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现场|上博东馆全新的青铜馆今日试开放,有何亮点?
2月2日,随着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式启用,上博东馆中国古代青铜馆也率先进入试开放,为观众呈现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
澎湃艺术获悉,整个陈列精选500余件展品,其中一级品60余件,约占上博馆藏青铜器一级品的60%。原陈列中的绝大部分展品将继续展出,如镇馆之宝大克鼎、牺尊、子仲姜盘等。同时新增近百件展品,包括夏晚期的绿松石牌饰和单翼铃、铸有早期青铜器铭文的甲壶、战国的商鞅方升等。
上博的中国古代青铜馆最早展出于1973年,为国内外第一个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艺术馆。本次开放的东馆青铜馆为上博50年以来的第六次陈列改建,在陈列结构、展品选择、阐释说明、视觉环境等多个方面,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更新迭代。
上海博物馆东馆 中国古代青铜器
此次上博东馆试开放,双展同开,观众得以同时看到全新开放的中国古代青铜馆常设展以及对面第一、第二特展厅的“星耀中国——三星堆古蜀文明特展”,也是一次难得的可对两个青铜主题展览进行对比互鉴的观展契机。至于上博东馆的具体观展体验如何,还有待观众亲亲自去展厅逛一逛。
上海博物馆东馆 中国古代青铜器展厅
新增两大板块,贯通3600年青铜器发展史
最新陈列共有八个板块:萌生期、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融合期、复古期、青铜器制作技术。整个陈列精选500余件展品,反映了公元前18世纪夏晚期至公元19世纪中叶清中期的3600年间,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是目前海内外唯一的体系最完备的中国青铜器通史陈列。
青铜器萌生期、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的“五期说”,是马承源先生对夏商周青铜艺术发展和分期的概括和总结,自1973年上海博物馆青铜器最早的陈列就开始运用,本次陈列沿用这一马先生的重要学术思想。
青铜馆第一件展品 夏代晚期的束腰爵
商晚期 四羊首瓿
萌生期为夏代,此时的青铜器已经具有礼制内涵,标志着中国业已步入文明社会。育成期为商代早、中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黄河、长江流域多有发现,奠定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鼎盛繁荣的基础;鼎盛期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此时的青铜艺术辉煌灿烂,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高峰;转变期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青铜艺术发展由繁缛转向质朴简率,耳熟能详的列鼎、编钟就出现于这一时期;更新期为春秋中期至战国,此时青铜艺术再次出现高潮,青铜器区域特征明显。
春秋早期变形交龙纹鼎
西周晚期 晋侯稣钟
东馆青铜馆在原有的体系上增加了两个部分:第一是融合期,秦至五代,展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对青铜器发展的影响;第二是复古期,北宋至清中期,展示了自宋代以来仿造夏商周三代的复古礼器,反映了统治者倡导以儒学为核心的价值观以及对后世和东亚的影响。
展览现场 战国 商鞅方升
展览现场
据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研究员马今洪介绍,原展陈持续到汉代时期差不多就结束了,其中中原地区的青铜文物展到战国,汉代主要涉及少数民族地区的青铜文物,此次后面新增了两个板块,将展线延长到秦汉以后,一则是因为近三十年来,包括上海博物馆在内的学人对秦汉及其之后的青铜器进行深入研究,对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奠定了展陈的新增板块的学术基础;其次上博馆藏体系丰富,有藏品数量的支撑,在展品挑选时可以做到胸有成竹,能选出比较典型的汉以后的青铜器来扩充展陈。
此外,板块内部也进行了调整:更新期青铜器原来是将所有器物按照器类陈列,随着学术研究的推进,现细化为中原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草原文化单元;青铜器制作技术板块分为铜矿石的开采和冶炼、青铜器铸造技术、青铜器的合金成分及复合金属技术、青铜器表面装饰及处理技术四个单元,时代也配合青铜展陈延伸至明清时代。
一级品占比60%,大克鼎安新家
据马今洪介绍,上海博物馆对一级品的认定非常严格,馆藏青铜器一级品总数在百余件左右,本次开放的东馆青铜馆展出的青铜器一级品有60多件,比原展陈一级品增加了10余件,占青铜器馆藏一级品的60%。
展览现场 春秋晚期 牺尊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李峪村出土
