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公务员手记|调研云南乡村教育:“不要怕孩子淘气把书弄坏”
从七月初到云南元阳挂职扶贫以来,我协管教育工作。2200多平方公里的山区,14个乡镇,130所中小学,目前也只跑过6个乡镇的十几所学校。每到一处的基本流程,都是先听一到两节课,再尽量跟校长、骨干教师交流或座谈。
留守儿童:“劳动力输出”式就业扶贫的意外后果
几个月下来,对于乡村教育多少有了一些直观体验。最大的感受和焦虑就在于:如何在少数民族占比、留守儿童占比“双高”情况下,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内生动力。
这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问题,是有着内在的逻辑链条的。一方面,作为贫困县要脱贫,鼓励贫困人口通过劳务输出的方式外出务工,就是一条直接和便捷的脱贫渠道,以至于全县人口45万中,外出务工劳动力达到14万之多。但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必然带来的问题,就是大范围的留守儿童。
由这个基本县情再出发,又会遭遇两个巨大挑战:一是当地少数民族占比接近90%;二是当地教师的主体多为外县、外市甚至外省通过公开招考而来的老师。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由基本不懂汉话(这还不是指普通话)的祖辈隔代监护,学校里的老师并不懂当地民族语言。语言环境不稳定、亲子关系缺失的情况下,如何激发至少是维持住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是令老师们相当头疼的问题。
让图书室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
前不久,民进中央关于教育扶贫的一个调研考察团来县里调研。我全程陪同调研团一行,看了五所乡村中小学。带队的朱永新副主席是资深的教育家,之前就经常读到他犀利独到的教育评论。他牢牢盯住学校图书室问题,每到一个学校,必看的就是图书室。
学校因图书室在建,将图书打包暂存,未能送达孩子手里。有的学校地处山地,正在逐步改善教学硬件条件,尚有一处楼宇在建,图书打包另行放置在食堂二楼暂存。临离开时,朱老师叮嘱校长:“我给你一个建议,你让每个班班长来,从这些书里挑选他们感兴趣的领到班级里去,藏书于班级,藏书于学生。不要怕小孩子淘气把书弄坏,弄坏了就再买嘛,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摆的。你这个楼恐怕还要一年多才能好,可是孩子耽误不起,他们不可一日无书。你相信我的话,让他们自己去读大量课外书,比你干巴巴地在课堂上灌输教材,效果要好得多。有条件时,可以在每个班级都设立书架、书柜,除了学校的图书可以分散下去,还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家里的书拿到班级上来,跟大家分享、交流,在这种流转中让全班的阅读水平都上一个台阶。你坚持下去,几年下来,你培养的学生跟别的学校相比,一定大不同!”
我知道,朱老师多年来在各个场合倡导全民阅读,包括在政协提出推广地铁阅读、高铁阅读的提案。正如曾国藩所说,唯读书可变其气质。
在另一所学校,我们看到了几所之中唯一一个使用中图分类法来管理图书的图书室。虽然图书室只有一个兼任管理员的老师,却很用心,花了三个月时间编码、录入、上架。朱老师称赞他肯研究,懂行,而且真下了功夫。美中不足就是,开放时间太短。他说:“人手不够,可以发展高年级的孩子来做志愿者,协助管理。时间可以延长,中午有的孩子不休息或者休息时间短,他们也可以来借阅和阅览。”
唯一一个使用中图分类法来管理图书的图书室。他建议,要尽量放宽孩子们在借阅数量和频次上的限制,特别是小孩子看的书,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书,他们的阅读速度可以很快,你如果限制他每周就读一本书,实际上是不解渴的,这个阶段就是要多多益善,要给他的兴趣火上浇油,而不是釜底抽薪甚至泼盆冷水。
朱老师也注意到,图书室普遍对低年级孩子有只能在室阅读而不能借阅的限制。他说:“不要歧视一二年级,美国的小孩子爬着也要进图书馆的,不要怕他们不懂规矩,弄乱了图书。图书不要怕翻,翻的越褶皱,越说明受人们欢迎,这是好事情。小孩子来上学,就要学会使用图书室,就像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学会利用图书馆是必备内容一样。所以小学图书室的使用,也是要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教育和养成的习惯。应该让这里成为学生最喜欢来的地方。”
在教育扶贫中厚植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后来的调研座谈会上,县委书记汇报了全县脱贫攻坚特别是教育扶贫的基本情况,我结合几个月来的调研作了补充发言,重点谈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中小学班主任和骨干教师的职业成长等问题。朱老师在与我们的互动交流中,也对三个问题作了回应。
一是中小学的书香校园建设。这看似一件小事,却不能不引起重视。在农村学校,当下的生均经费在小学生600元左右、中学生800元左右,可是东部发达地区投入到每个学生的经费要数倍于此。靠什么能够让这些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能够与城市里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唯有阅读,跟城市的青少年读同样的书,花同样的时间甚至更多的时间。这是投入最小却见效最快、收益最大的一个投资。让那么多世界名著沉睡在图书室,甚至还保持着捐赠的原始状态,连拆封都没有拆,实在是一种浪费。我们的老师、家长都还远远没有认识到阅读之于孩子们的意义,没有意识到,上课其实远没有阅读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二是教师队伍的可持续成长。尽管是在贫困地区,但总的看下来,乡村教师普遍有一种满足感——小日子过得不错,毕竟在各种政策落实到位的情况下,其收入水平比公务员并不差,甚至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月收入还可能比县城教师高出1000元左右。但是,作为平均年龄仅仅30来岁的乡村教师群体,在这个阶段就过于满足,甚至有一种混日子的心态,那是很可怕的事情,会放松对自己修为和能力的提升。在几所学校的图书借阅记录中,老师的借阅频次都很低。事实上,他们更需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不断充电,才能持续做好教学。因此,需要在全县的乡村教师中选拔发现榜样,培养他们,并依靠他们来带动其他教师比学赶帮。要让蕴藏在这些青年教师胸中的无限潜能和热情激发出来,燃烧起来。
三是留守儿童的关爱呵护。在成长的最关键时期,缺少了亲子交流的关系,要么是隔代监护,要么是同伴交流,唯独缺失了与父辈人交往交流的经验。对这类孩子,需要给以特别的关注。比如,可以建立乡村学校的心理教育体系和心理教室。再如,可以让人力资源部门在组织大规模外出务工的过程中,与接受劳动力的企业协商建立“亲子直线”的机制。每天一个电话或视频,不能让他们与家庭断线、失联。人虽然不在,但亲子关系不能切断、亲情不能缺位。又如,可以通过社会公益机构或基金会的帮助,定期组织一些留守儿童利用寒暑假到其父母打工所在地去探望和团聚。
气温渐凉。在注意到乡村学校普遍存在食堂空间有限,学生需要排长队轮流打饭,打好饭后也没有足够空间,只能在露天场地或蹲或站吃饭的情形后,朱老师建议,从现实角度考虑,不能完全把吃饭寄希望在食堂的空间扩张上面,毕竟学校可建设的用地相当有限。从长远来看,可以参考日本的经验,他们的学生都是在教室吃饭的,它这本身也是一种行为教育,不要担心弄脏教室。要相信孩子们能够自我教育,能够维护集体环境的整洁。
两天的调研,非常充实,学到了很多。不只是在教育方法和调研方法上,更是在思维和理念上深深受益,这也是在我挂职初期,一次及时和生动的现场学习和理论充电。
(作者曹东勃系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现挂职云南省元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