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谁是中西部上市企业第一城?

2024-01-26 20: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文|凯风

拼经济,谁走在全国前列?

01

上市企业,是观察一个地方资本活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窗口。

过去10年,A股上市企业从2534家跃升到5300多家,境外市场还有上千家内地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全国200多个地市中。

近年来,随着“金融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经济“细胞”的上市企业,成了新一轮“抢企大战”的焦点,在稳经济、拼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东部地区是上市企业的主阵地,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产业转移、内陆开放等战略的推进,中西部城市正在迎头赶上。

在经济上,重庆、成都、武汉等中西部城市率先跻身2万亿GDP俱乐部,郑州、长沙、西安、合肥等省会位列全国20强,中部、西部与东部形成掎角之势,为大国经济再造新增长极。

在衡量市场竞争力的上市企业方面,中西部地区也开始一路追赶,逐步拉近与东部地区的距离。

2023年,成都新增7家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达到117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近150家,双双蝉联中西部第一,跃居全国第一方阵。

在成都之后,长沙、合肥A股上市公司超过80家,武汉、重庆超过70家,西安达到62家,形成中西部第一梯队。

与10年前相比,成都A股上市企业总量从45家左右增加到近120家,而合肥、西安、长沙、重庆等地也大幅翻倍,成为上市军团扩容的赢家。

成都能拿下中西部上市企业第一城,正是“制造强市”和产业“建圈强链”战略推进的成果。

从产业来看,成都上市企业,集中于制造业与信息产业,以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新能源、机械装备等产业为主,与成都“8+28”的产业生态圈及重点产业链布局相契合。

从企业来看,成都近年新增的上市企业,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不乏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龙头企业的身影,体现了创新驱动带来的澎湃增长动能。

从新增上市企业来看,医药健康,正在成为成都上市“军团”成长壮大的新增长极。

去年新增的7家上市企业,3家为信息科技企业,3家为医药健康企业,其中百利天恒、科伦博泰两家均来自温江区的成都医学城,科伦博泰更创下近两年来港股生物医药领域最大IPO记录。

将时间拉长,过去两年,成都共揽获13家上市医药企业,医药健康领域的上市企业累计达到22家,总市值超过2000亿元,占全市的15%左右。

从上市企业板块看,在成都本地17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军团”中,来自医药健康领域的企业就达6家,占比超过1/3。

这些上市企业,涵盖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诊疗等多个领域,众多企业在细分领域领跑于全国,凸显了成都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全方位布局和竞争优势。

一旦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产业迅速崛起,成都上市“军团”加速“扩军”,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02

竞逐医药健康新赛道,谁走在前列?

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预言医疗健康产业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比尔盖茨甚至断言下一个超越他的首富必然出自生物技术领域。

医药健康产业,不只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大国博弈、产业竞争中也处于关键地位。

早在2012年,生物医药就被列入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十四五相关规划中,医药工业获得了“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的超高定位,引来无数城市竞逐。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从不同侧面凸显了医药健康产业之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的多重意义。

我国的医药健康产业,集中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上海、深圳、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是其中的佼佼者。

后疫情时代,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开始回落,个别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增速放缓乃至陷入负增长,而成都仍在逆势上行,保持强大的增长韧性。

其一,成都2023年GDP增速位居万亿城市前列,以医药健康为代表的五大先进制造业,在其中发挥着支撑作用。

根据成都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1-11月,成都医药健康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增速位居五大先进制造业之首,成为稳工业、稳经济的最大支撑之一。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成都医药健康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一个新的万亿级产业呼之欲出。

其二,成都龙头医药企业,短短一年时间,两度刷新创新药出海纪录。

2022年底,来自温江区的科伦博泰与国际制药巨头默沙东签订协议,将其创新管线中9款以全球独占许可或独占许可选择权形式授予默沙东,合作交易金额达 118 亿美元,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金额新纪录。

紧随其后,2023年12月,同样来自温江区的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就达成新药授权协议,潜在交易额达84亿美元,破国产ADC单药出海新纪录。

两项纪录,标志着成都在科技含金量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创新药领域拿下了一席之地,进一步助力成都竞逐中西部生物医药第一高地。

其三,在新一轮“抢企大战”中,成都医药健康产业广受资本青睐,甚至引来一线城市的关注。

去年年初,上海首次奔赴千里之外的成都招商,开启“反向招商”之先河,生物医药、机器人、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为重点关注所在。

长期以来,上海一直都是各大城市竞相追逐的招商目的地,如今上海主动奔赴西部,既是对成都经济产业飞速发展的重视,也凸显了成都生物医药等产业有了全国性的影响力。

除了上海主动上门招商之外,成都各类医药企业的投融资事件层出不穷。

据天虎科技梳理统计,2023年全年成都科技创投领域投融资事件总数量为367起,其中大健康领域54起(未包括IPO事件),比上年增加3起,凸显了产业活力。

创投,看中的是潜力,投注的是未来。“用钱投票”,无疑是对成都医药健康产业的最大认可。

03

成都,何以打造西部医药健康产业高地?

