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市委书记多次力推的“新型研发机构”,到底是何来头
“我们采用混合所有制方式组建新型研发机构,鼓励人才团队持大股,政府基金、投资平台、社会资本等共同参与、各展所长,形成‘利益共同体’,政府股权收益反哺科研人员所在的高校院所。”
11月9日,在南京举办的“新型研发机构国际合作大会”上,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致辞中,花了很大篇幅介绍南京正在力推的“新型研发机构”。
本文图片均来自“南京发布”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自主政南京以来,张敬华提出了南京“美丽古都,创新名城”的新定位。他希望南京能把雄厚的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这座长三角区域的特大城市重塑为一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名城。
张敬华说,建设创新名城,“先手棋”是启动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也就是推动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其中,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其目的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何产业化,被认为是这项工程的重头戏,这也是张敬华多次力推的重点工作之一。
今年以来,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得到全面推进。据张敬华介绍,南京全市新增科创型企业2万家;新增3名诺贝尔奖得主、52名国内外院士到南京创新创业,涌现了11家独角兽企业和87家瞪羚企业,还有一大批企业进入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过去1年,南京已累计组建182家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团队平均持股61%。张敬华介绍,其中三分之一有国际化团队参与,包括诺奖得主、图灵奖获得者等顶级专家,以及剑桥大学等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校院所。
张敬华重点介绍了南京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具有5个鲜明的特色优势。
一是,科学的制度设计,采用混合所有制方式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注重项目化落地,实行企业化运作,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系统的要素支撑,张敬华说,南京拥有国家级江北新区和三个国家级新区以及15个高新园区,“园内事园内办,”可以保证各类创新项目高效落地;同时南京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及众多的高校及科研院所,这是产业支撑和人才支撑。
三是,公平的市场环境。张敬华指出,作为拥有121万户市场主体、830多万城市消费人口、直接辐射近1500万人口的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高度重视维护市场开放性公平性,以及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正在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格城市,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法庭,以及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等。
四是独特的政策优势,今年以来,南京出台了支持创新的“1+45”政策体系,其中尤其关注新型研发机构,从设立、到发展、再到成果转化等全周期,都明确了相应的支持政策。比如,对纳入备案管理的新型研发机构,南京授牌并提供50万元平台资金支持;每年按照绩效,择优给予新型研发机构最高500万元的奖励,并对年薪50万元以上的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给予相当数额的补贴。
再如,对新型研发机构孵化的初创期科技企业,从获利年度起三年内,为南京所作贡献全部奖给企业,等等。张敬华指出,这些政策不少是南京特有的,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五是,精准的服务保障,包括推行“不见面审批”,可以让企业一次不跑、事情办好,每月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并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100条”。张敬华提到,据普华永道最近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南京的营商环境整体排名位居全国前列。
东南大学一位正在申报新型研发机构的大学教授向澎湃新闻表示,据他观察,“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思路体现在,一是由学校出面给人才“松绑”,并同地方政府一道将诸如知识产权收益以法律文件的方式予以明晰。二是,教授团队可以占大股,有可观的经济利益。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科技创新局局长方靖对澎湃新闻表示,新型研发机构一“不与学高校争名”,即科研成果还是学校的,知识产权仍在学校。二“不与企业争利”,政府只是搭建一个多方合作共赢的平台,经济效益仍归企业。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与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对澎湃新闻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全国性难题,根源之一在于现有的教师评价体系过分看重发表论文数量及影响因子,导致大学教师往往对参与成果转化缺乏积极性。
“坦白讲,你看那些大学教授的简介,都是写自己发了多少论文,而不会提到横向转化成果以及科研经费,因为目前在国内,这并不是个加分项。”东南大学上述那位教授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