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份自传式灵魂问卷,探寻存在之意义

2024-01-30 11: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近期,法国知名作家、编剧、导演埃马纽埃尔·卡雷尔的长篇小说《王国》,由守望者·文学·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卡雷尔1957年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出版十余部文学作品,编导二十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曾获得勒诺多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阿斯图里亚斯公主奖等多个重要奖项,代表作有《搅局者》《对面的撒旦》等。

■ 埃马纽埃尔·卡雷尔

在本书中,卡雷尔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小说的形式演绎了信仰与追寻的故事。书中的探寻始于一场存在主义危机——身为作家的主人公遭遇写作瓶颈,与妻子出现感情危机,抑郁、彷徨,不知生活该何去何从。主人公一开始以信仰为精神寄托,但最终发现突破困境的关键不在于相信与否,而是一场持续一生的试炼。

本书核心是一种去理解自己在更宏大的人类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需求。作品融合了深度报道、神学探究、哲学、心理学、个人历史、历史学等体裁,既深入细致,葆有历史、哲学的严谨,又拥有引人入胜的叙事魔力。卡雷尔仿佛一位高明的说书人,读者无论是否相信,都能被他吸引,跟随他回望那段对人类影响至深的历史或故事,进而反思自己的生活与存在。

[法]埃马纽埃尔·卡雷尔/著,骜龙/译

守望者·文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王国》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就在于个人的挣扎,我们仿佛能看到这位秉持不可知论的作者在回头张望信仰的大军,他们追逐着他,将他推向理性之墙。

——詹姆斯·伍德

既是一本口袋历史书,又是一幅引人入胜(且令人惊奇!)的知识分子自画像。

——汤姆·比斯尔

一份自传式灵魂问卷

探寻存在之意义

文 | 卡雷尔

来源 | 节选自《王国》

一年春天,我参与创作了一部电视连续剧的剧本。剧情大致如下。一天夜里,在山区小城,亡灵重新回到了故里。人们不知道他们回来的原因,也不知道为何回来的不是其他人,而是他们。就连亡灵们也不知道自己死了。让他们发现这件事的,还是他们爱的人、爱着他们的人、希望他们重新回到自己身边的那些人露出的惊恐眼神。他们不是幽灵,不是鬼魂,也不是吸血鬼。故事不是奇幻电影,而是发生在现实中。大家都在认真地思索一个问题:不可能的事情有一天真切地降临,会发生什么?假设你走进厨房,发现了三年前在花季去世的女儿,她正在准备谷物早餐,完全记不起前一夜发生了什么,心里只想着自己回家太晚,生怕被家人批评,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如果问得更细些:你会有怎样的举动?会冒出什么话来?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创作虚构作品了,不过但凡有人提一个思路,我还是能一眼辨别其中是否有强大的虚构内核。自打从事编剧以来,上面的想法绝对是我听到过的最有力的虚构。在前后四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和导演法布里斯·戈贝尔一起从早忙到晚,我们怀揣着激情,把这个场景搬上荧幕的渴望与时时需要拿捏情感的状态还会带给我们一种眩晕的感觉。从我的角度来看,投资人总是把事情弄成一团糨糊。我比法布里斯大了将近二十岁,我比他更受不了年轻得能做我儿子的投资人,蓄着三天的胡茬,坐在我们写的剧本前摆出一副麻木的姿态。我多想告诉他们:“小伙子们,要是你们这么懂行,你们自己来操作吧。”我投降了,完全不顾妻子埃莱娜和助理弗朗索瓦的好言相劝,也不讲什么为人谦逊,第一季过半,就摔门而去。

