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艺术现场|200组画作:向左遇见林风眠,向右邂逅吴冠中

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2024-01-27 08:46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中华艺术宫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与总展人陈翔谈大展 视频:徐明徽 薛松(03:36)

1月27日,“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汇聚林风眠吴冠中师生二人200件(组)代表性作品,为观众奉献一场林风眠吴冠中师生二人的史诗级艺术对话。

澎湃艺术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以中轴对称的方式布展,“林风眠”与“吴冠中”两大个人展区左右对称,同时呈现两位艺术大家重要题材的比对展示与专题研究。观众在两大展区可直面师生二人的原迹笔墨,也将获得“向左走遇见林风眠,向右走邂逅吴冠中”的乐趣。主办方表示,林、吴二人的艺术道路始于东方,融合西方,进而又影响世界,创造了东西方文明互鉴在美术领域的代表性成就,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样本,同时成为海派文化精神的真正体现。

展出的林风眠作品十分珍贵,既有其较为少见的早期半身仕女画《女半身像》、深受敦煌壁画影响而创作的《舞》,也有带有马蒂斯风格的《仕女》和莫迪利亚尼风格的《花朵》等。而吴冠中仅存的三张巴黎时期水彩画之一《巴黎郊外乡村》、一批上世纪50年代的素描作品,及其存世不多的纸上半身人像《西藏女乡长》等珍贵藏品也都将与观众见面。

“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现场

“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现场

此次大展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手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作为首次全面回顾两位艺术大师艺术成就的大型展览,“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以沪上国有美术机构馆藏精品为核心,集聚京、沪、粤、浙各大艺术机构林风眠、吴冠中珍贵藏品,以全新学术脉络深度梳理两位艺术大师的探索、成就与影响,呈现林风眠、吴冠中对时代之问的“回答”——融通中西古今的创新精神,用艺术探索开创的“中国式风景”。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表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是上海唯一的全国重点美术馆,一贯践行“城·人知美”的宗旨,此次大展是中华艺术宫在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之际为广大市民朋友奉献的一道文化盛宴,以此开启最高品质的美术馆社会大美育,推动整座城市向心而生、与美同行。展览由京沪合作,充分整合资源优势,彰显国有美术机构艺术资源的实力,也体现了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为核心的“大美术馆计划”的积极作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星空中,林风眠与吴冠中的名字星光熠熠。林、吴师生二人的艺术道路始于东方,融合西方,进而又影响世界,创造了东西方文明互鉴在美术领域的代表性成就,也是海派文化精神的真正体现。

林风眠《舞蹈》

两位艺术家与上海有着深厚的渊源。在林风眠试验新派画受到排斥的时候,上海接纳了他,上海时期正是他艺术生涯中成果丰硕的成熟期。

林风眠 画作

此次展览总策展人陈翔向澎湃新闻介绍:“林风眠先生很长一段时间居住在上海,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正好是他创作趋向成熟和风格完全形成的重要时间段。他多次参加上海美协组织的下乡写生活动,有了接触新生活、新题材的机会,作品以农村生活、戏曲人物、仕女、静物花卉、风景、禽鸟等题材为主。其存世作品以该时期的创作占大部分,‘风眠体’已臻成熟,格体严谨,光色交织,色墨无碍。尤其70年代以来的作品更趋简率,表现性强,用笔造型恣纵肆意,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与宣泄。”

本次展览展出林风眠新中国成立后的主旋律作品如《轧钢》《农妇》等,就是他在上海深入生活为劳动者写照的现实主义创作成果。

林风眠《农妇》

林风眠的画作曾经引起过非常大的争议,许多人认为他所作并非中国画。“林风眠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落户在上海中国画院,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师。‘中国画院’并非只是一个机构名字,还是一个画种,不仅说明他的绘画艺术得到了承认,并且被认定是‘中国画’,”陈翔介绍,“可见上海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地方,以宽阔的胸怀来接纳各种人才。”

吴冠中《大宅》

吴冠中 《照壁》

而吴冠中也对上海也是情有独钟,“吴冠中先生自己最满意的几个展览就是上海给他做的。上海美术馆为他办了画展以后,他觉得上海美术馆对他绘画的理解非常符合自己的心思,他绘画的艺术特性就是中西融合,跟上海这座城市气质相符。后来他成系列地将自己各个时期代表作品捐给了上海美术馆,许多作品都是他舍不得出售的‘压箱之宝’,像《黄河》《长江山城》《狮子林》《长城》等重量级作品,让上海成为了收藏、陈列、研究吴冠中画作的中心。”陈翔说。

“在上海,我有许多知音。”吴冠中曾这样说道。 

展览核心墙面选用了红色作为主色调

向左遇见林风眠 向右邂逅吴冠中 

走进中华艺术宫,远远可见绚烂、磅礴的红色扑面而来。此次展览核心墙面以及中轴线上都采用了红色,这样充满力量与革新的色彩,或是许多人心中两位艺术家的生命底色。

抗战时期,吴冠中就读的浙江艺专为躲避战火转移至四川,他见有姑娘穿着红衣,非常醒目,遂问友人借钱,并央求裁缝也做了一件大红袍,穿上身。这件大红袍惹来了许多非议与侧目,后来只能重新染黑。

吴冠中 《汉柏》

吴冠中 素描《入孔林》

策展人项苙萍介绍:“这个插曲很能体现吴冠中先生青春不羁的色彩,同时也感受得到他那种革新的欲望和决心,后来事实也证明,这种决心贯穿了他的创作生涯。”

此次展览以中轴对称的方式布展,“林风眠”与“吴冠中”两大个人展区左右对称,同时呈现两位艺术巨匠重要题材的比对展示与专题研究。观众在两大展区可直面两位大师的原迹笔墨,也将获得“向左走遇见林风眠,向右走邂逅吴冠中”的乐趣。

