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化腾对话员工:希望腾讯成受尊敬企业,和国家利益方向一致

澎湃新闻记者 杨鑫倢
2018-11-10 08:36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马化腾领衔的腾讯高管团队和员工进行了一次交流会。

马化腾 视觉中国 图

澎湃新闻记者获悉,11月9日下午,腾讯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腾讯总裁刘炽平、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等高管,以及腾讯联合创始人、前腾讯首席技术官张志东,与数百名员工交流,集中回应了近期腾讯第三次架构调整、股价承压、未成年人游戏防护体系、内部激励等员工所关心的问题。这是腾讯20周年司庆活动的一部分。

根据澎湃新闻记者拿到的内部交流会的部分内容,在回答员工“希望腾讯成为一家什么样公司”的提问时,马化腾表示,腾讯的愿景是希望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如果进一步阐述的话,一是和时代、国家的利益更加方向一致;二是和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融合;三是要能和业界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展。

关于过去一年公司的表现,马化腾称,腾讯在挑战中其实找到了新机遇,现在各个行业开始转型升级,开始进入产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阶段,腾讯最优先的是聚焦在自己能做而且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刘炽平表示,当前腾讯面临的挑战是有周期性的,但腾讯的根基不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在多方面展现较强生命力,“比如微信小程序正在成为拥有巨大想象力的平台,重要的游戏品类我们在中国和海外都占据领先优势,QQ看点的成绩还显示出腾讯在信息流、小视频、短视频上有很强的抓手和爆发潜力。”

任宇昕表示,腾讯做游戏防沉迷系统是“动真格”的,希望在游戏行业做出表率。任宇昕还首次透露,如果发现有些用户行为非常像青少年,比如玩游戏时间有一定规律,和课息时间比较吻合,“我们会判断他可能是青少年,用人脸识别提示用户做二次实名校验,这时,用户必须要对照他的人脸和身份证上的人脸,如果不一致则会被拒之门外。”

在用人管理方面,刘炽平表示,腾讯不可以把干部变成终身制,鼓励“能上能下”的文化。腾讯干部体系淘汰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要求每年有一定比例的管理干部要退下来。对于管理者,会考核他培养出、提拔出来”作为一个考核指标。

同时,刘炽平宣布启动青年英才计划,通过更多维的方式激励年轻人进步及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其中每年将有20%的晋升机会提供给青年员工,鼓励人员流动。

以下为腾讯内部交流会部分内容:

员工:抛开收入、市值等不谈,希望腾讯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马化腾:腾讯的愿景是希望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如果进一步阐述的话,一是和时代、国家的利益更加方向一致;二是和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融合;三是要能和业界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在这三个层次体现出腾讯作为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价值,才能让我们成为受人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员工:如何评价过去一年的行业发展和公司表现?

马化腾:过去一年,我们在挑战中其实找到了新机遇,比如我们第三次的组织架构调整就是看到了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升级的机会。我发现传统行业的人特别喜欢听到产业互联网这个概念,觉得他们终于可以在互联网领域成为主角了。现在各个行业开始转型升级,开始进入产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阶段,这对腾讯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位置和机会。

刘炽平: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有周期性的,就像春夏秋冬的周期。但腾讯的根基不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在多方面展现较强生命力。

比如微信小程序正在成为拥有巨大想象力的平台,重要的游戏品类我们在中国和海外都占据领先优势,视频在过去一年迎来了爆发并取得行业领先,微信支付真正创造了全中国人都在用的基础交易服务,QQ看点的成绩还显示出腾讯在信息流、小视频、短视频上有很强的抓手和爆发潜力。

如果在冬天的时候不断锻炼自己的身体,沉下心来做正确的事情,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会更灿烂的绽放。

员工: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在为社会和人类创造价值方面,腾讯有哪些思考?

马化腾: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融合过程中,腾讯最优先的是聚焦在一些我们能做而且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其他合作伙伴能实现的,也应该尽量用好他们的资源和力量,让合作伙伴发力,我们提供支持。

像微信,就是希望从底层的小程序、公众号、支付再加上社交广告、云,提供一整套基础工具给各行业,这是我们在产业互联网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关于数据,我们在组织变革前有个讨论,大家都觉得数据不能像外界讲的任意打通。社交通讯和隐私关联度非常大,保护数据比打通数据更加重要。我们希望未来不管是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包括连接服务的时候,如何合理地保护用户数据,让用户的隐私安全得到保障,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也是我们的责任。

关于基础科学,中国有一大批科学家都希望致力于提高中国的科研水平。产业的升级换代,尤其是互联网的升级换代很多来自于基础科学的突破,所以要推动整个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基础科学的投入非常重要。

几个月前和我一些科学家、教授沟通,他们反映现在的科技奖励机制里有一些弊端、痛点。比如很多奖是终身成就奖,是锦上添花的,但是没有人做雪中送炭的机制。科学家本人的薪酬和能力匹配不了,商业公司通过市场化的薪酬机制把这些人就给抽过去了,就形成了人才真空。

