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极兔被国家邮政局行政约谈:集装袋重金属超标,对现有供应商全面梳理排查

澎湃新闻记者 邵冰燕
2024-01-26 22:29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极兔速递被国家邮政局进行生态环保行政约谈。

1月26日,据国家邮政局官网消息,近日,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就连续使用抽检不合格集装袋问题,对极兔速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兔速递”)进行行政约谈。约谈指出,在国家邮政局组织快递包装检查和产品质量抽检工作中,2021年山西、四川,2022年天津、内蒙古、山东、青海等6省(区、市)极兔速递使用的集装袋分别检测出重金属超标。极兔速递作为总部企业,存在履行快件包装统一管理责任不到位的问题。

极兔速递表示,将认真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有效措施,落实整改要求。对现有的快递包装供应商进行全面梳理排查,通过完善现有的绿色采购制度,加强对子公司、分支机构及加盟企业的管理,切实落实生态环保主体责任和总部快件包装统一管理责任,助力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位知情人士1月26日晚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极兔速递2021至2022年的集装袋委托给了第三方进行运营。2023年开始自采自检,对每批次进行检测,加强了对质量和环保的把关。

据澎湃新闻记者从快递从业者了解到,“集装袋”主要用于网点和集运中心之间以及各个集运中心之间,末端消费者一般不会接触到。集装袋的作用是把网点收进来的包裹放到大的集装袋中,一起拉到集运中心,拆开后上流水线分拣。分拣后再把包裹装到袋子里由干线车运到其他的集运中心。通常末端网点拿到集装袋后,会把袋子拆开,把一个个包裹拿出来分拣并进行末端派送。

有快递公司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加盟制快递公司的集装袋一般都是由合作供应商生产、供应,或是企业按照标准和规格指定合作供应商集中采购。

“快递公司需要敲响警钟,加强管理。”也有业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加盟制快递公司可能会存在管理不够严格的情况,一般集装袋都是总部统一采购,网点付费使用。但在实际过程中,有的网点可能会为了降成本而买一些不达标的集装袋混入其中。

此次邮政局发布的消息还显示,约谈要求,一是要提高绿色发展意识,全面加强问题整改。要针对连续两年使用集装袋出现重金属总量严重超标的问题,深入查找根源,制定整改措施,组织全面整改,实行销号管理。二是要强化内部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制度。要完善绿色采购制度,确保下辖子公司、分支机构、加盟企业采购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快递包装物。要理顺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风险隐患,形成管理闭环,确保各项制度措施有效落实。三是要履行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统筹,逐级压实责任,扎实推进快递包装标准化、循环化、减量化、无害化。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加大绿色资金投入,管控有毒有害包装,限制快递过度包装,推广应用循环包装。

据国家邮政局2020年发布的《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评价技术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显示,集装袋主要由天然、化学纤维编织而成,其他纺织纤维类集装、袋的评价指标要求应符合GB/T 35611 绿色产品评价 纺织产品的规定。其中集装袋的重金属检测方面,需要满足铅(Pb)≤10mg/kg;汞(Hg)不得检出;镉(Cd)≤5mg/kg;铬(Cr)≤50mg/kg。评价办法是对申请企业提供的检测报告进行审查或抽样检测。 

此外,据央视新闻1月25日报道,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当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快递服务》《快递循环包装箱》等五项国家标准。《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快递循环包装箱》推荐性国家标准将于今年6月1日实施,新版《快递服务》国家标准将于4月1日实施。其中《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是首部关于快递包装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标准分别针对纸类、塑料类、纺织纤维类及复合材料类快递包装产品,提出了铅、汞、镉、铬等重金属总体限量要求和单独限量要求,规定了溶剂残留、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等特定物质限量要求,并给出了试验方法、取样制备要求,为快递绿色包装的生产和检测提供技术依据。

近年来,快递行业不断强化对快递包装绿色化、行业可持续化方面的要求。国家邮政局局长赵冲久在去年11月22日在第五届中国(杭州)国际快递大会上也提及,快递行业要突出可持续性,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要坚持绿色化发展,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按照标准化、循环化、减量化、无害化基本思路,构建齐抓共管治理格局,坚定不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邮政快递业环境污染治理属地责任落实。

    责任编辑:王杰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