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察|低能耗与经济高速发展如何同步推进?临港要做全国样板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2024-01-24 15:54
来源:澎湃新闻
自贸区连线 >
字号

经济高速发展下,如何同时兼顾低能耗?作为上海经济发展“增长极”和“发动机”的临港新片区,可视作一个极佳的观察样本。

揭牌成立后的4年里,临港新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9.9%,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7.8%。同时,新片区也在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万元地区增加值能耗为0.155吨标煤,比2020年下降19.3%。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必将导致能源消费提升,急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在日前召开的临港新片区低能耗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大会上,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临港能源服务中心书记郭睿表示,临港的能源资源禀赋也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绝佳的应用场景。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之外,临港新片区也在推动新型储能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以及虚拟电厂建设等。这些行动和方案的背后,指向的就是力争解决低能耗与经济高速发展同步推进的这道必答难题。

根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改处处长吴群峰在上述推进大会上的介绍,临港新片区不仅要解决这道难题,还要做全国的一个“样板”。

临港新片区

经济高速发展下如何实现低能耗?

根据《临港新片区低能耗示范城市建设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单位GDP的能耗比2020年下降20%,到2030年则实现总体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临港新片区在《行动计划》中明确了多项任务。

例如,在强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推进智慧型配电网低能耗建设,加快低能耗近零碳变电站建设,扩展区域“钻石型”配电网建设,推广配电自动化“智能自愈体系”;二是提升综合能源站整体效率,采取多介质储能等技术和能源管网互联互通;三是探索多场景分布式光伏开发能力,加快推进存量和新增屋顶资源分布式光伏建设,推动“光储直柔”等多场景应用,2025年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40兆瓦;四是加强能源测特色能源项目开发,利用小洋山岛LNG冷能发电、上海天文馆地热能利用等项目形成示范效应;五是有序开展多类型风电建设,对接市级深远海风电开发、探索垂直轴等新型陆上风电建设、到2025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800兆瓦;六是打造海上风电制氢基地,推进规模化高效绿电制氢,到2025年争取绿氢年产量达到1400吨;七是推进储能多场景应用布局,在确保安全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储能电站、光储充一体化、海上风电与长时储能(氢能)等示范应用,到2025年用户侧储能建设规模不低于25兆瓦/50兆瓦时。

以上述基础设施中的综合能源站为例,上海电力(600021.SH)旗下上海电力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海鸥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公司现有2个能源站已经开建了,“还有1个能源站在做前期工作,2个能源站在规划当中。”

尽管综合能源站定义尚未完全统一,但沈海鸥提及,其集中供能模式带来的好处显然包含节能,“按照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来供能的话,我们能源站就可以节约15%的能源,算出来相当于每年可以节约9800吨的煤炭,减排大概是1.1万吨二氧化碳。”

目前建设中的能源站即包括上海电力103科创总部湾综合能源站项目,该能源站是临港新片区供能面积最大的首座大型综合能源站,总投资约3.5亿元,主要向103科创总部湾100万平方米用户供冷、热能,预留燃气三联供建设空间。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管网和主机房土建建设,预计2024年二季度投运。

103科创总部湾综合能源站项目现场。

除了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强化,临港也将在工业、建筑、交通、新基建等重点领域落实能耗发展。例如,在推动交通领域低能耗发展方面,吴群峰介绍道,今年的一季度,洋山港要具备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绿色甲醇燃料加注服务的能力;到2025年,力争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不少于300辆;加氢站建设数量达到8座;集约化建设充换电设施。

《行动计划》还明确,将从提升数字化精细化管控能力、促进社会环境高效治理、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着力。例如,打造绿色金融特色服务,鼓励多方投资设立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专项基金,鼓励企业探索ESG可持续发展实践新方式,鼓励绿电、绿证交易。

在推动制度创新方面,则提及以整县制光伏接入、海风制氢、储能多元化建设三大特色场景为突破,探索电力市场交易试点。

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创新发展:项目建设最高支持1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展、能源系统变革等重要话题中均为核心要素之一。

而在上述大会当天,《临港新片区推动新型储能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也同时发布。该《实施方案》同样明确目标:到2025年,力争利用规模要达到5万千瓦时,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到2030年力争应用规模达到30万千瓦时,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

据介绍,在场景应用方面,临港主要从三方面推动。第一,积极发展源测储能,用好新片区风电、光伏等资源禀赋,推广“可再生能源+储能”,按照独立储能电站形式建设,可采用自建、共建、租赁等方式。

