说,比如《淮南子·万毕术》中说“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意思是灶神在每个月的三十日这一天都要向天帝陈述人们的缺点。《后汉书》中也有记载宣帝时一个叫阴子方的人用黄羊祭祀灶神而一夜暴富的传说。关于过小年的文字记载最早也出现在东汉的史料中,例如东汉崔定的《四民月令》中提到了“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从此以后,祭灶之风盛行。由于人们不方便频繁性进行祭灶活动,所以灶神就由每月晦日上天汇报改为每年的小年这天。

​到魏晋时期,灶神就逐渐有了自己的姓名,而且还不止一个。隋朝的灶神叫苏利,唐代的灶神名禅,字子郭。

在市民文化繁荣的宋代,小年这一天的活动就更加丰富有趣了。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在小年这一天的晚上,人们要请僧人或者道士诵经,准备好一些水果和酒品之类的饮食送神,把灶王爷的画像贴在灶台上,还会烧一次合家平安符替代钱纸。这和我们今天一些地区的习惯大同小异,只不过如今不再请僧请道,主要还是自己向灶王爷表达一下内心的愿景。除此之外,宋朝的人们也会把酒糟涂抹在灶门上,这叫“醉司命”,夜里还要在床底下点一盏小灯,这叫“照虚耗”,虽然感觉会有些安全隐患。

​二、小年为啥有“时差”

关于什么时候过小年,不同地方的人过的好像不一样。一般来讲,北方腊月二十三过,南方腊月二十四过。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民间传言“官三民四船五”,也就是说做官的二十三过,老百姓二十四过,从事“水上作业”的就等着二十五过;还有江浙沪地区的人在除夕的前一天过,四川、贵州部分地区是在除夕当天过,而南京等地则是和元宵节一并过了。为什么一个节日会有这么多过法呢?

清朝前中期,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进行祭灶。自雍正朝开始,因为帝王家里会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举行祭天大典,所以秉持着“该省省,该花花”的原则,皇上决定顺便也把灶王爷一块儿给拜了吧。北方地区的百姓又紧跟中央步伐,于是也提前了一天,一直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地区距离政治中心远,受官方的影响小,所以还是继续在二十四这天过小年。这样就有了最为主要的南北方隔一天过小年的习惯差异。

​此外还有气候因素说,这一观点又认为,北方地区的冬季气候较为干燥,漫长寒冷,所以北方人民需要提前为过冬做准备。因此,北方小年就选择在了农历的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地区的冬季气候较为潮湿,短暂温和,南方的人们不太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在准备过冬上。因而,南方小年就选择在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四。

小年时间差异的原因众说纷纭,不过个人觉得政治因素的可信度较高。其实也说不定是灶王爷觉得一天吃不下那么多瓜果梨桃呢。

​三、祭灶扫尘迎新年

除了时间不同,南北方在小年这一天的风俗习惯也存在差异,例如北方吃糖瓜,南方吃汤圆,但是像祭灶、扫尘这种习俗还是保持一致的。

小年又叫“祭灶节”,顾名思义,这一天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祭灶了。传说灶王爷每年要向天庭汇报家家户户的情况,为了让他多给自己美言几句,在小年这天人们都会给灶王供奉些糖果糖瓜等甜食,毕竟俗话讲,“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还得靠灶王爷多帮衬。因此,灶王爷的画像两边,大多都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两句话,也有的是“上天言善事,下地降吉祥”或者“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与平时打扫房间不同,人们在小年这天的大扫除是有寓意的,希望通过打扫,把上一年的霉运都清理出门,如果能打扫的像刚装修的一样,那再好不过。北方人称之为“扫房”,南方人叫做“掸尘”。叫法不同,但目的一样,都是想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祈求一切顺利。

文史君说

虽然关于小年的时间、习俗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正是这些地方特色构成了我国丰富有趣的民俗传统宝库。无论什么时候过,无论怎样过,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以及和家人团聚的心情永远是一样的。开开心心、和和气气其实就是小年的过法。

参考文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范时勇:《传统节日》,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张晓静:《中国民俗传统之小年习俗的发展与历史演变》,《文化产业》2023年第16期。

(作者:浩然文史·揪可)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