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打造国际金融争议解决高地,上海金融法治建设如何“破题”?丨上海两会

冯赛琪/界面新闻
2024-01-23 20:43
浦江头条 >
字号

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至关重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除了完善的基础设施、成熟的市场体系外,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对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至关重要。

在上海两会期间,民建上海市委提交的《关于打造国际金融争议解决高地的提案》称,上海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应把握历史机遇,着力打造国际金融争议解决中心。

民建上海市委指出,目前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争议解决高地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具体表现为:尚未获得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地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治环境建设的成绩主要集中于建章立制等前端方面,在后端方面还有较大进步空间。

尚未形成争议解决机构的合力。为提高纠纷处置效率,不少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上海虽然设立了四个仲裁机构和诸多调解组织,但各机构间还以独立运行为主,不同争议解决机构间尚未形成合力。

尚未全面采用临时仲裁等国际通行的争议解决方式。虽然我国承认境外的临时仲裁裁决,但对境内临时仲裁仅给予有限承认。但就全上海而言,尚缺少这一国际通行的争议解决方式。

对此,民建上海市委建议,一是要加大国际化金融组织引进力度。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和跨国金融机构集聚程度是打造国际金融争议解决中心重要基础。目前,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从2017年的1428.4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近3000万亿元,具备了经济驱动模式的基本条件。

“建议市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牵头,结合国际性金融市场组织和金融机构的特点,针对性地出台和落实引进政策,进一步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

二是做强金融纠纷解决基础设施。目前上海在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与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SIAC)等国际知名争议解决机构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建议上海市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牵头,司法行政部门参与,将上海金融争议解决机构纳入上海市地方金融扶持政策范围,视同金融机构给予扶持政策,提升上海金融争议解决机构的软硬件水平,支持上海金融争议解决机构走出国门开展各类路演活动,不断提升上海金融争议解决机构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优化争议解决便利化政策措施。争议解决程序的效率和便利化程度是当事人选择争议解决地的重要考量因素。

“建议上海市司法行政部门牵头,推动上海市人大制定上海地方性法规,出台适用于上海全境的临时仲裁规定,对于临时仲裁制度及配套服务、临时措施、调查取证、虚假仲裁防范等内容做出相应规定。”

四是探索建立专业处理证券期货纠纷的组织机构。

上海在市场规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数量、人才储备方面均有优势,可参考中国(深圳)证券仲裁中心的建设模式,由上海市司法行政部门牵头、上海证监局参与,推动上海市仲裁委、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等仲裁机构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专门处理证券期货纠纷的统一化专业化平台。

    责任编辑:王卉
    图片编辑:胡梦埼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