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现场|上博东馆首展抢先看:三星堆金面具、小立人就位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陆林汉
2024-01-29 15:49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探访上博东馆“星耀中国”特展布展现场。(02:28)
2月2日,坐落于浦东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将部分启用,届时中国古代青铜馆将试开放,筹备颇久的东馆首个特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也将正式开幕。在焕然一新的博东馆观展是一种什么体验?作为东馆首个特展,哪些重磅展品将亮相?《澎湃新闻·古代艺术》今天上午来到东馆探访展览,目睹了三星堆金面具、竖披发青铜人像的开箱布展经过。

与此前探访建设中的东馆不同,拆去施工围栏后的东馆已崭露新颜。隔远望去,建筑呈方正的矩形,大面积灰白色块的运用使得建筑外观异常显目,整体造型简约大气。

上博东馆

上博东馆位于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与上海科技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东方艺术中心毗邻,其门牌号1952号也饶有深意,正是上海博物馆建馆的年份。

上博东馆

上博东馆

据介绍,2月2日第一期试开放空间约占东馆展陈空间的25%,包括位于一楼的“青铜馆”和举办“三星堆特展”的一楼、二楼、三楼的三个特展厅,其他区域还处于紧张的内部展陈布置阶段。

“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展览现场

此次 “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将利用东馆的一楼和二楼两个特展厅约2000平方米的空间,展出共计363件文物,分“天行乾道”“地势坤物”“人和明德”三大主题,向公众全面揭示古蜀文明的面貌、内涵、特点以及来龙去脉。一二楼参观完文物展,观众还能移步三楼第三特展厅同步参观沉浸式体验数字艺术展——“邂逅三星堆12K数字艺术展”。

“邂逅三星堆12K数字艺术展”展览现场

今天上午开箱布展的两件展品均是2021年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文物,一件是八号祭祀坑出土的竖披发青铜人像,一件是三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

展览现场 竖披发青铜人像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高104.0厘米
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竖披发青铜人像”是三星堆遗址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展品之一,此次也是从它们的常设展线上撤下来到上博展出。因其有着矫健的身姿、健硕的肌肉和微微后翘的臀部,被观众形象地称为“翘臀小立人”。

据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研究馆员胡嘉麟介绍,对于这件写实的青铜小立人像的认识,如果能将其放置于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整体面貌去考虑,能更新我们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些认识。

中国古代雕塑的传统不注重写实,尤其是人物形象。此前秦始皇兵马俑百戏俑坑出土的一件陶俑,因其写实的肌肉线条,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受到西方的影响。但在长江流域的湖南地区,曾出土过很多青铜酒器,比如四羊方尊、猪尊、象尊都是非常写实的青铜艺术,跟中原地区崇尚抽象的青铜艺术风格有着较为明显不同,学者认为商代晚期长江流域的青铜艺术是偏写实的艺术风格,但是湖南地区没有发现这类写实的人物造型,而长江流域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这种写实的青铜人物造型,恰恰可以更新我们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的认知。“说明古代中国也存在这种非常写实的人物造型艺术,而不一定说是受到西方影响。”胡嘉麟。

金面具布展现场

相较这件沉甸甸的、壮硕的青铜小立人,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的这件金面具则给人薄如蝉翼、吹弹可破的反差感。这件金面具薄薄一层,高17.5厘米,长31.0厘米,宽16.0厘米,重约50克。当专业布展人员将一卷卷垫纸从文物箱中取出,将金灿灿的金面具抬入至展柜放定,仿佛受周边气流影响,金面具的两只大阔耳还在微微颤动。

展览现场 金面具 商代晚期(公元前13 世纪—前1046 年)高17.5 厘米 长31.0 厘米 宽16.0 厘米 2021 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这件金面具形象符合三星堆所见典型人面,粗眉、三角眼、高鼻、大口、阔耳。专家介绍,由于三星堆祭祀坑将器物打碎掩埋的独特埋藏方式,该件金面具出土时也已扭曲变形,经专家清理和展开,才呈现现在这种样貌。

胡嘉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三星堆遗址考古出土的很多青铜人像上都贴有类似金箔的金面具,此前考古出土的很多金面具都残损严重,像这件金面具能恢复比较完整形态的很少,所以难能可贵。专家推测,该件金面具铸造之初应该也是附在其他人面形器之上,现在看到的是它脱落后形态。

“面具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极具标志性的一种器物,学者研究认为像金面具、大面具、青铜面具都具有沟通天地神灵的功能,是三星堆人祭祀当中非常重要的礼仪性的器物。”胡嘉麟说。

在展厅现场,澎湃新闻记者看到成都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良渚文化“十节玉琮”也已稳妥陈列于展柜。该件文物也是此次展览的重磅展品之一。据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展览部副主任褚馨介绍,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琮较长江下游的良渚玉琮而言,是取其形而缺乏玉器纹饰上的精细刻画,唯独这件金沙遗址出土的十节玉琮,不论是从玉料还是玉琮上的纹饰来看,都被认为是一件良渚的古玉流传到西南古蜀。此次展览可说是这件十节玉琮3000多年后首次“回归故里”。

展览现场 成都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良渚文化“十节玉琮”

近年来,三星堆遗址因为不断有考古新发现再度惊醒世人而成为文博界的大IP、全球的热门话题,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办展难度。

“此次展览从开始筹备到现在即将开幕,过程中历经坎坷,包括文物的借展,非常艰难。”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说,“我和主管我们的领导专门去四川,我们俩加起来就飞了五次。”

这次参展文物超过360多件,借展的文物涉及全国25个省市,光把这些文物汇聚到上海,上博的策展团队就跑了1.6万公里。“通过此次展览的策划,目的是要讲清楚三星堆和金沙古蜀文明的来龙和去处,用文物实证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部分。”褚晓波说。

上博东馆

上博东馆

上博东馆 互动体验

    责任编辑:黄松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