第二,因地制宜发展网侧储能。结合洋山岛微网建设需求探索配置新型储能,在新片区电网末端以及供电能力不足、输变电站址资源紧张地区合理布局建设新型储能。

第三,则是灵活发展用户储能。对电力负荷高或对电能质量要求高的用户,比如集成电路、数据中心、通信基站、高端装备等企业,合理配置新型储能设施。积极发展“综合能源站+储能”,探索建设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布局智能充放电(V2G)示范应用,探索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临港在支持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和市场化运营方面也发布了4条支持政策。一是鼓励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战略引领和前瞻布局的新型储能产业项目建设,最高支持1亿;支持储能关键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有效突破,最高5000万元;支持新型储能重大技术装备和核心部件首台(套、批)突破,最高3000万元;支持产业集群强链建设,最高1000万元。

二是支持新型储能项目示范应用:源侧、网侧新型储能项目支持方式参照市级相关文件执行;对具有技术先进性和产业带动性,并提供典型应用场景优质解决方案的用户侧储能项目,按照项目装机容量规模,给予200元/千瓦时的奖励支持,最高500万元。

三是结合虚拟电厂建设探索新型储能商业应用新模式:用户侧新型储能项目原则上均参与虚拟电厂响应,参照本市及新片区相关政策给予资金激励。

四是探索储能领域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探索试点分布式能源在同一配电区域内的电力用户就近交易;探索在新片区非化工用地建设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已在“风-光-氢-电-制-储-用”产业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布局。比如在锂电材料、储能电池领域,此前也已引进了以瑞庭时代、杉杉科技、锦源昇为代表的储能类企业。

就在2023年12月,特斯拉储能工厂在临港新片区也正式拿地签约,该工厂也临近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根据规划,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将生产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供给全球市场。工厂计划于2024年第一季度开工,第四季度投产。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

Megapack XL电化学储能设备。

上述《实施方案》中也明确,将通过重点依托龙头企业、扩大储能产业规模、完善储能企业链等来推动锂离子电池储能产业高端发展。此外也将通过重点布局电解水制氢装备、加强氢储运关键装备研制、持续攻关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及部件等来推动氢储能产品产业安全发展。

同时,临港也将战略布局其他新型储能领域,包括积极招引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企业,探索布局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以及超导储能等。

预计至“十四五”末期,临港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完成初步建设

近年来,新型电力系统体制机制改革、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中。背后推进因素即包括能源结构改变、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等。

上述大会现场,《临港新片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动方案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也同时发布。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临港能源服务中心书记郭睿在发布时介绍,在建设任务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推动机制体制的创新,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赋予临港新片区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管理权限的独特优势,推动新型储能、虚拟电厂、辅助服务市场、车网互动等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助力电力算力融合,挖掘各类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发挥能源大数据分析的赋能作用,设计以能源数据观碳、核碳、估碳等应用场景,推动全社会节能提效,实现临港新片区能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有序可控。

三是保障电网坚强可靠,形成具备常态情景下的配电网稳定力,应急情景下的配电网应变力,极端情景下的配电网恢复力的韧性变化,服务和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满足多元负荷高可靠性用电需求。

四是提升数智赋能赋效,打造数字孪生能源互联网,推动电流、业务流、数据流、价值流多流为一,多形态、多主体协同互动,新能源广域时空互补,多品种电源容量能量互济。

《白皮书》中明确,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为,预计至“十四五”末期,临港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将完成初步建设。

同时将实现以下指标:在能源结构方面,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占比达到75%,区内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率100%;在供电质量方面,核心区域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9%,钻石型配电网占比60%,综合线损率1.72%;在调节能力方面,新增高压用户虚拟电厂接入率100%,负荷侧机动调峰能力占最大负荷比例达到5%;在数字化水平方面,综合能源管控平台能源数据接入率100%,电力设施数字通信覆盖率100%,新建变电站数字孪生覆盖率100%。

郭睿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提到,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也已在临港率先推动了重点示范工作的应用。“比如,依托《基于微型同比相量测量的智能配电网运行关键技术研究》这样一个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已经在临港布置了142套PMU量测终端装置,实现了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对故障的准确定位、对电网电能质量扰动的实时监测,达到了秒级精准水平,也是保证了整个电网的基本安全。”

郭睿同时提到,目前在临港的重点示范工程还包括新型综合能源站、综合能源管控平台、精准响应虚拟电厂等。

当天发布的《临港新片区虚拟电厂精准响应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也显示,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备不低于年度最大负荷5%的稳定调节能力的虚拟电厂。就响应区域,基于有序推进的原则,拟在临港新片区浦东区域先行开展虚拟电厂调研,后期覆盖至新片区全域范围。就响应内容,先期实行削峰和填谷响应,后期将根据实际需求探索其他类型精准响应的可行性。

上述大会现场,临港新片区虚拟电厂管理中心也正式揭牌,首批共有11家聚合商集中签约。同时,在前期项目征集的基础上,工业、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站、光储充一体、公共建筑等领域5个项目揭牌挂帅,项目总装机规模近25兆瓦时。

    责任编辑:王杰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