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式浪漫邂逅法式风情,这档节目做到了
(图/《初吻》)
法国人的浪漫与热情,是刻在骨子里的——自千禧年以来,无数动人的爱情瞬间被记录在法国镜头下,不论是《初吻》中青涩的年少爱恋,还是《天使爱美丽》中古灵精怪的爱情,都曾给中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让他们对这个国度产生向往和悸动。
在《法国人如何发明爱情》一书中,学者玛丽莲・亚隆更是一一细数900年来的法国文学与戏剧,从阿贝拉尔到克莱芙王妃、从福楼拜到普鲁斯特、从柯莱特到杜拉斯,为读者展现出一部悠久绵长的法式爱情演变史,它也是现代爱情观的雏形。
2024年1月27日,是中法建交60周年的纪念日,正在热播的《非诚勿扰》法国专场也引发了热议——在主持人孟非看来,“浪漫的、热烈的,同时也是自由松弛的”,这与其说是法国人的爱情观,不如说是法国人的人生观,“这次再去,巴黎还是那个巴黎,依旧充满了浪漫的氛围”。
孟非还记得一个细节:团队在知名的“爱墙”边拍摄宣传片时,他身后有一对小情侣在旁若无人地接吻,便赶紧提醒导演拍下这个动人的画面。“我觉得这就是法国人身上的特点,中国人相对比较羞涩,你不太常会看到这个画面。”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非诚勿扰》二度举办法国专场无疑是意义非凡的。当中式浪漫碰上法式风情,年轻人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现代年轻人的爱情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非诚勿扰》又希望在这个时间节点承载怎样的意义?
法国专场开场舞团和主持人孟非。
在节目热播之际,新周刊记者与主持人孟非、制片人董明聊了聊背后的故事。
碰撞:当中式浪漫遇上法兰西风情
早在2012年,《非诚勿扰》就举办过法国专场。如今12年过去,年轻人的爱情观发生了什么变化?制片人董明和主持人孟非给出了一致的答案:年轻人对恋爱的需求依旧不减,并且比上一代更注重自我感受。
“今天的年轻人,和10年前、5年前相比,想法肯定是有一些变化的,因为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所处的时代不一样、整体的氛围也不一样。但我觉得这并不妨碍他们去谈恋爱,也并不妨碍我们提供一个邂逅的平台。”
2023年10月,《非诚勿扰》正式启动此次的法国专场,迅速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华侨的关注——在征集阶段,节目组共收到了近千名单身人士报名,最终选出了23位女嘉宾和10位男嘉宾,参与最终的节目录制。
法国专场女嘉宾集体亮相。
孟非告诉我们,在节目录制前,团队会先了解嘉宾的情感经历、在法国的生活工作情况、择偶的要求等。在和这些嘉宾聊天时,他发现,在法国生活的年轻人,显然更注重生活品质,以及精神上的获得感:
“我在节目中观察到,在法国的中国年轻人,择偶时会更关注爱好的匹配:比如有个男嘉宾喜欢骑行,花十几年的时间去了欧洲很多国家,一下子就吸引了一个喜欢攀岩的女嘉宾,女嘉宾还爆灯了。”
“另一方面,如果要说到‘恋爱雷区’上的差异,一些国内的男女嘉宾很介意对方的前任,有的人一提和前任怎么怎么浪漫的过去,可能大家就会灭灯了,但是我在法国专场很少看到这样的情况。”
精神上的匹配。(图/《午夜巴黎》)
为什么年轻人会选择来《非诚勿扰》法国场?
一方面,中法建交60周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另一方面,节目在海外一直有非常多忠实的受众——董明提到,全世界有很多华人和留学生都在追看《非诚勿扰》,很多嘉宾表示自己和爸妈从小一块看节目到大。而海外专场更是一个突出的亮点,此前节目足迹遍布四大洲、十二个国家,而本次的法国专场是节目时隔四年后重启海外专场,也是节目历史上的第二十个海外专场:
“我们海外专场的嘉宾是多层次的,有中国留学生,有过去打拼的中国人,有二代的移民华人,也有法国人。因为在海外可能圈子比较小,他们主要的想法肯定是脱单,在节目中找到另一半,在海外征集嘉宾时,他们对于情感需求的表达也会更直接。”
而这些年轻人面临的爱情困境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孟非提到,他们最常见的情感经历是异国恋,“这次是海外专场,他们往往因为时差与距离,感情变淡了无奈分开。我觉得法国专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筛选出了在法国的优质单身青年,给他们创造邂逅的机会,首先为他们解决了异国的问题。”
董明也提到,年轻人来到《非诚勿扰》的舞台上,也是为了学习到更多与人相处和沟通的方式,“我发现有些人其实在很多方面是有一些困惑的。他们来到节目中,学习在恋爱的过程中如何了解彼此、进行沟通,我觉得对于未来的婚恋生活是有帮助的。”
(图/《情人》)
“《非诚勿扰》是个生活服务类节目,我们是提供服务的,肯定要了解清楚他们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在录制前,节目组会坐在一起看每个男女嘉宾的详细资料,针对他们的择偶要求和情感经历,探讨节目里适合聊的话题方向,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对方是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
孟非告诉我们,团队会专程去法国帮男生拍摄VCR,“基本上都是按照男生的生活经历和诉求来拍摄,但是我们节目组也会给一些建议,比如怎么用视觉化的形式去表达,更好地呈现自己”。
男嘉宾唐钰璜和孟非。
而在节目中,一位男嘉宾展示了几千字的相亲稿,引起了在场女嘉宾的热议。孟非在看完相亲稿之后,当场修改了介绍的顺序,就让男嘉宾的相亲稿从“无聊到看不下去”变成“有兴趣读下去”。
