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西索观欧亚·年终特辑|一年办多场经济论坛:俄乌冲突中的俄“经济叙事”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邓珺之
2024-01-24 16:03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尽管2023年俄罗斯经济整体表现超出预期,但其可持续性依然备受质疑。在长期遭受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经济亟需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摆脱当前困境的关键在于充分挖掘国内经济发展潜力,以全新的方式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举办经济论坛对俄罗斯而言,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角度还是政治话语层面都可谓是一箭双雕。通过论坛,俄罗斯展示其经济活力和潜力,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同时,在论坛上通过对话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改善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因此,经济论坛成为俄罗斯应对挑战、寻找发展机遇的战略性途径。

回顾过去一年间俄罗斯举办的国际论坛,备受瞩目的当属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东方经济论坛、“俄罗斯能源周”国际论坛以及俄罗斯外贸银行投资论坛“俄罗斯在召唤!”。同时还有“俄罗斯-伊斯兰世界”:喀山论坛,欧亚经济论坛,俄非经济人文论坛等加强具体区域国别合作的论坛。

当地时间2023年9月13日,2023年东方经济论坛在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举行。视觉中国 资料图

论坛作为促进商业发展的洽谈会

在俄乌冲突长期化、西方制裁全面化的当下,俄罗斯国内外投资者已从期待制裁结束、回归往昔的幻想中醒来,并意识到西方公司大规模退出后留出大量市场空白,他们开始适应新的发展模式并探寻新的方向。

对于利益相关方而言,参加大型经济论坛更有助于他们打破信息壁垒,与合作伙伴的洽谈和交流也能让他们更好地把握市场动向。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举办论坛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抵消信息不对称性,增强协同效应,促进信任建立,推动经济发展。2023年俄罗斯举办的一系列大型经济论坛传递了足够丰富的信息,锚定了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新坐标。通过论坛可以透视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内外动向。

第一,经济发展焦点从外转内。2023年6月举办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与以往不同,150多个平行分论坛中大多都在集中讨论俄罗斯本身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与全球经济和国际合作议题相关的分论坛只有37个,议题主要关注国内基础设施、工业生产等务实方向。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在发言中表示俄罗斯加工制造业发展迅猛,本土品牌一年内已注册超9万份商标,包括服装鞋帽、日用品、软件、化妆品等门类,无论线上线下渠道俄产品牌越来越多。

第二,远东发展还是重中之重。去年9月举办的东方经济论坛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特定地区和特定伙伴国家量身定制的,议题围绕远东地区发展和与亚太国家经贸合作。论坛上普京再次提到“远东对俄罗斯来说是整个21世纪的战略重点”,远东投资增速领先全俄水平两倍,投资额达34万亿卢布,包括250亿卢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12.5万个工作岗位,未来俄罗斯将加大力度进一步激发远东发展潜力。

第三,股市结构和投资者角色发生变化。睽违三年的俄罗斯外贸银行投资论坛“俄罗斯召唤!”于去年12月恢复线下举行,论坛首次以闭门会议的方式邀请私人投资者与商业领袖共议金融市场发展前景。俄央行行长纳比乌林娜提到本土资本市场发展具有巨大潜力,鼓励俄企业家积极申请IPO(首次公开募股),进入一级市场。外贸银行主席皮亚诺夫也指出以往二级市场投资主力军是外资基金,而如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本土投资者。俄央行和财政部正在释放积极信号,加大刺激私人投资者投资组合中股票的权重。

第四,加深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2023年俄罗斯重要经济论坛的参会外宾主要来自亚洲,非洲和阿拉伯国家,这也反映出俄罗斯商业焦点的地缘转向。2023年5月举办的“俄罗斯-伊斯兰世界”:喀山论坛旨在加强与伊斯兰国家合作互动。同月,围绕“多极世界中的欧亚一体化”主题的欧亚经济论坛除了邀请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及观察国官员外,专门设立了与印尼代表的商业对话环节。去年6月举办的圣彼得堡经济论坛除了来自独联体、中国、印度、越南的传统合作伙伴,其他来自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的部长级代表团也在与俄探讨关于信息技术、造船、医疗和教育领域的合作;7月举办的第二届俄非经济人文论坛邀请了来自非洲的48个国家代表团参加,重点强调俄罗斯与非洲战略合作、外交政策协调、增加贸易投资、工业合作,加强反恐合作;9月举办的东方经济论坛上的外宾也主要来自印度、中国、老挝、蒙古、缅甸和菲律宾等国;10月出席“俄罗斯能源周”的国家主要是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中国、越南、土耳其、伊朗和伊拉克等国,议程涉及俄沙政府合作、核能、电网战略、气候议程、能源管理等多领域。俄能源企业正将重心从欧美转向亚洲市场。同时,俄罗斯加强对中国天然气的出口,扩大对中亚地区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能源供应;12月参与俄罗斯外贸银行投资论坛“俄罗斯召唤!”的外国代表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土耳其、伊朗、阿拉伯半岛、中亚和非洲,论坛首次设置全程中文同传。普京在论坛上提到人民币是最吸引人的替代货币,超过三分之一俄民众愿意选择人民币替代美元和欧元。

