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愿做菩萨手中那朵莲——河西走廊溯游
刀哥
从成都一路向北去河西走廊石窟,高铁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第一站我们停留于广元,然后是天水、兰州、武威、张掖,火车一直行进于两座连绵山脉之间的狭长地带中,感觉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山顶积雪,这时候就真切体会到河西走廊这个词的准确。当年的信徒就是由蜀道北去陇西,沿着这条走廊,一路跋涉,一路朝圣。
河西走廊历来是佛教东传西归的重要通道。除了我们熟知的敦煌莫高窟、榆林窟、麦积山石窟和广元千佛崖石窟之外,沿途还散落着许多小而美的石窟,它们在佛教艺术史上同样占据一席之地。
麦积山石窟 本文均为 刀哥 图
回首来时路,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天梯山石窟的大佛与拉梢寺崖壁上的持莲菩萨。
天梯山石窟——劫后余生的大佛
武威,古称凉州。在唐代边塞诗人的笔下,它是一曲苍凉而悠远的“凉州词”,王之焕就曾写下千古绝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佛学东渐的年代,它是高僧鸠摩罗什译经十七年的圣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在这里译就。而天梯山石窟的开凿,更是为中原带去了石窟寺修建的“凉州模式”。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武威市城南约50公里的天梯山上,最早开凿于东晋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有3000余名凉州僧人随流民迁至平城(今山西大同),也有部分僧人向西去了敦煌一带,他们同时也带去了“凉州模式”的佛教石窟开凿风格。
昙曜这个名字听上去是否耳熟?他正是当时流亡平城的凉州僧人之一,后来主持开凿了云岗石窟16~20窟,史称“昙曜五窟”,成为云岗石窟中最为华丽壮观的佛窟。敦煌莫高窟130窟中的盛唐大佛,其造像风格与天梯山石窟的大佛极其相似。这些都表明,天梯山石窟的确影响了后世石窟的开凿。有不少学者都认为,中国石窟的影响过程应当是由天梯山石窟始,逐渐延续至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石窟。
有如此重要的历史地位,我对天梯山石窟的期待值可以说是非常高了。长途客车把我们放到路边,沿着一面湖水走了许久,仍然没有看到石窟的影子。湖景倒是很美,远处有雪山一线,近处是田野阡陌。进入石窟园区,匆忙看过陈列馆,就直奔洞窟而去。当终于站在大佛面前,我却有点失望。这就是被称为“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吗?传说中天梯山间开凿有巨型洞窟,大佛依山而坐,脚下碧波荡漾……而眼前所见,大佛窟一半已在水下,一道弧形大坝为它挡住了湖水。大佛像下半部已遭损毁,修复之后的崭新外表,也抹去了沧桑的痕迹。释迦牟尼佛高约15米,善跏趺坐,左手抚于膝盖,右手施无畏印。左右两旁为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和迦叶、阿难等6尊造像,造形更为生动;南北两壁原有彩色壁画,但损毁较为严重,仅余残片可辨。
幸运的是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在剥离壁画时发现了覆盖其下的更早年代的壁画,部分壁画甚至重叠达三、四层。它们依旧精美,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凉时期,那一时期的壁画犹存浓郁的龟兹壁画风格。
2005年,共有500余件文物自甘肃省博物馆返回武威。部分文物在天梯山石窟陈列馆中展出,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展品。例如北凉胁侍菩萨壁画、飞天壁画等,面相丰满,眉长弯曲,上身袒露,用较重颜色描绘出轮廓,再以晕染法表现立体感,类似造型与艺术手法,与新疆龟兹地区如克孜尔石窟、柏兹克里克石窟的壁画风格极其相似。
