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铁锤妹妹”能打仗能打雷
书家说“字如其人”,字里行间透露书者的心性。写出的字就是书者的心画。实际上,兵家也有类似的说法。“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镗棍槊棒,鞭锏锤抓。”十八般兵器,各有优长。即便是精通十八般兵器的武术奇才,也会有那么一两件最趁手的杀手锏。兵器是内功的外在表达,也是肢体的直接延伸。不同的人择不同的器,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明代 铁制青龙戟
观复博物馆 藏
明代 四棱铁锏一对
观复博物馆 藏
清乾隆 痕都斯坦玉柄带缎鞘腰刀
观复博物馆 藏
刀剑轻便灵动,文人雅士多半防身,随身佩戴。枪戟尖锐锋利,是沙场上军将的战斗利器。近身肉搏,锤的优势凸显,杀伤力极强。因为锤的冲击力大,一般铠甲无法抵挡锤的重击,一旦击中,皮开肉绽,血花飞溅。
锤本是西北少数民族的常见武器。由于北宋兵将的甲胄已成定式,铠甲保护前胸后背,变得异常厚重。
《梦溪笔谈·器用》中描述宋代铁甲,甲片连缀而成,五十步外的强弩望尘莫及。这样厚重的铁甲,刀剑根本拿它没招儿。锤就变得非常重要,借由锤的重击,一击致命。甲胄是盾,铁锤是矛。在矛盾角力中,锤的重击往往略胜一筹。
清代 短柄金瓜锤
观复博物馆 藏
锤的造型简约而不简单,由锤柄、锤头组成。锤头形似金瓜的锤叫做金瓜锤。锤头长刺儿的锤叫蒺藜。蒺藜本是植物,长在海滨沙地,果实长有尖刺。利与钝的结合,让锤变得所向披靡。
蒺藜
流星锤更像是一种暗器,锤头系在绳索两端,中间由绳索相连,最长的流星锤可达六七米。
明代兵书《武备志•军资乘•器械三》记载:“锤有二,前者为之正锤,后面手中提者为之救命锤。”一头儿是“正锤”,另一头儿是“救命锤”。“正锤”飞出去,击打敌人,万一不慎被对方缠绕住时,“救命锤”能瞬间发起二次进攻。
流星锤
历史上使锤的人都是身强力壮的豪士。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长子岳云,就是个中高手,惨死他锤下的金兵不计其数。铁锤一亮,震慑群敌。
明朝定国公徐延昭,也善用锤。他手中的锤,上打昏君,下打谗臣,让人不寒而栗。也因为其形象过于深入人心,乃至后世京剧里大花脸这一行当,就叫“铜锤花脸”。
京剧人物徐延昭
明代中后期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截教、阐教、人道三教共立"封神榜"。截教的老大通天教主法力通天,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联手都不一定是他的对手。通天教主无敌,手中的法宝更是厉害,其中一宗法宝就是锤——紫电锤,算是顶级杀伤性武器。在第八十四回中,通天教主与老子一决雌雄,祭出的法宝就是紫电锤。
清代《聊斋志异》中有一篇故事《雷公》:“值小雨冥晦,见雷公持锤振翼而入。”
雷公也用锤,以锤击鼓,发出的声音就是雷。雷公的锤用处很多,施行雷法,也能惩恶扬善。我们生活中常说这人坏透了,真是“天打五雷轰”,说的就是雷公,用的就是锤。宋代《夷坚甲志》这本书里有个雷公的小故事:有个叫熊二的人“禀性悖戾”,将自己的父亲“视如路人”,雷公绝不手软,在他后背留了四个大字:“不孝之子”。我想这几个字八成儿也是用小锤子锤出来的。
元代 青玉雷公像
观复博物馆 藏
说到底,无论是人,还是神,拿锤的都是狠角色,要么力大无穷,要么法力无边。
要是哪天你碰见个姑娘,面似桃花,身如猛虎,状若挖掘机,能陪你赏花看夕阳,还能陪你上刀山下火海。那么,恭喜你,你肯定是她的天选之子了。你试着问问看,没准她的外号儿就叫铁锤妹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