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医保药品不容倒卖,医保基金不容侵蚀

澎湃特约评论员 熊志
2024-01-28 13:3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2亿元的医保骗保案。

2022年初,云南普洱市医保局发现当地有些患者的医保卡出现异常情况,一些患者短时间内在多地、多个医院开治疗肾病等特殊病、慢性病的药品。而这些药品,按照医保政策可享受最高90%左右的报销比例。更蹊跷的是,有药企举报称,这些在普洱医院销售的药品,在其他省出现了。经过警方调查,一条倒卖医保药品的犯罪链条浮出水面。2022年5月,警方抓获了涉及此案的26名犯罪嫌疑人,查获的非法倒卖药品高达9吨,全案涉案价值达2亿元。

把医保药品当成非法牟取暴利的“唐僧肉”,涉案金额高达上亿元,其中一位中间商“药贩子”,一年就非法获利2000多万元……这起医保骗保案着实令人咋舌,它再次敲响了医保监督管理的警钟。

纵观此案,其中牵涉“药贩子”的牟利手段,谈不上有多复杂——先是找一些患者,指使他们拿着医保卡去各医院频繁按医保优惠价开药,再低价回收药品,当做“货源”,通过快递贩卖到全国各地,最后由一些医药公司等特殊身份的人,推销到正规连锁药店上市销售,从中赚取差价。

“药贩子”们赚取的差价,当然不是正常的市场差价,说白了是在骗取医保基金。

像报道中提到的某种治疗肾病的药品,医保政策对相关患者给予的报销比例,最高可以达到90%。患者只需要支付10%的低价买到医保药,被药贩子回收倒卖,层层加价后销售。这个过程,等于是将医保报销部分进行非法套现。

药品不是普通商品,有着严格的政策管制,医保药被明令禁止再次流入市场进行交易。这些不法分子之所以铤而走险,还是因为利益诱惑太大,从患者手中四五十元买来的特殊药,转手倒卖就是上百元,他们自然容易被暴利冲昏头脑,疯狂践踏法律的红线。

毋庸置疑,“药贩子”们的暴利背后,是医保基金的巨大损失。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一些特殊病的高报销比例,正是为了给患者减负。医保基金遭非法骗取,意味着广大患者的“救命钱”,正在被肆意侵占。

在侵蚀医保基金之外,倒卖医保药品,也对用药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很多药品都有严格的储存环境,“药贩子”为了牟取暴利,往往不会按照冷链等要求严格储存,最终药品品质出现问题,会给不知情的购药者造成身体健康的损害。而相关部门在收缴储存的非法倒卖药品后,出于药品安全考虑,往往也只能依法销毁,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的巨大损耗?

近些年,类似低价回收再高价倒卖医保药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时上演。这说明,对医保药品的监督和管理,依然存在着一些漏洞。要避免医保基金蒙受巨大损失,必须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尽快堵上漏洞。

现在医保信息已经逐渐实现全国打通,参保人的就医数据可以实现汇总。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医院开药的管理,强化大数据筛查功能,提升对异常拿药行为的识别能力,避免医保药随便开,守好医保药品流程的第一道关卡。此次案发,正是源于普洱市医保局通过国家医保局搭建的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发现了异常购药行为。可见,通过技术手段完善对医保药品的监管和防范网络十分必要,但也需要监管部门更主动而为,及时发现问题。

再比如,针对一些倒卖风险大的药品,要进行重点监控,推动药品销售跟踪溯源,避免一些药店沦为倒卖医保药品的帮凶。

另外,针对一些患者被教唆引诱去医院开药,帮助“药贩子”们“进货”,还得加强普法宣传,让他们意识到这类行为的违法犯罪性质。对于一些明知故犯、屡教不改者,应依法追究责任。

不管怎么说,医保基金不是“唐僧肉”,加强执法惩戒力度,斩断非法倒卖的利益链,才能守护好患者的“救命钱”。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