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两会之声|夏广新委员:国内创新药行业正转向原始创新,定价应更符合市场规律
“中国药企已成为新药创制的主要力量。目前随着进入到‘原始创新’阶段,需要中国药企和基础研究主动对接,形成新的‘产学研’合作和孵化转化模式。”1月24日,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医药”)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夏广新在上海两会现场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作出以上表述。
夏广新进一步表示,更早,特别是2000年以前,新药研发以大学、研究所为主,企业只是受让产品,2008年后,在新药创制国家重大专项和新药审评审批改革推动下,国内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创新主体,2023年一年就有70多个1类新药提出上市申请,呈现良好势头。
2023年,多款国产创新药在欧美获批上市,并取得海外销售的显著增长,2024年开年以来,又有多款国产在研创新药的国际权益被跨国药企看中买下。国产创新药在国际医药市场上大放异彩的同时,创新药企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经营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简称“方案”),提出建立生物医药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临床科研合作,依照有关规定允许生物医药新产品参照国际同类药品定价,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上述方案内容紧扣创新药价格问题,意味着未来国产创新药的价值在价格层面或将得到更好的体现。
“创新具备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企业只有在最后有了足够的创新回报,才会更有信心地去做下一轮的创新。”夏广新表示,从趋势上来讲,国内创新药行业正在从跟踪创新或模仿创新转向原始创新,前者指跟随国外大潮研发创新药、投入相对可控,后者则是从新靶点、新机制起就自主研发、风险更大、投入更高,“都叫创新药,但是处于两个不同的阶段”,而创新药的定价应该更加符合市场规律。
据官网显示,上海医药(601607.SH,02607.HK)主营业务覆盖医药工业与商业。上海医药也在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加快创新转型发展。2022年,公司研发总投入28.00亿元,同比增长11.87%,占工业销售收入的10.47%。其中研发费用21.12亿元,同比增长6.29%,占工业销售收入的7.89%。
上海医药拥有一款在研的1类新药肾素抑制剂司妥吉仑(SPH3127),这正是夏广新加入上药研究院后接手的第一个项目。此前的公开信息显示,这一款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已进入三期临床。夏广新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该药物的上市申报于2023年6月获得受理,如顺利,预期在今年年底至明年上半年该药物能够获批上市。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病,除了上海医药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半年一次的降压针在全球医药研发市场也颇受关注,同时针对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发慢病的长效疗法也相继问世。对此,夏广新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当前慢病疗法长效化已成为趋势之一。一方面,在小核酸、新型多肽领域有了一定的技术突破,使超长效剂型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半年一针或三个月一针的新型药物患者依从性好,忙碌的人群对此类药物确有需求;如果率先上市的几个产品,在经过更大患者人群和较长时期的监测后,体现出安全性优势,该类药物将有更好的发展。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