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玉在文化传承中所扮演的角色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对玉的钟爱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各个发展阶段,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玉被视为具有五德——仁、义、智、勇、洁,这一理念深入人心,经久不衰。这五德代表着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并传承至今。
中国玉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神秘的神玉文化到注重礼仪的礼玉文化,再到将玉与道德品质联系在一起的德玉文化,最终演变成为融入日常生活的俗玉文化。
玉九螭璧,明,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开通了产自新疆的玉之商路,使得玉文化得以普及,特别是在宋、元、明、清时期的“俗玉”阶段。
玉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传统和道德观念。儒家思想中将玉与君子的品格相联系,认为佩戴玉饰有助于培养个人的品德和修养。这便有了“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至理名言,将玉与高尚的道德行为相辅相成。
玉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一种审美的象征,更是一种道德与精神的表达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礼记·学记》有言:“玉不琢,不成器。” 深刻地揭示了玉石的制作过程与人的成材之路的相似性。古人通过玉的物理性质来象征人们的品格德行,认为人要经过不断的学习、磨练才能成为完善的个体。
巧雕山水人物纹玉插牌,清代
观复博物馆藏
玉的美不仅在于其实质,更在于其“温润含蓄、沉稳坚毅”的气质。
人们对玉的喜爱体现在崇玉、佩玉、赏玉、藏玉等方面。佩戴玉饰成为表达对他人尊重和祝福的方式,同时也是对自身品位和品质的展现。玉在文化传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玉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一种物质的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道德标志和历史传承的象征。
龙作为中国文化中的元素,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更是一种神秘、崇高和神圣的象征,贯穿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中的龙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元素,其存在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并在商代甲骨卜辞中有所记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翼》中详细描述了龙的形象,将其描绘成一种神秘而威严的存在,为龙的神秘属性增添了生动的细节。
在玉的制作过程中,文人们倾注苦心孤诣,工匠们则展现出穷极工巧的技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