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钢渣堆场长出湿地,老工业基地“向绿新生”

2024-01-22 15: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蔚蓝色的水面上,几只凤头潜鸭掀起阵阵涟漪。6.95平方公里的宝钢水库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成为候鸟们越冬重要中转站之一。不久前,这里入选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演绎着钢铁老城“向绿新生”的鲜活故事。

倘若时间倒转二十年,人们或许很难想象眼前这一幕生态场景。长江入海口,以钢铁闻名的宝山区一度以“粗笨重”的形象示人。这段岸线也被重工业熏黑,黄沙漫天、钢渣遍地,钢渣覆盖面积一度达到40多万平方米。岁月变迁,在绿色循环利用的新理念下,钢渣上长出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不久前入选为市五星级公园。

作为工业重镇、人口大区,宝山区过往的发展模式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在要素成本优势逐步减弱的当下,实现“更高质量的GDP”需要生态保护、环境治理齐发力,做优生产生活品质。

钢渣上长出候鸟栖息地、湿地公园,这些反差的背后恰恰映射出发展新理念——不再“唯GDP论英雄”,更注重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对于加快打造“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的宝山区来说,要下好先手棋、争当排头兵,在绿色低碳方面实现全方位、全领域的示范引领。新的一年,宝山区立下具象目标:到2025年,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区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级。

“含绿量”就是“含金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城市发展走出“摊大饼”模式,逼近资源“天花板”,如果能在传统产业中找准绿色新机遇,挖掘捕捉新业态新模式,就能将“含绿量”转化为“含金量”。

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宝山区将统筹抓好先行先试和全面推广。特别是推进绿色低碳核心功能区规划研究,加快以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为主要承载区建设,推动辐射南大智慧城、吴淞创新城、滨江邮轮带等重点区域绿色低碳转型,通过空间集聚和功能集聚,以智能化促进绿色化,以绿色化带动智能化。

宝山区存有宝武集团的众多工业厂房。近年来,该集团因地制宜,推动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并就近在园区内消纳,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努力实现“城市钢厂”绿色转型。生动鲜活的绿色实践案例,推动绿色生产转型从被动到主动,从某几个环节到全流程、全领域。

不久前,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先行启动区正式投用。从进驻企业到园区厂房,处处透出绿意、时时注入低碳理念,让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变得可感可知。

无独有偶,脱胎于上钢五厂部分旧有厂房的宝山科创人才港甫一亮相,也收获了无数关注。诸多新兴企业看中了约26平方公里的吴淞创新城所带来的规模效应,期待在此试水新业务、新场景。

从重工业厂区蝶变而来的绿色创新场域,对企业来说蕴含无限机遇可能。可“无限”的另一面,对应的是海量信息数据。对于不少中小企业来说,行业选择多、产业链条长,究竟如何选准痛点场景,才能提升绿色创新效能?为此,宝山区牵头研发长三角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高质量的低碳供应链数据库和碳排放因子数据库,集成长三角碳足迹评价数据库,目前已顺利上线运营。该平台囊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运输、绿色回收等低碳供应链全流程,将绿色链条可视化,让更多创新主体“按图索骥”,少走弯路,提升效率。

在宝山区,越来越多绿色低碳创新主体瞄准平台服务、标准制定聚力用力。比如,易碳数科正积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参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推进的工业数字化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同时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相关平台建设,让更多中小企业高效、低成本地实现绿色转型。

搭建平台、积累数据,都是为凝聚合力,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供应链标准体系。此前,世界首个中国钢铁价格指数在宝山区发布,并被纳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有色金属全球交易指数。“世界首个”的背后映射出宝山区积极用好既有资源、先发优势,在绿色低碳供应链的标准体系、服务体系上率先发力、抢得先机。

下一步,宝山区将继续发挥优势、锻造长板,聚焦碳核算、碳认证、碳金融等领域,统一产品碳足迹数据核算标准和评价,力争形成“上海标准”,抢抓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权、话语权,为全市作出更大贡献。将继续做强做优工作专班机制,加快制定出台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并同步筹划发布活动。推动碳中和产业园建设,集聚一批链主企业、功能总部、专业服务机构,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比如,针对欧冶云商、易碳等龙头企业扎堆的同济路沿线,计划集聚一批绿色低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酝酿建设同济路“绿色经济通道”。

绿色生产生活相辅相成

低碳生产和绿色生活彼此相互促进、互为支撑。通过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低碳生产体系,能为绿色生活提供多样选择。绿色生活也能倒逼推动低碳生产,通过绿色消费推动企业选择低碳生产方式。统筹抓好低碳生产和绿色生活,是宝山区当好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的重要实施路径之一。