董明表示,《非诚勿扰》一直在努力打造成年轻人的恋爱课堂,希望节目能像教科书一样起到示范作用,告诉年轻人在一些事情上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之后怎么去解决,“我发现很多年轻人可能会陷在自己的认知里面,觉得自己是ok的,但真正和人相处起来是有很大问题的,我们能不能把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前告诉他们,省得他们在出现问题、遇到挫败之后再来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很多嘉宾的父母都来到了现场。我们知道平时年轻人远在法国,跟家里人的联系可能仅仅是依靠微信视频这些通讯工具,这次感受到了一个个家庭跨越1万多公里的团聚,在男生和女生牵手那一刻,看到父母欣慰的眼神,我们节目组也非常的感动,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
融合:在爱情之外,
你还应该看到的《非诚勿扰》
1月25日,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视频致辞,再提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跨入下一个60年,中法关系如何发展?他强调,要以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奥运会为契机,扩大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六十年来,中法两国在经贸、文化、科技、旅游、教育等领域不断加深合作,中法民间交流也越来越多元和密切。促进双方在文化传统上的相互欣赏与启迪,亦是《非诚勿扰》举办法国专场希望承载的愿景与使命。作为中国电视史上最受欢迎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播出了15年,这些年来,观众在舞台上除了看到动人的爱情,也看到了各种有趣的文化差异和生活方式,世界各地的文化在这里交融:
在这期节目中,有人交流中法的约会礼仪,有人在现场品鉴红酒,还有女嘉宾即兴演奏了一首中法社团集体创作的歌曲,“后来她说这是朋友得知自己要来上节目,特别创作了一首歌曲来祝福她。在这些点滴的细节里,我们可以看出中法两国的文化碰撞与融合”。
而这次团队还去巴黎的著名景点和街头拍摄了《非诚勿扰》法国专场的宣传片,同样也是希望通过几十条短视频,体现中法文化的互相传播,“我们拍了一些中法人士穿着汉服走在巴黎街头的短视频,也记录了中西合璧的音乐、建筑、艺术。”
“当有人穿着汉服走在街头时,周围的华裔或者是法国人,他们都会驻足了解一下。我们当中有法国人穿着汉服,也有中国人穿着汉服,大家都相互去感受,他们也非常感兴趣。还有中国的一些经典民乐,当它的音符回荡在巴黎上空时,我们也是非常感动的。”
(图/《天使爱美丽》)
董明表示,《非诚勿扰》是国内最具知名度的婚恋节目品牌,也承载着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的功能。
在他看来,节目组不仅要把中国的文化推广出去,也希望能够做到双方的互融互通:“我们既要考虑到中国观众,也要考虑到海外观众的想法,比如我们会讨论两国年轻人面对约会迟到的看法与观点,把两国一些不同的东西传达给观众,也让他们产生共鸣。”
董明提到,虽然有很多嘉宾是在法国出生的法籍华人,但父母会创造一切条件让他们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我当时印象也很深刻,有个嘉宾来报名的时候,说虽然平时在生活中有法国的朋友、会说法语,但是在家里,父母还会定期让他们去参加中国的国学教育,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
女嘉宾们在题板上回答男嘉宾问题。
让董明印象深刻的事情还有不少:有女嘉宾在参加节目的过程中坐高铁来南京,自己的手机意外掉在了高铁和站台的缝隙里。当时她就非常着急,找了高铁乘务员,“她在第二天刚到南京不久就收到了12306的电话,告诉她怎么样去领回自己的手机,她当时非常的感动”。
也有男嘉宾提到,祖国的发展令人振奋,尤其是移动支付十分便捷,这次回国感受深刻。当他把人脸支付的视频发给远在法国的同事们时,大家都被这种支付方式的便捷性惊到了。“我们现场也有一位法国的女生,她叫亦可,跨越万里来到中国学习中医。她能来到我们的舞台,说明中国的文化也吸引着法国的年轻人。”
(图/《两小无猜》)
《非诚勿扰》播出15年来,创造了很多电视节目史上难以复制的成绩,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了遇见爱情的机会。再次举办法国专场,既能展现法国的人文底蕴与浪漫风情,又能让全世界的观众看到中法文化、两国年轻人爱情观念在舞台上的交流与碰撞。
董明表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和交友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节目组也在不断升级改版,“我觉得优化升级是肯定的,现在市场上类似的婚恋节目很多,我们肯定会不遗余力地努力,让节目能够更符合观众的收看需求。”
“《非诚勿扰》在2020年结合科技手段推出了大数据‘智推女生’的功能,未来也可以看看能不能再结合当下最新的技术,与节目紧密结合在一起。但我觉得再怎么样的技术发展,反哺到内容的核心,还是希望回归到人的本身,他们的择偶需求、他们内心的一些东西,这些是不会变的。”
男嘉宾杨家炜给现场观众送上家乡美食。
“对于单身的观众来讲,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节目,他们能够找到另一半;对于更广大的观众来讲,我希望节目能成为他们了解当下、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我们节目已经播出15年了,当年和现在相比肯定是不一样的,希望更多观众能够通过节目了解他们的孩子、了解他们的父母,了解当下的环境。以情感刚需为立足点,不断扩大节目的意义半径,而这也是《非诚勿扰》这一品牌常青的生命力所在。”
作者:竹子
校对:杨潮
排版:嘻嘻
封面:《艾米丽在巴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