没出几个月,我就开始后悔了,准确说来是在一次晚餐上——我请法布里斯和电影《胡子惊魂》的摄影师帕特里克·布洛西耶吃饭。我有十足的把握,帕特里克是拍《魂归故里》的最佳人选,法布里斯跟他能很好地相处,事情和我预料的一样。但那晚听他们坐在厨房的桌边谈话,谈着正在酝酿的连续剧,提到之前花了两年时间在我办公室里构思的故事,说起这些故事已经走到了挑选布景、面试演员和技术人员的环节,我的身体几乎能感受到电视剧拍摄像一台巨大的机器,正轰隆隆地运转着。一想到应该跟他们一起的我,因自己之过而错失良机,转念间突然开始神伤,就像那个名叫皮特·贝斯特的家伙,他在利物浦一个名叫披头士的小乐队里做了两年鼓手,在快要拿到第一份录音合同的时候选择单飞。我想,他一定会在后悔中度过余生。

那次晚饭,我喝高了。经验告诉我,书没写完,最好别展开说创作内容,尤其是在喝多了的时候:心血来潮时吐露真心话的代价,是我足足郁闷了一个星期。不过当天晚上,或许是为了打消心中的怨恨,为了把自己在忙的事情说得好像很有意思,我告诉法布里斯和帕特里克,自己搜集了多年材料,正在写一本关于基督教早期信徒的书。之前为了《魂归故里》把写书搁在一边,不久前才重新动笔。我像讲电视剧一样,把书讲给他们听。

书里的故事发生在希腊的科林斯岛,时间大约在公元50年——不过,当时没人认为自己生活在“耶稣之后”的“公元”。故事开头是一位四处周游的布道人,开着一家破陋的织布作坊。这个后来被称为圣保罗的人坐在织布机旁纹丝不动,摆弄着自己的布,一点一点地把自己的故事布向整座城市。圣保罗是个秃头,蓄着胡子,神秘的疾病一次次摧垮他的身体,他的声音低沉、暗藏玄机,讲述着二十年前发生在犹太,一位先驱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故事。他说,在死去的人中间,只有这位先驱复活了,他的复活预示着将发生一件大事:人类将迎来一场彻底的、看不见的转变。故事便这样传开了。这个奇特的信仰在圣保罗身边的科林斯底层人中流行起来,不出多时,他们就把自己当作改变世界的人:这些人隐匿在朋友或邻居中间,一般人根本无法察觉。

这时,法布里斯的双眼闪过一道光:“这样说来,很像迪克的小说啊!”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科 幻小说作家菲利普·K·迪克一直是我们最重要的标杆;我感觉,听我说话的人被牢牢抓住了,于是又加了一句:对,是迪克的风格,这个讲基督教早期信徒的故事跟《魂归故里》是一回事。《魂归故里》讲的是圣保罗的信众的最后一段日子,在此期间,死去的人重新站了起来,审判世界也告一段落。被抛弃的人和上帝的选民竟然就一件事达成了一致,这件令人惊愕的事情就是,复活。这本书讲述的正是一件突然发生的不可能之事。我说到这儿突然兴起,灌下一杯又一杯酒,还坚持给客人们倒酒,就在这时,帕特里克说了一句话,本质上平淡无奇,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我感觉,这件事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此前他从未这样想过,可一想到就吓了他一跳。

他说,那些有理解力的普通人竟能相信如基督教一般疯狂的事情,相信与希腊神话和童话故事同一类的玩意,想到这里,不得不说有点蹊跷。换作古代,我们得承认,那时的人容易轻信他人,科学也没有踪影。可是今天!若一个人相信神为了诱惑女人化身天鹅,或是相信公主亲吻癞蛤蟆,蛤蟆在接吻的刹那变成了迷人的王子,所有人都会说:这人疯了。那么多人相信同样一个疯狂的故事,却没人觉得他们疯了;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也会认真地对待他们。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虽然远没有过去重要,却仍受到尊重,他们的形象大多比较正面。他们有怪异的想法,也有理智的行为。共和国的历任总统拜见他们的领袖时,更是敬重有加。这么一说,真挺奇怪的,不是吗?

THE END

原标题:《这份自传式灵魂问卷,探寻存在之意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