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
  • +1
    3

国家能源局:去年太阳能发电、风电完成投资额超万亿元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2024-01-25 21:55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在1月25日举行的能源局2024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国内新能源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过34%。其中,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额超过6700亿元,云南、河北、新疆等3个省(区)集中式光伏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速均超过100%。风电完成投资额超过3800亿元,辽宁、甘肃、新疆3个省(区)陆上风电投资加快释放,广东、山东2个省新建大型海上风电项目投资集中释放。

与此同时,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速超过12%;综合能源完成投资额快速增长,西北地区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加快推进;新疆、甘肃、湖南、山东、重庆、广东6个省(区、市)电化学储能投资高速增长。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会上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从投资规模来看,“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千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

截至2023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排名前5的省区分别是:山东398万千瓦/802万千瓦时、内蒙古354万千瓦/710万千瓦时、新疆309万千瓦/952万千瓦时、甘肃293万千瓦/673万千瓦时、湖南266万千瓦/531万千瓦时,装机规模均超过200万千瓦。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4%,铅炭电池储能占比0.5%,压缩空气储能占比0.5%,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占比1.2%。

“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其中中国的贡献超过了50%。”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潘慧敏表示,目前,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额分别超过334亿美元和2453亿美元。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十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了60%和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未来,中国将在大力推动国内清洁能源发展的同时,为全球贡献更多的中国技术、中国产品和中国方案,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王杰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3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144)
    发表
    热评论
    关键是人车分道!进一步说,建立专门的骑行场所和道路,才能解决核心矛盾。我曾是山地车越野业选手和模具设计者,曾与Kona(北美一线自行车品牌之一)有过合作,到北美观摩过(比如NICA即“美国州际中学生骑行协会”组织的全美高中生山地车越野冠军联赛,亚利桑那州的cactus杯——这是个已有30年历史的民间大规模自行车赛事,参赛者从5、6年级小学生到60岁爱好者,包括闪电、崔克、佳能戴尔、kona等品牌赞助的u18、u21青年队及多个骑行俱乐部)。美国是,山地车越野、bmx花样车、公路车竞速这三大类,各个州都修建了很多专门骑行场所,包括bump场即“泵道”、山地车/bmx车公园、公路车竞速道路。亚利桑那一个州,就有各类自行车公园和场所三百余个,最少的阿拉斯加州,也有一百余个。中国,自行车公园一共不超过20个吧(杭州勇峰,河北崇礼的规模最大,但在美国就是很普通的中小型规模)。所以在美国,基本是“各有其道”,“各行其道”,不像中国的“自行车上公路暴走”和“山马”(即山地车压马路、山地车本身是针对山野林道越野设计的车型,但国内缺少越野场所,所以造成“山地车压马路”现象)。即便夏威夷岛,大多数公路都有自行车道,并有醒目的标识。美国还保有大量天然和历史上的半铺装路,其中一些禁止机动车通行,专门留给自行车骑行,不像中国,凡是路,就修成跑机动车的。
    2024-09-14 ∙ 广东
    回复
    举报
    • 展开
      • 2024-09-14 ∙ 广东
        回复
        举报
    作为一名骑行爱好者骑车,我认为把事故原因和责任都推给山地车和公路车骑者,既不公平又不客观。
    滨江骑行事故多发,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条列如下:
    1,设计问题,多数路段骑行道和步行道连在一起,没有隔开。应该是骑行道和步行道分开,各行其道。
    2,行人问题,经常有行人走在骑行道上(更有甚者突然窜到骑行道上,这相当危险)看手机拍视频,有些路段午饭后散步者相当多(如陆家嘴路段),提醒还置若罔闻。
    3,跑者问题,有少数跑者在骑行道跑步,提醒不听。
    4,共享单车骑者问题,边骑车边看手机、拍视频、随意停车、并排骑、各种不安全行为频发。
    5,小孩子骑者问题,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12岁以下小孩子是不能上路骑车的。小孩子骑行经验不足,安全意识不足,经常蛇行(安全大忌)父母与孩子并排骑行,很不安全。
    6,山地车公路车骑者问题,速度过快,借步行道骑行、超车等。
    2023-10-25 ∙ 上海
    回复
    举报
      不但骑得快,嘴里还经常骂骂咧咧
      2023-10-19 ∙ 上海
      回复
      举报
        新评论
        关键是人车分道!进一步说,建立专门的骑行场所和道路,才能解决核心矛盾。我曾是山地车越野业选手和模具设计者,曾与Kona(北美一线自行车品牌之一)有过合作,到北美观摩过(比如NICA即“美国州际中学生骑行协会”组织的全美高中生山地车越野冠军联赛,亚利桑那州的cactus杯——这是个已有30年历史的民间大规模自行车赛事,参赛者从5、6年级小学生到60岁爱好者,包括闪电、崔克、佳能戴尔、kona等品牌赞助的u18、u21青年队及多个骑行俱乐部)。美国是,山地车越野、bmx花样车、公路车竞速这三大类,各个州都修建了很多专门骑行场所,包括bump场即“泵道”、山地车/bmx车公园、公路车竞速道路。亚利桑那一个州,就有各类自行车公园和场所三百余个,最少的阿拉斯加州,也有一百余个。中国,自行车公园一共不超过20个吧(杭州勇峰,河北崇礼的规模最大,但在美国就是很普通的中小型规模)。所以在美国,基本是“各有其道”,“各行其道”,不像中国的“自行车上公路暴走”和“山马”(即山地车压马路、山地车本身是针对山野林道越野设计的车型,但国内缺少越野场所,所以造成“山地车压马路”现象)。即便夏威夷岛,大多数公路都有自行车道,并有醒目的标识。美国还保有大量天然和历史上的半铺装路,其中一些禁止机动车通行,专门留给自行车骑行,不像中国,凡是路,就修成跑机动车的。
        2024-09-14 ∙ 广东
        回复
        举报
        • 展开
          • 2024-09-14 ∙ 广东
            回复
            举报
        作为一名骑行爱好者骑车,我认为把事故原因和责任都推给山地车和公路车骑者,既不公平又不客观。
        滨江骑行事故多发,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条列如下:
        1,设计问题,多数路段骑行道和步行道连在一起,没有隔开。应该是骑行道和步行道分开,各行其道。
        2,行人问题,经常有行人走在骑行道上(更有甚者突然窜到骑行道上,这相当危险)看手机拍视频,有些路段午饭后散步者相当多(如陆家嘴路段),提醒还置若罔闻。
        3,跑者问题,有少数跑者在骑行道跑步,提醒不听。
        4,共享单车骑者问题,边骑车边看手机、拍视频、随意停车、并排骑、各种不安全行为频发。
        5,小孩子骑者问题,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12岁以下小孩子是不能上路骑车的。小孩子骑行经验不足,安全意识不足,经常蛇行(安全大忌)父母与孩子并排骑行,很不安全。
        6,山地车公路车骑者问题,速度过快,借步行道骑行、超车等。
        2023-10-25 ∙ 上海
        回复
        举报
          不但骑得快,嘴里还经常骂骂咧咧
          2023-10-19 ∙ 上海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 谁在把水搅浑
            • 服务业扩大开放,多领域明确试点任务
            • 中汽协倡议规范驾驶辅助宣传
            • 湖北孝感: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至60万元
            • 深圳二手房单周录得量小幅回落
            • 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纪念日,在每年4月22日
            • 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后人把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