新年伊始,国产大邮轮占据社交媒体话题讨论度的“C位”。少有人知,这艘邮轮停泊的吴淞国际邮轮港码头内,一场绿色转型正悄然进行。放眼全球,港口岸电系统建设及应用是港口绿色发展的关键途径,也是减少靠港船舶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排放的有效手段。当前,世界范围内都在推广岸电系统建设和应用。吴淞国际邮轮港码头也正加快建设岸电供应系统,以确保邮轮靠泊码头后能使用码头提供的岸基电源。目前,3个泊位岸基供电系统已建设完成,能为来往邮轮供电,以减少其在停靠期间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结合通江达海的独特地利,宝山区将绿色交通作为重点发力的新领域新方向,将聚焦能源转型,大力发展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并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清洁能源替代。围绕“加快城市建设绿色低碳转型”这一目标,宝山区已编制发布了《建设交通领域建设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明确:到2025年,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加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加氢站、邮轮码头岸电设施建设力度等。

紧盯能源绿色转型,宝山区还将目光放诸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期待借助特高压“大容量、远距离、高效能”的输送优势,实现跨省跨区资源配置,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助力绿电合作共赢。

抢抓产业新机遇,寻求动能新突破,宝山区正积极寻觅低碳生产、绿色生活的有机结合点,撬动释放绿色创新效能。

宝杨宝龙广场,宝山区首批探索绿色转型的商场之一。设立楼宇智能化管控系统、改造采光顶隔热、提高绿色运营……种种创新举措,令绿色消费新场景跃然眼前,一举破解了传统商场运营的低效难题。提高运营效率、优化消费体验,绿色商场的创新探索,让绿色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更多消费者。

坐落于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东北角的“长江11号主题邮局”,由“绿色江河”公益组织发起。透过一根网线,该邮局与依着雪山高原建起的“长江1号邮局”隔屏互动,恰如长江首尾相连。长江源头的一草一木纷纷“入画”,生态环境的齐抓共保护有了现实演绎。与长江源头的亲密互动,延展出一堂堂身临其境的环境教育课。广大青少年在提升生态环保意识的同时,也对保护传承宝山滨江文化与自然价值有了深入思考。

激励更多绿色生产生活行为,离不开制度设计。宝山区将探索构建碳普惠机制,分类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活动,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比如,大场镇部分社区以“时光存折积分卡”为依托,先行试点绿色生活积分奖励机制,为居民绿色低碳行为提供优惠和补贴,打造社区版“碳普惠”。

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对滨江临海的宝山区来说,统筹抓好环境整治和污染防治,正是建设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的重要内涵之一。

沿着外环高速,有一条长约98公里的大型绿化带,宛如“翡翠项链”环抱上海。“十四五”期间,上海将以这条绿带为基础,建成拥有50座公园的环上公园群。坐落于宝山区的丰翔智秀公园也是绿色群落的成员之一。从“看得见走不进”的郊区密林到“可以穿行的绿洲”,从社区荒地到家门口生境花园,一个个曾尘土飞扬的产业园区正渐次铺满绿意,让产城融合的图景变得更具象生动。今年,宝山区将继续织密绿色生态网络,新建各类绿地50公顷、绿道5公里、立体绿化3万平方米,新增市级公园2座,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88平方米。

一轮轮城市更新中,规划者始终记得留存水乡文脉、乡村肌理。在最新发布的上海市首批森林乡村名单中,位于宝山区罗泾镇的塘湾村、花红村顺利入榜。有评委这样历数其优势:乡村自然生态风貌保存完好、森林功能效益突出、涉林产业发展良好、人居环境整洁。

森林乡村的养成,离不开久久为功的生态环境保护。以花红村为例,从水生植被恢复、水生态系统长效管理等方面入手,花红村陆续改善了大寨河等10条河道水底生境环境、提升水景观风貌,实现水体持续自净,并具备一定的抵御外界污染的能力。

水利部近日公布的202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中,宝山区罗泾镇长江口生态清洁小流域成功入选“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这也是宝山区首次获此殊荣。作为上海市首批建设的“50+X”个生态清洁小流域之一,罗泾镇打破村组界限,以流域的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建设水源保护和美丽乡村有机共生、相融相促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样本。接下来,宝山区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巩固示范创建成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加快推进罗泾、罗店、月浦、顾村4个重点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为更好破解河湖治理中客观存在的部门分散、职责不清等问题,宝山区将压实各级河长职责,加强水面积管控和河湖水质监测,夯实河湖长效管理。新的一年,还将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北泗塘水闸外移重建以及泰和污水处理厂、淞浦路等岸段蕰藻浜防汛设施提标改造等项目。

作为工业物流大区,扬尘污染一度是影响宝山区大气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其产生因素是复杂的,解决途径同样也不能仅依靠某个部门的单打独斗。为此,宝山区创新探索大气综合治理模式,创立扬尘污染防控“片长制”,通过划片包干,全面调动条块行政资源。今年,宝山区将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确保PM2.5、AQI(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等指标保持较好水平。特别是,打好消除重污染天气、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巩固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成果,加强扬尘污染防治。

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生产生活,让绿水青山成色更足,这既是宝山区一以贯之的努力方向,也是新一年的奋进目标。

原标题:《钢渣堆场长出湿地,老工业基地“向绿新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