展览现场 林风眠展区

林风眠《鹜群》

林风眠《柳林》

策展团队以二位艺术家时空背景及理论思考为线索,依循各自创作生涯阶段呈现不同创作题材专题,展现他们独立探索出的国画现代化转型道路。

林风眠的展区包括了其最为人熟知与喜爱的仕女代表作如《捧白莲的女子》《青桃盘仕女》等;最具有辨识度的芦塘鹜鸟类作品如《鹜群》《芦苇孤雁》等,最绚烂浓郁的秋林风景如《溪流》《秋》等。

林风眠《捧白莲红衣仕女》

林风眠《溪流》

吴冠中展区囊括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早期吴留法归国时的作品以及对油画民族化积极探索时所创作的多幅作品,还包括成熟时期面貌最新、影响最大、最具现代精神的一系列巨作,包括其绘画生涯中关键性突破之作《长城》,代表他在艺术实践上有重大突破的水墨作品《情结》,最具有鲜明个性的《狮子林》等。

吴冠中《狮子林》

与展览主色调红色相对的,则是个人展区的花青底色。林风眠留学在外时,随身携带了中国的花青矿物颜料,花青色也成为他们对中国传统的一种保留姿态。

两位大师个人展区采用了花青色作为主色调

两位艺术家先后留学法国,又都选择了回到故土,并热切地以国外所学服务祖国。看林风眠的作品,无论仕女本身,或画面中高挑的花瓶、透光的窗景,都透露出欧洲绘画艺术的影响。而凝视画面,又教人联想到中国绘画中的古典仕女,也仿佛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女子,其中甚至有来自唐宋瓷器的灵感,这是林风眠内心对传统根基的坚守。恰如其曾说过的“我是中国人,有中国的底子、血统,自然喜欢表达自己的东西”。这也是林风眠作品中始终不变的底色。

吴冠中 《鲁迅故乡》

与老师林风眠一样,深埋吴冠中心底的始终是东方情结。留法期间,他认识到:“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吴冠中最终也选择回到祖国。此次将展出的素描作品《旅途》,便是他在归国途中所作修女画作。

吴冠中《旅途》

因时代的差异,吴冠中在前辈林风眠的“中国画去向何处”难题之外,还多了一个“油画如何民族化”的审慎思考。回到故土的吴冠中,始终在思考、探索油画民族化。他尝试在油画中融入中国意境和民族审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他创作了大量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油画,《瓜藤》《硕果》《庭院小景》《滨海城市》等融入了清新时代之风的新油画作品,为成熟期创作的到来,打下了良好基础。

吴冠中《青岛红楼》

在油画民族化和水墨画现代化的探索中,吴冠中对于色彩、构图、意境、东西方绘画材料等所进行的深入研究,显示了他对东西方艺术所采取的理性态度和深刻理解、反省。

吴冠中这样解释他的作品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将作品比之风筝,风筝必须能离地升空,但风筝不能断线。”他怀着赤子般的热情迷恋和吸收着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同时又不愿为千年传承因袭的程式化艺术语言所局限。在“左冲右突”、“东寻西找”中,吴冠中形成了画风多变但主线贯通的、具有中国气质的油画和具有现代意味的水墨画。

吴冠中《水田》

面对如何处理西方和本土、传承和创新、传统和当代的关系这些难题,林风眠和吴冠中前后相继、不约而同地选择立足中国传统对接现代艺术,以东方气韵、中国精神吸纳融合西方艺术先进技法,推动实现了传统国画的现代化和西方油画的中国化,开创了中国水墨艺术的新范式和世界油画的新图景。 

林风眠《金秋》

徜徉于展览,能深刻地感受到两位艺术大师“艺术应表现生命、情感,服务于人”的主张。

林风眠曾说,“你必须真心生活着,才能体验今天中国几万万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首先立‘人’,彻底‘人’化了,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和物,经过的事,都是林风眠的创作素材。林风眠反复画的花,是少女,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他再三描绘的芦荡、湖滨、山林是对杭州、对家乡的记忆;他的仕女总和鲜花同框,仕女是花,也是林风眠对母亲、对理想化女性形象的深情致意。吴冠中亦以作品的感情作为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准,强调不管用什么手段表现,最终要看效果是否感动人。 

林风眠《鲜花》

吴冠中 《霜叶》

正是因为这种真诚,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才被如此多的百姓接受并喜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他们以‘中国式风景’传递‘中国式审美’,而这场规模空前的展览也开启一场高品质的美术馆社会大美育,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展示窗口和传统美学的能量供给站。此次大展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为广大市民朋友奉献的一道文化盛宴,欢迎各位观众一同走进艺术大师的美学世界,开启最高品质的美术馆社会大美育,推动整座城市向心而生、与美同行。”

“流风余韵”展区

此次展览还设置了“主题演绎区”“流风余韵”“生平文献区”,透过理论与文献资料,梳理林风眠与吴冠中艺术探索的共性与选择、呈现他们和上海的关系、教育理念和贡献,以及理论著作等内容。

文创商品

澎湃新闻获悉,延续展览主题“风景”二字的丰富内涵,大展的文创商品也强调了多样性、实用性与艺术性并存,将吴冠中绘画里中西交融的诗意美学与现代生活结合。中华艺术宫还将推出林风眠、吴冠中主题餐饮,欢迎观众品尝打卡。同时,特别策划“跟着林风眠品中国文化”、“跟着吴冠中看中国式风景”、“跟着林风眠、吴冠中赏东西方艺术”等一系列公教美育活动。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5日。

    责任编辑:顾维华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