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两会之声|上海9%街镇图书馆全年新增图书不超30册,代表提建议
今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弘扬诚实精神品格,构建全民阅读服务体系,推进建设“书香上海”。
1月25日,针对这项任务,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馆(所)长、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陈超结合全市公共图书馆最新发展状况提出三点工作建议。
2017年2月19日,上海,小朋友在长宁区天山路街道图书馆看书。IC photo 资料图
首先,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上海读书节。陈超介绍,2023年,上海读书节已经25届了,这些年来,已经从职工阅读向全民阅读转型。但是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建议进一步提升上海读书节的能级,要由上海市委市政府牵头,整合全市全社会资源和力量,不做“简单拼盘”,真正打造成一个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力的、覆盖“全民全域全年”的全民阅读活动品牌。
其次,要进一步夯实和提升街镇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能力。到“十三五”末,上海已经基本建成一个世界级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这是一个由2个市级馆、16个区馆和218个街镇馆组成的公共图书馆系统,而且从2000年起步经过20多年的持续努力,已经实现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服务体系。
近年来,各区又不断创新发展,建设了一批被称之为“城市书房”的新型阅读空间,到2023年底,全市实现“一卡通”的阅读服务点(空间)已经达到431个。
陈超透露,目前,这个体系最短的“那块板”是在街镇馆,去年的数据显示在200多个街镇馆中,仍有9.2%的馆全年新增图书不超过30册。2023年市区两级馆都在快速全面恢复各项服务和业务数据,但是上海的街镇馆恢复较慢。建设“书香上海”离不开数量最多的街镇图书馆,在社区文化中心建设中要更加重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能力和效能问题,只有不断提高投入确保相应的人财物保障、提高专业化能力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第三,要逐步激活农家书屋等“家门口”的阅读空间。陈超表示,居村阅览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更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始于2005年、由出版行业主导建设的农家书屋已经覆盖了全国具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10多年过去了,如何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升其效能问题、解决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目前最关键的问题。建议要结合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文教融合、社会参与等多元化方式去激活农家书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