任何千亿级乃至万亿级产业的形成,都需要大平台或一流产业集群作为支撑,产业大区在其中挑起大梁。

放眼国际,美国波士顿围绕“128公路”形成的科技创新走廊,依托高等院校、顶尖医院和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云集了辉瑞、赛默飞、诺华等众多医药巨头,与硅谷101公路共同构成美国的两大产业增长极。

德国慕尼黑的生物科技产业集群,吸引了20%以上的德国生物技术企业总部,25%的国家临床实验在此进行。

我国也是如此。

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在张江“药谷”,广州以广州开发区的生物岛和知识城为重心,苏州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中心,成都则以成都医学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未来医学城等五大园区为主要载体。

其中,位于温江区的成都医学城,是成都乃至四川重点打造的医疗健康产业园区之一,而温江也成为成都大健康产业“建圈强链”难以绕开的存在。

去年10月,温江区生物技术药产业集群入选2023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成都仅有的9个国家级产业集群之一,也是唯一来自生物医药领域的“国家队”特色产业集群。

去年成都新增的7家上市企业,2家来自温江,均为生物医药企业;而为成都刷新创新药出海记录的两大药企,以及创下港股生物医药领域近两年最大IPO记录的药企,同样来自于温江区。

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这是对温江区医药健康产业的最佳形容。

如今,温江已形成了涵盖医学研发、医疗服务、医药制造的完整生态体系,聚集了以药明康德、科伦、百利、百裕等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领军企业和上下游协作企业596家,产业规模超过400亿元,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正因为实力强劲,温江的成都医学城连续蝉联“最佳生物医药园区TOP10”称号,与上海张江、苏州工业园区、广州开发区等一流医药园区同场竞技。

温江医药健康产业为何如此强?

早在2015年,温江区就将 “三医融合”作为主导方向,对标国内外先进园区,开启向大健康产业的迈进之路,逐步培育出涵盖医学研发、医疗服务、医药制造的完整产业体系。

当时,广州国际生物岛、武汉光谷生物城都刚起步不久,国家层面的健康规划尚在制定中,整个大健康产业正处于爆发的前夜,温江区能先行一步布局,无疑是极具前瞻性的体现。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上生物医药被定位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层面接连出台医药工业、生物经济、银发经济等相关规划,医疗健康产业驶入“快车道”。

如今,温江在全国医药健康领域的“显示度”不断提升。

仅2023年以来,温江区就先后举办或承办中国智慧医疗与主动健康创新峰会、2023第八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2023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峰会等多场重磅会议。

将医药健康打造成为地标产业,温江有何优势?

一方面,温江区医药健康产业底蕴深厚,且培育出一批“链主”企业,在产业链上处于主导地位,形成产业闭环。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将培育“链主”企业作为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一家“链主”企业落户,往往能带动无数上下游企业聚集,牵引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

在温江,以药明康德、科伦、百利、百裕为代表的众多链主企业的存在,带动数百家上下游产业汇聚,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和上下游产业协作效应。

正如成都医学城有关负责人所说的:“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在成都医学城‘三医融合’生态中,企业能够便捷地与上下游、左右岸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加速产品研发和企业发展”。

另一方面,医药健康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一流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高学历人才作为支撑,而温江在这方面恰恰有着先发优势。

无论是美国波士顿还是慕尼黑,之所以能形成世界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与其周边知名高校林立、研究机构集聚的背景不无关系。

温江也是如此。这里聚集了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4所双一流高校,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90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2个公共技术平台,以及数十万高学历人才,为医药等高新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智力资源支持。

仅成都医学城,就吸引了20多万科技创新人次,引进包括两院院士、国家省市高层次专家超200名。

正是得益于充沛的科研力量和新兴产业支持,温江的医药健康产业正在向着“BT+IT”产业融合的新方向迈进,释放不同学科、不同产业的协同创新效应,培育新质生产力,将医药健康产业推向新的高度。

踏准政策鼓点,瞄准未来方向,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前瞻性布局,这是温江区医药健康产业做大做强的秘诀。

04

蓬勃发展的医药健康产业,正是温江区大力建设产业强区的写照。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2024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凸显了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性。

随后,各地纷纷将制造强省、制造强市、实体经济为本、产业第一、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等,置于政府工作报告或相关会议的“C位”,凸显了以实体经济重塑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决心。

事实上,近年来,从上海、广州、深圳到成都、苏州、武汉,无不将制造强市或产业强市放在首位,以实体经济再造竞争新优势。

温江区也是如此。早在去年7月,温江区就以产业画像“姓温”,产业选择“有据”为原则,以“创新为要、实体为重”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最终依归,提出构建“姓温有据”的“3+6”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些产业,既涵盖医药健康、绿色食品、现代都市农业三大地标产业,又囊括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印务轻纺、现代商务、文体旅游、数字经济六大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

三大地标产业,是温江区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压舱石”;六大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则是结合自身区情和发展需要,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打造新型工业化为目标,布局未来新赛道,抢占竞争制高点。

过去一年,无论是三大地标产业,还是六大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都取得明显突破。

仅2023年,温江新引进签约192个重点项目,其中包括金港汽车、海思科制药研发生产基地等19个重大和高能级项目,绝大多数属于“3+6”产业体系的范畴。

而今年开年之初,温江区召开招商大会暨2024投资机会清单发布会,集中签约28个项目,总投资达166.2亿元,涉及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现代种业、绿色食品等领域,奋力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

同时,一众企业跻身省级乃至国家队。2023年,温江新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5家。

有了产业强区带来的强劲增长动能,温江区经济正在向着更高峰攀登。

根据规划,2024年温江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要增长20%以上,绿色食品、现代商务、数字经济等增长10%以上。

两位数的增速预期,既是对新一年全力拼经济的自信与自勉,也是新的产业体系发展动能全力迸发的体现。

一旦这些产业持续保持高增长,未来或将在更多领域诞生如科伦博泰、百利天恒一样的“链主”企业,诞生更多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上市“军团”。

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温江素有“金温江”之称,这里的“金”,既是地理区位之优越,也是经济产业之发达,更是投资机会之层出不穷。

创新为要,实体为重,掘金温江,正当其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