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3年度十大行政检察典型案例:女子被冒用身份结婚离婚还当了妈妈
最近热映的电视剧《繁花》迎来大结局。其中李李因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而锒铛入狱,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电视剧里发生的情节,也能找到现实版本,甚至更加离奇。在2012年到2016年这短短五年的时间里,犯罪嫌疑人修某冒用黑龙江女子方某的身份信息,炮制了两场虚假婚姻,并在两段婚姻中各生育了一个孩子。
方某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是从2017年3月开始的,从来没在网上贷过款的方某突然接到多家网络贷款平台催缴电话,方某意识到自己身份可能被冒用了,就向公安机关报案,后来她又发现自己的婚姻状况竟然由未婚变成了“已婚离异”,她更激动了,自己还没结婚,怎么就变成“结婚”了?还“离异”了?
到底是谁冒用了“方某”的信息?直到2022年哈尔滨市某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公安干警滥用职权案中发现修某冒名婚姻登记线索,整个过程才真相大白。修某14岁离家出走,2012年以身份证等证明材料丢失为由,办理了一张姓名为“方某”的身份证,之后结婚、生子、网贷均冒用“方某”的名义。
经查,修某从他人处买到方某的身份信息,然后用这个身份办理假身份证,2012年6月,她与杨某在辽宁登记结婚,不到1年半,双方协议离婚。2016年10月,她又与王某在黑龙江登记结婚,2019年法院缺席判决离婚。这两段婚姻她都冒用的“方某”的名字,并且两段婚姻中各育有一子。2017年8月至10月,修某多次冒用“方某”身份办理贷款,方某发现身份信息被冒用后,向公安机关报案。但是修某并没有被抓获。
2021年3月,为了应对方某提出的将自己信息中的“已婚离异”改为“未婚”的诉求,有关公安干警曾带已被法院判决离婚的修某、王某,用“方某”身份再次办理结婚登记,同日申请离婚登记,未能成功。同年4月,方某发现自己再次“被结婚”后,多次找有关部门均未得到解决。直到修某因犯罪被处刑罚,方某还无法摆脱各种与自己身份信息的不良“绑定”。
2021年12月,修某犯盗用身份证件罪、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修某冒用“方某”身份多次结婚、离婚、生子,以及打架斗殴被多地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造成诸多严重影响方某正常生活的问题却一直未能解决。修某之前两段婚姻生活留下的,比如涉及孩子的信息也需要纠正。
因线索涉及两省多地,黑龙江省检察院将部分监督线索移送至辽宁省检察院。两省检察机关启动依职权监督程序,开展跨省协作。
两省检察机关按管辖区域各自组成三级检察院一体化办案组,兵分两路开展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办案组分别向冒名婚姻登记地民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依法撤销了案涉婚姻登记;协调公安机关为方某消除了被冒名的行政处罚记录;协调卫健委对修某冒名生育所涉出生医学证明登报声明作废;建议民政部门将修某列入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惩戒名单;向法院制发再审检察建议,撤销了缺席离婚的民事判决。
辽宁省检察机关在办案中了解到与修某缔结婚姻关系的杨某意外身亡,家中老母幼子生活困难后,依法向“一老一幼”发放司法救助金,并促成将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变更为孩子的奶奶。
2021年底,最高检联合最高法、公安部、民政部制定并发布《关于妥善处理以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的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问题的指导意见》,打通司法和行政的堵点,节约行政成本和司法资源,加大对婚姻登记作假行为的打击力度,严防冒名顶替或弄虚作假办理婚姻登记“增量”行为的发生。据了解,黑龙江、辽宁两省检察机关在“护航民生民利”专项监督活动中,共办理涉虚假婚姻登记案件49件。
在两省三级检察机关的主动作为之下,方女士的难题终于找到了答案。作为“2023年度十大行政检察典型案例”,它也给此前留下的类似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解题思路。
婚姻登记涉及到公安、检察院、法院、民政等多个司法行政机关,各方需要形成合力,加强信息比对,加速信息共享,加快侵权纠正。为像方女士一样的“被结婚”者通畅维权渠道,使他们能够高效便利地撤销被冒名的婚姻登记,形成防范、撤销被冒名婚姻登记的长效机制。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