展览现场 商中期甲壶
展览现场 西汉 鱼形壶
原陈列中的绝大部分展品将继续展出,如镇馆之宝大克鼎、牺尊、子仲姜盘等。同时新增近百件展品,包括夏晚期的绿松石牌饰和单翼铃、铸有早期青铜器铭文的甲壶、战国的商鞅方升、新莽的同律度量衡诏衡杆和诏版、北宋的大晟编钟、明代的喷水鱼洗等。
上海博物馆东馆 中国古代青铜器展厅
从1952年上海跑马总会大楼,到河南南路16号钟汇大厦,人民广场馆,再到上博东馆,作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大克鼎也是四次迁家。此次东馆青铜馆,大克鼎被单独置于一个空间内,展示空间较之前增大不少,独立的灯光照明使文物造型轮廓更优美、纹饰更清晰,更加能够展示大克鼎的雄浑和壮伟。
展览现场 大克鼎
马今洪说,过去400多斤重的大克鼎腾挪搬家是最令他们伤神的一件事,陈列大克鼎的中心展柜的开启、放落,文物挪动都非常不便,深怕大克鼎磕了碰了,可以说是操碎了心。现在安置大克鼎的“新家”硬件也进行了升级,中心柜的开启基本已经都是半机械化、机械化,安全、方便、高效。
上海博物馆东馆 中国古代青铜器展厅 子仲姜盘(左)齐侯匜(右)
春秋时期的子仲姜盘也是上博的一件重要青铜馆藏。盘为中国古代的盥器,用以承水,通常与匜成组搭配。有别于其他同类文物,该件盘中央立有一圆雕雄性水鸟,依次向外同心圆周列,第一圈为浮雕的两蛙、两龟,第二圈为四条立体的鱼,第三圈为立体的4只雌性水鸟间饰龟与蛙,第四圈为立体的三蛙与七只浮雕的鱼。盘内所有立体动物都能作360度转动,此种艺术表现手法前所未见,展现了春秋早期铸造工艺的进步。与此盘成组的子仲姜匜现为美国私人收藏,上博此次从馆藏中挑选了齐侯匜与其成组展出,更直观呈现其使用方式。
展览现场 子仲姜盘 春秋早期
齐侯匜 西周晚期
新增的夏晚期绿松石牌饰是上博十多年前征集的,此次也是首次展出。“绿松石牌饰主要用于佩戴,至于佩戴在什么地方,派什么用处,这个争论还非常多。”马今洪说,“这件绿松石牌饰不论是从艺术性还是从工艺来看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
展览现场 夏晚期绿松石牌饰
此次展陈新增的战国商鞅方升也是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曾在两年前上博“宅兹中国”考古文物展中作为最后一件展品短暂露面。此次是被放在“融合期”板块,作为开启“融合期”的第一件展品。这件器物是长方形有柄量器,外壁刻有75字铭文,分为商鞅和秦始皇两次所刻。铭文大意讲,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商鞅颁布量器的标准容量。“商鞅方升标志’天下归一’的进程的开始,标志着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它的观赏性可能不那么强,但它是对中国整个历史发展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展品。”
战国 商鞅方升
“上博的青铜展陈非常经典,马承源先生的学术思想沿用至今。此次改陈,如何从我们的馆藏中遴选出最合适的展品放在展线上是要经历一番艰难取舍的。”马今洪说,“我们选择青铜展品,一方面要考虑时代特征,比如学术性、观赏性,另一方面要考虑每个时代的平衡,同时还要兼顾馆里后续的发展,不能把所有青铜器文物精品都放在这个通史展线上,也要为青铜藏品今后的展出,巡展预留空间。”
双展同开,看中原礼制秩序与三星堆浪漫奇谲
此次上博东馆试开放,双展同开,观众得以同时看到全新开放的中国古代青铜馆常设展以及对面第一、第二特展厅的“星耀中国——三星堆古蜀文明特展”,也是一次难得的可对两个青铜主题展览进行对比互鉴的观展契机。
上海博物馆东馆 中国古代青铜器展厅
上海博物馆东馆 中国古代青铜器展厅
“青铜展厅是上博最重要的青铜常设展,反映的是更加全面的青铜艺术通史陈列,‘三星堆·古蜀文明特展’聚焦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段的文明特征。青铜馆是大而全而精;‘三星堆大展”比较聚焦,风格鲜明。两边都值得细细看,光看一个是不够的。”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说。
青铜馆最后一件展品 清道光十七年 象尊
“青铜馆展示的是中国青铜器艺术发展的一个通史,它实际上贯穿的主要是礼制,这也是中原文化的核心,所以展示的多数都是青铜礼器,从第一件夏代晚期的束腰爵到最后一件1837年的象尊,都是一种礼器。三星堆文明是有别于中原文化的地方性、区域性文化。三星堆也创造了非常璀璨的青铜文明,但它在内涵上跟青铜馆的青铜器还是有着显著不同的,三星堆展览从青铜器人像造型艺术方面还是有很大可看性。”马今洪说。
“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特展”展览现场 商代晚期 青铜大神兽
此外,此次青铜馆的改陈,单元说明和器类说明的所有文字均更新为中英双语,生僻字皆标有汉语拼音。同时,青铜器制作技术部分增添多种技术手段,直观地阐释各种难懂的知识点。CT检测分析技术文保科技也被运用到展陈中,直观展示了商周青铜器的制作技术。
青铜器制作技术板块 青铜铸造技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