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真菌的分类:酵母菌、丝状真菌和双相真菌
原创 陈默mo 哆啦问药
这是哆啦问药的第300期推送
*本文为「哆啦问药」原创内容
▼
大家好,我是陈默,一个想装进所有药学知识的临床药师。
今天来介绍一下真菌的分类。
part.01
真菌介绍
真菌属于真核微生物,具有细胞壁和典型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不分根、茎、叶。细胞核高度分化,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少数为单核细胞,大部分真菌为多细胞结构。
其分类系统较多,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安斯沃斯(Ainsworth)于1973年提出的分类系统。这个系统主要依据真菌的形态、细胞的结构、细胞生理。这个分类方法很复杂,讲真,小编也记不住。
按照真菌能引起的疾病部位区分,可分为两类:深部真菌和浅部真菌。
目前根据真菌的形态学可以分为三类:酵母菌、丝状真菌和双相真菌。这也是小编学习抗菌药物以来接触最多的分类方式。
part.02
酵母菌
酵母菌(yeast)为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不产生菌丝,以出芽方式繁殖,称为酵母菌。临床致病的酵母菌主要包括念珠菌、隐球菌、毛孢子菌等。
part.03
丝状真菌
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为多细胞真菌,基本上由菌丝和孢子两大基本结构组成。
菌丝:孢子生出嫩芽,称为芽管。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为菌丝。菌丝可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孢子: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结构,是由生殖菌丝产生,大多数真菌是通过各种有性或无性的孢子繁殖的。
临床重要的丝状真菌包括曲霉菌、毛霉 菌、镰刀菌等。
part.04
双相真菌
双相真菌(dimorphic fungi)是一类特殊类型的致病真菌,可因环境条件(如营养、温度、氧气等)改变,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其中温度是诱发其发生形态转换的一个中心因素。这些真菌在体内或在含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时呈酵母相;而在普通培养基,25℃培养时呈菌丝相。这种形态转换极有可能是其致病机制的关键。由菌丝相转换为酵母相的形态转化是双相型真菌具有致病能力的必备条件。
临床重要的双相真菌包括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芽生菌、孢子丝菌、马尔尼菲篮状菌等。
以上便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用的话,欢迎关注、点赞、点在看、分享至朋友圈,更多临床用药问题,我们下期再会。
-----------------下期见-----------------
编辑 | 陈默
封面图片 | 芽芽
版权申明
码字不易,谢绝未经授权的转载,本文仅作学术交流,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获取授权
主要参考文献:
1. 医学微生物学第6版
2. 双相型真菌形态转化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测能力建设基本要求专家共识
4. 实用抗感染治疗学
(▲▼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真菌的分类:酵母菌、丝状真菌和双相真菌原创 陈默mo 轻触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