北凉胁侍菩萨
据讲解员说,其他壁画和雕像正在修复之中,它们将会被安放于高处山崖上新开凿的洞窟之中。下次再来,也许天梯山石窟已经重现昔日盛况。颠沛流离之后有这样的归处,对于这些历经千年、劫后余生的艺术珍品,也不知是不是最好的结局。
水帘洞石窟洞——崖壁上的持莲菩萨
佛,是“佛陀”的简称,小乘讲的“佛”,一般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菩萨是“菩提萨埵”(Bodhisatta)的简称。菩提一词来源于菩提树,因佛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萨埵译为“有情”,菩萨,便是觉有情,有情是指有情爱与情性的生物。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而得到彻底的觉悟(自觉觉他),这便是菩萨。
相较佛而言,菩萨更接近于普罗大众的生活,在古代佛教艺术中,菩萨的塑造也较主尊佛佗像更为生动、更具人情味儿,更接近于世俗的形象。《菩萨本行经》曰:“庄严自身,令极殊绝”。菩萨的形象正是以珍宝、璎珞和天衣等物来装饰,极尽华丽。其面容与身姿,也越来越像极了世间的华贵女子。历代工匠在塑造时,又往往加入了当时的世俗流行风格和上层的审美喜好,使得不同时期的菩萨像各有特点。
盛唐拈花菩萨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俗人如我,也曾认真地记过菩萨的各种身份与化身,到最后也只记得了宝冠、缨络、天衣这些。我尤其喜欢观音菩萨,因其形象总与莲花与关,或手持莲花,或脚踏莲台,这朵莲花,是佛祖诞生时的那朵莲,也是佛祖观树经行时的一步一莲。
所以,当我千辛万苦来到武山水帘洞石窟,仰望着拉梢寺石壁上那幅巨大的一佛二菩萨像,第一眼喜欢上的,仍然是手持莲花的菩萨,以及那微微一笑。
天水同样是丝路重镇。在天水武山县城东北有丹霞地貌钟山峡谷,数座山峰矗立,形似莲台,水帘洞石窟群就藏身于群峰之中。它始建于北周时期,拉梢寺摩崖大佛左下角方形浅龛内有一处阴刻题记,从右至左共12行共103字,就明确记载着是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柱国大将军、秦州刺史尉迟迥主持开凿了这铺摩崖大佛。而且也是他,与创建麦积山石窟七佛阁的北周大都督李允信一起,共同带动了秦州地区佛教石窟的开凿,带来了北周佛教的繁荣与兴盛。此后,水帘洞石窟群不断扩建,鼎盛时期曾有“五台七寺”的规模,但我们到达时运气不佳,千佛洞等地正在维修,只开放了拉梢寺和水帘洞。
拉梢寺位于莲苞峰东南壁的崖面上,其实并没有寺,现存一铺北周摩崖大佛及二菩萨像、几龛宋代摩崖佛像以及栈道以上的北周塑像。
中国最大的浮雕大佛像
这铺摩崖大佛浅浅雕于禇红色石崖之上,独具匠心地利用了天然凹进去的崖面,结合浮雕石胎和泥塑工艺,再细细涂上色彩。造像主体为一佛二菩萨像,主尊大佛通高42.3米,据称是世界第一大摩崖浮雕大佛。结跏跌坐,施禅定印,身着圆领通肩袈裟,背光上描绘有多重图案。佛座为方形高座,共雕有狮、鹿、象等七层图案,生动异常。
大佛左右为胁侍菩萨,头戴三瓣莲式宝冠,颈戴项圈,上身着僧祇支,下着绿色长裙,赤足立于覆莲上,手持长茎莲花,面带微笑,微微俯视下方。我掏出旅行手帐本,试着描绘出右侧的持莲菩萨像,但觉线条生涩,完全没有体现出菩萨的优雅。凝视良久,心中一片空明,遂掷笔弃画,用眼睛留住这一刻也就罢了。
持莲菩萨
水帘洞石窟在拉梢寺对面的莲花峰下,我们沿着登山步道一路向上,山间依势建有各式亭台楼阁及殿堂。约半小时就看到了一座天然洞穴,走进去,稍微适应一下光线,左面崖壁上的壁画逐渐浮现眼前。这些壁画以说法图为主,多数都为一佛二菩萨,下方是供养人画像。这些壁画最早者绘于北周,部分为宋代重绘。除佛与菩萨外,周围装饰的飞天大都袒胸露臂,或奏乐高歌,或布散花雨,身姿轻盈,尤为高雅。
水帘洞石窟远景
从水帘洞出来,信步来到观景亭,对面山峰上,北周摩崖大佛清晰可见。忽然一阵风吹来,几朵白云飘飘荡荡掠过莲苞峰,转眼不见。时间在这一刻静止,只余我们,久久不忍下山归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