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读|先吃饭吧
“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吃饭。”
去年公司破产失业后不久,很长时间没联系的小姑,突然打了个电话来。絮絮叨叨八十几分钟,都是重复旧事。在她例行插播催婚时,我终于忍不住想要一把掐断这个话题,于是放大招:“我现在失业,结婚不是第一要务。”
小姑很明显在电话那头愣住了,问了缘由,冒出这一句。
我倒是懂这句话的分量。
小姑一直是彪悍能干的长辈,但这一刻,我们终于变成了两个惺惺相惜的中年人。
前些年,家里经历好大一场变故,漩涡中心的小姑,堪称被扒了层皮。飞去广东看她,一进门,她在厨房吸着感冒的鼻子煲汤。霸王花、海底椰、南北杏、猪骨头,小十样食材,方寸丝毫没乱。我才放下心来。
过了大半年,事情再起波折。怕她想不开,打电话过去,小姑说,她刚下班,正准备煮饭。
“我现在要求自己必须一日三餐正常吃,哪怕只是煮碗米饭,炒个小菜。好好吃饭,才会有力量。”她说。
每个家族可能都会有秘而不宣的信条,我突然发现,小姑再三宣示的这句“好好吃饭”,可能就是我们家的信条。
前两年冬天,我滞留在家长达两月,整天随手机上的新闻一惊一乍。家里情绪最稳定的是我爸,每天雷打不动七点多起床,在厨房沉默地作业,看背影,是冷酷杀手也是细致匠人。
单是早上煮面,就好几样浇头,两餐更是不重样。有时一家人看电视到半夜,小侄子突然眼珠一转“爷爷,宵夜……”我爸钻进厨房,不一会,每个人面前就多了碗热气腾腾的小吃。
家中毫无颓废气象,我自恃是对外头形势最敏感的人,惶恐也在三餐中慢慢消散。柴米油盐战胜了风雨飘摇。
有天我妈问我爸:“同志,晚饭吃什么?”他回答:“不知道啊,我也黔驴技穷了。”我才发现,如果没了好好吃饭这一项,生活瞬间就能暗淡无光。
我爸的成长阶段,家中极其拮据,靠爷爷教书和挣工分养活一家八口人。我爸身为长子,十二三岁就要出工。爸爸的外婆心疼还在长身体的小孩们,想方设法给他们改善伙食。春天去山上采蘑菇回来,洗净晒干制熟,加上蒜末等小料油浸。我爸说,那味道能把人香迷糊。
前阵我设家宴招待朋友,想要出个特色菜单,突然想起童年时我妈的炒桃胶。
四月桃树流胶,我妈把新鲜桃胶摘回来,浸泡洗净,便宜肥膘炼油,姜蒜炝锅,桃胶在锅中尖叫,香气似乎能穿透时空。
现在想来,那时餐桌上一年到头没多少荤腥,每道菜背后,分明是一个丈夫长期在外工作、独自操持家中一切的女人,与生活PK的刀光剑影。因而,总能从中吃出热烈感。
有次我爸回家,有鱼有肉。他邀请一个上门乞讨的男人上桌:“到饭点了,多双筷子的事。”
男人连连拒绝,我爸于是给了一副碗筷,装满饭菜给他:“你到哪儿不都要吃饭?”我和弟弟尾随他,看见他端着饭走到屋后小山坡隐蔽处,狼吞虎咽。
我和我弟从小就表现出了对做饭的兴趣,但至今都没能从长辈们手中夺得抡勺权。爷爷奶奶在世时,逢年过节,重要一餐是老家长掌勺,菜式和搭配均有讲究。
好些年,一把岁数的我爸我叔做饭,依然要被老人在旁边盯着,一招一式地教育:“墨鱼今晚不泡,明天你肯定做不赢”“这两样材料都是干香的,搭在一块会打架”“讲究点,大蒜蒂要切掉”……
少时靠围观学得一招几式,长大后才发现,好好吃饭背后,容不得一丝慌乱。让青菜翠绿肉食鲜嫩,让干香和清香碰撞出风味,让人在每一餐中尽可能获得最大满足,是对食材和生活建立秩序的方式,是掌控感的最小单元。抑或,是一种极为基础的尊严。
土家族俗语说“吃饭皇帝大”,皇帝圣旨驾到,也要等吃过饭再说。我们家好像就是这样,无论贫穷富贵,谷底坦途,总是坚持好好吃饭。
几年前一个早上,奶奶罕见地没起床准时吃早饭。叔叔去喊她,她说,待会和午饭一起吃。那天临近中午后,奶奶没有再醒来。
葬礼上,家人们坐在一起聊天,小姑说,就在几天前奶奶给她打过电话,讲了件从没讲过的往事——
十四五岁时,从市区舅舅家探亲返回,手上小心翼翼捧着舅舅送的一纸包炒黄豆,很香,没舍得吃。路遇日本人走兵,慌乱中炒黄豆撒了一地,但根本不敢捡。
这通电话的最后,奶奶说,以前没东西吃,成天都觉得很饿,现在什么都有了,却再也不想吃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