通过参与论坛,内外投资者获得了切实的商业机会,彼此间建立了商业联系,并收获了一定商业结果。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签署超过900项协议,总金额达3.86万亿卢布,覆盖工业、建筑、社会经济和国际合作等多领域。东方经济论坛签署373项协议,总金额达3.82万亿卢布,着重远东经济发展和亚太经贸合作。“俄罗斯能源周”聚焦现代燃料和能源发展,共签署28项协议和合作备忘录,涉及能源、科技、经济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俄罗斯-沙特政府间议定书、俄罗斯与西布尔控股公司签署的开发“石化设备”领域意向协议等。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1日,俄罗斯莫斯科,“2023俄罗斯能源周”国际论坛的横幅后面是一座克里姆林宫塔。视觉中国 资料图

论坛作为官方“经济叙事”的宣讲台

当然,尽管这类经济论坛达成的协议在纸面上的数量和金额颇为可观,但其最终是否能落实和产生溢出效应仍需更长时间观测。对于俄罗斯经济而言,论坛既非“救心丸”也非“兴奋剂”。同样,也无需过多指望通过论坛上的讨论就能得到解决俄罗斯经济发展难题的答案。事实上,除了作为商务洽谈平台发挥其本职功能外,经济论坛的另一主要作用在于服务官方叙事。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遭受了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的排斥。尽管如此,俄罗斯官方仍在运用各种手段彰显其政治影响力,使其声音难以被掩盖。俄罗斯官方擅长运用信息战的手段来讲自己的故事。如果说“战争叙事”服务于其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合法性,那么“经济叙事”则更注重证明其国家治理的有效性。经济论坛正是“经济叙事”绝佳的宣讲台,不仅国家领导人可以亲临现场发表演讲,论坛的议题设置也能够自然地融入国家官方话语。通过对2023年一系列经济论坛内容的分析,我们能够窥见俄罗斯国家“经济叙事”所遵循的内在逻辑。

第一,西方是造成俄罗斯经济问题的元凶。西方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破坏了其自身所建立的全球经济秩序。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上指出西方亲手摧毁了自身建立的金融、贸易和经济体系。在能源周上,他提到西方的行为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了混乱。此后,他又在外贸银行投资论坛上提到,西方诉诸制裁来限制世界经济发展,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破坏了几十年来建立的金融、贸易和经济关系体系。

第二,俄罗斯从容应对了西方制裁,经济自主性增强。在2024年大选前,克里姆林宫需要强调自身施政成功,营造经济繁荣景象,因此也可以看到各大经济论坛作为“国民经济成就展”的一面。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的发言首先便谈论了俄罗斯积极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年末外贸银行投资论坛上,普京更是通过宣称俄罗斯GDP在过去一年中3.2%的增长来展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韧性。

第三,俄罗斯将在“多极化”世界下与“全球南方”携手缔造新经济秩序。这是“反西方叙事”的老调重弹,但对台下的“南方”嘉宾而言倒也受用。尤其是俄罗斯的一些合作伙伴本身也处于西方制裁之下。“全球南方”在经济上不甘于沦为西方的附庸,大多数“南方”国家也拒绝追随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封锁与制裁,在各种国际场合表明了中立立场。这一系列与“南方”国家频繁互动的论坛也成为了俄罗斯“多极化”战略的重要抓手。

在论坛上,官方叙事逻辑围绕“主权”展开,对内彰显俄罗斯在自主发展上的决心,对外表达对西方挑战的坚决回应,这也与俄罗斯“战争叙事”、“历史叙事”的内核一以贯之。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主题为“主权发展是公正世界的基础,让我们为子孙后代共同努力”,其框架下设有分议题 “建立技术主权”,突出了主权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在东方经济论坛上,普京则提到地矿勘探作为资源主权的保障,是俄罗斯天然竞争优势的基础。外贸银行投资论坛主题为“没有全球化的生活:主权经济体的联合”,进一步强调了俄罗斯在军事、粮食、能源等领域巩固主权的举措,以及在金融、技术、数字和文化方面寻求独立自主的发展路径。

俄罗斯的“经济叙事”不仅仅在俄罗斯国内传播,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对俄罗斯经济现状的认知。每一场大型活动,每一次经济论坛都可以生产出大量信息,很自然地会影响到国内民众和外国投资者。但宏大叙事给俄罗斯及其支持者所打“强心剂”的效力能否持久,本质上还是取决于俄罗斯经济能否持续性向好发展。

有观点认为,俄罗斯增长的GDP实际上是由战争经济所带动的,其可持续性备受质疑。在冲突长期化之后,比起千里之外战线的变动,大多数俄罗斯民众更关心自身的生活是否受到波及,而投资者们更关注切实的投入能否得到回报。这份答卷的交卷截止时间不会拖得太久,俄罗斯经济真正破局的方案将继续考验俄罗斯精英们的智慧。

毋庸置疑,作为内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大型国际经济论坛的传统将在2024选举年延续。届时,俄罗斯经济所面临的新形势也将给论坛增添新话题,不过恐怕很难在本质上与贯穿于2023年各类经济论坛的叙事逻辑有多大差别。

(邓珺之,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访问学者;莫斯科大学经济学院制度研究实验室分析师)

“西索观欧亚”是教育部、上海市和上海外国语大学(SISU,即“西索”)共建,并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负责运营的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俄罗斯-欧亚研究团队的集体专栏,坚持以多语种为前提、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方法,提供有关俄罗斯、东欧和中亚的可信可靠的在地知识。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