所以我们想,能不能支持青年科学家在基础科研和前沿核心技术方面的探索。和好多国内顶尖科学家们做了几次的座谈、探讨,最后得出了这个结论,就是今天早上大家应该有刷屏的,腾讯20周年之际和很多科学家推出的“科学探索奖”。这个奖针对4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给予他们雪中送炭般的“人才奖”,金额是五年每年60万元,总额300万元的资助,一年选50个人。这个奖腾讯只出钱,谁获奖由科学家来评。

甚至在这个奖项之外,腾讯基金会还想打造一个鼓励跨学科交叉的,前沿年轻科学家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奖项之外我们拓展。很多年轻的80后科学家在座谈的时候说,他们还更需要有个平台或者沙龙。我得知他们有个微信群,聚集了一批80后的交叉学科的科学家,有的学生物、有的学大脑、有的学计算机、有的学材料学,他们经常私下各自做庄来聚会,会碰撞出很多火花。在奖项之外做这样的平台,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这个大背景下,腾讯作为领先互联网企业有一份责任,希望能切切实实为国家出力,也是为行业出力。

员工: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我们还有哪些在尝试中的探索和方向?

任宇昕: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最近受到包括行业内外很多人的关注。

其实早在两三年前,我们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小孩在成长过程当中都能够非常好地把游戏娱乐和学业做比较好的安排。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开始陆陆续续做了很多事情。

我们有几个跟未成年人防沉迷的平台。其中有一个是“成长守护平台”,鼓励家长通过我们这平台来监护自己的小孩的玩游戏账号、控制时间和消费,目前有几百万家长在使用这个平台。

从去年开始,我们实施了游戏史上最严格的青少年防沉迷措施,尤其最近两个月从《王者荣耀》开始,要求每一个用户玩游戏之前都要填写真实身份证。我们把所有身份证信息跟公安系统的身份证信息对接验证。除此之外,我们也在陆陆续续开始尝试把人脸识别系统引入到防沉迷体系里面去。

另外,我们还主动发现有些用户行为是非常像青少年的游戏行为,比如说他玩游戏的时间相对比较固定得有规律,和课息时间比较吻合,我们会判断他可能是青少年的游戏用户。我们就会怀疑他是否用了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成年人身份信息进行验证,来绕过的身份验证。所以我们会用人脸识别提示用户,必须要对照他的人脸和身份证上的人脸保持一致,否则会被拒之门外,当做青少年来进行处理。我们还在不断的提升技术验证的可靠性。

我们也有很多人在问,现在我们做防沉迷到底是动真格的?还是只是我们看到有很多负面的批评的应对?在每一个场合我都在讲,我们是动真格的,我们是希望真的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在游戏行业当中能够做出表率。我们是希望通过比较有效的防沉迷措施,能够使得青少年在有控制、有节制范围之内健康、合理的玩游戏。

员工:腾讯如何为年轻员工创造舞台和战场?

刘炽平:对于公司来说,如何把企业保持在年轻状态非常重要。我认为年轻不只纯粹是年龄,还有心态。我们也有很多有经验的人心境还很年轻,投入度很高,也很有激情。但我们更希望让年轻的同事们有成长机会,我们也很鼓励年轻人要站出来争取机会。

 现在,我将从公司层面代表总办正式宣布“青年英才计划”。在这个计划里,我们将把20%的晋升机会给予年轻人,这将是硬性的百分比。第二个举措,更重要的是给机会,一个公司要年轻,一定要有很强的“新陈代谢”能力,也代表人员要不断的流动。对应到管理者,今后要看你手里面有多少年轻人是你识别出来,培养出来、提拔出来,这将作为一个管理考核指标。

在激励方面,我们将设立现有体系以外的奖励计划,用于激励有潜力、对公司未来很有贡献的青年人。

在干部体系上,我们也希望一定要有流动,这样才有新的位置给后起之秀。我们的干部体系淘汰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要求每年有一定比例的管理干部要退下来。

腾讯不可以把干部变成终身制。但长期来讲,会鼓励“能上能下”的文化,你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很快让你上去,但是到一定程度打疲了,就先下来,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就再上去。

 “青年英才计划”希望可以鼓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站出来,说我能够在公司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我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快的成长路径,我能够为公司贡献更多。

员工:今天的腾讯和当初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

张志东:创立二十年后,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会从几个人的“小作坊”,到今天有这么多的Q哥、Q妹们加入腾讯。腾讯最初的梦想,不过是“活下去”、希望更多人用我们的软件,现在我们已经成为具有非常大的能力和可能性的企业,完全超出当时的想象,这意味着腾讯这个平台应该承担更多的东西,不仅仅是商业。

    责任编辑:孙扶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