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三角观察|年轻人为什么爱来这里打卡:杭州菜场也营销

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2024-01-26 07:45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社交平台上随手一刷,常能见到年轻人在杭州逛菜场打卡。相较于其他城市,杭州的菜场也更积极地拥抱年轻人。

元旦改造后开业的文二菜市里有米其林推荐面馆、奶茶店、花店,西餐馆、共享厨房、沿河集市正在装修;红石板农贸市场的“菜场咖啡”,每天能卖出100杯;政苑农贸市场里开出牛肉火锅店,不提供蔬菜,食客自己在菜场买了鲜菜来涮;翰林农贸市场的邻里食堂每天中午排长队,吃了饭顺便把菜买了……有的菜场还组建了专门的策划团队,成员几乎都是90后、00后。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逛了几天菜场,和不少经营户、管理者聊了聊,他们说:

“逛菜场的大多是中老年人,我们想吸引年轻人客群”;

“受社区生鲜小店的冲击比较大,空摊率上升,不变不行”;

“商场都在往综合体转型,不只卖商品,菜场也不能只卖菜”……

杭州菜场也营销,年轻人爱到菜场打卡了。视频拍摄、剪辑:澎湃新闻记者 钟常宇(02:12)
当菜场成为年轻人的“治愈地”

工作日中午,小阳(化名)没点外卖,而是和同事去了公司附近的文二菜市——菜场沿街有一家去年登上“米其林必吃推荐榜”的面馆,她点了一碗片儿川。

人多,要排队,同事在隔壁干果店称了一斤刚出锅的糖炒栗子,晒着太阳边剥边等。

吃完面,两人逛了圈菜场——和印象里遍地水渍的菜场完全不一样,屋顶通透,洒下阳光,每个摊位都是花岗岩台子,红的番茄、绿的菠菜、黄的玉米,用统一的竹筐盛着。

文二菜市外景。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图

手打的鱼圆2元一粒,买五送一,再买把青菜,晚上回家,几分钟就能烧一碗青是青、白是白的鱼圆汤。

蔬菜摊里有一种长得像芋艿的“果子”,她好奇地拿起来看。

“小姑娘认得是啥伐?这是茨菰,和芋艿一样长在水里的,最近感冒的多,这个能润肺止咳。”老板介绍,茨菰要削皮、切片、浸泡,再炖肉,“烧烧麻烦,你下班烧晚饭的话来不及,喏,冬笋方便点,我帮你剥好壳,回去一炒就好。”

小阳拎着鱼圆和冬笋回公司,路上和同事闲聊:妈妈从老家寄来酱肉,一直嫌麻烦没蒸,晚上蒸上,和男朋友认真吃顿饭。

午休这一圈逛下来,她感觉“像充了会儿电”,“很奇怪,突然想家了,还好马上过年了。”

“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汪曾祺眼中的菜场,聚拢一捧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

很多年轻人对菜场的记忆和童年、乡愁链接。一餐饭,可以用外卖对付,也可以是拣选食材、讨价还价、煮饭调羹的仪式。从奔波中逃逸,去品尝日常生活的朴素和动人,或许是吸引他们回到菜场的深层心理。

打开社交媒体,不时能刷到年轻人打卡菜场、记录买菜做饭,甚至专程去其他城市探菜场的照片、视频,小红书去年推出的“菜市场漫游指南”话题,浏览量已超过6000万。“菜场满足了年轻人对‘小确幸’的追逐。”有网友说,逛一趟菜市成本不高,情绪价值很高,能唤起生活的热情,感受到安稳、妥帖。

“我们注意到这种变化,在改造初期就定下三个目标:有杭州特色、有烟火气、吸引年轻客群。”文二菜市的徐经理告诉澎湃新闻,市场一期开张近一个月,光顾的年轻人比例明显提高。

有菜场组建90后、00后的策划团队

文二菜市的前身是杭州零售菜场中单层面积最大的文二路农贸市场,有200多经营户。去年10月市场改造施工,今年元旦一期改造完成,89户经营户回归。

“二期预计4月完成,除原有商户外还将引入网红西餐馆、沿河集市、共享厨房。”徐经理说,既通过提质不提价留住老客户,也引入更多业态,增加新客群,改造后的菜市不仅是买菜的地方,也是居民喝咖啡、会客的邻里中心和提升幸福感的载体。

距文二菜市不远的红石板农贸市场里,开着杭州最早的菜场咖啡店。2019年菜场改造时,90后阿黎把咖啡店选在这里,左边是肉铺,右边是家饺子店,5平方米小店一开4年多,“租金便宜,我就想着试试看。如今客源稳定,有专门来喝咖啡的,也有买菜时坐一坐的,加上外卖,日均能卖100杯。”

红石板农贸市场里的“菜场咖啡”。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图

城西的政苑农贸市场去年底开出一家黄牛肉火锅店,60多元可以点双人套餐,含锅底、牛肉,店里不卖蔬菜,顾客去隔壁摊位直接买,交给后厨免费切洗后上桌。      

翰林农贸市场的邻里食堂开业没多久,每天50多个菜品,最低的3元,荤菜10元左右。中午、傍晚原来不太有人逛菜场,因为食堂的引流,人多了不少。中午多是附近的上班族,冲着食堂的卫生、实惠而来。晚上六七点是年轻人下班回家时间,食堂专门推出夜间优惠;菜场方还鼓励商户延迟营业,将新鲜蔬菜打包成净菜,方便年轻人采购。

西湖边的东山弄菜场正在改造,到月底再开业时,餐厅、小吃店、奶茶店、咖啡店、蛋糕房都将进场,从农贸市场升级成市集,不仅面向居民,也想成为游客走进杭州地域文化的窗口。

还有在软件上升级的。去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杭州古荡农贸市场因为“西瓜南瓜大冬瓜,杭州亚运顶呱呱”“南瓜白菜花椰菜,杭州亚运放光彩”等标语出圈。澎湃新闻了解到,菜场专门组建了策划团队,成员几乎都是90后、00后,玩出“七夕节蔬菜花束”、“菜场求婚”等案例。

一位杭州农贸市场的资深管理者总结了菜场的一系列改变:环境升级与设计创新,确保干净整洁,设计风格简约,优化空间布局;业态多元,引入更多特色小吃、咖啡馆,打造综合性社区生活中心,提供即食、半成品食材;数字化转型,使用电子智能价签、自助结算系统等;提升互动体验与社交功能,定期举办烹饪课程,构建交流空间,增进邻里关系。

避免停留在表面的“网红化改造”

“因为地理位置好、周围小区多,我们在改造前没有经营压力,摊位出租率在98%以上。提升改造主要是政府提的方向,当然也是顺应民生需求。既然改造,我们就根据市场动向作出年轻化调整。”文二菜市负责人表示,去年杭州西湖区实施以“一菜(买菜)一早(早餐)”为品牌的特色示范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行动,文二菜市、东山弄菜场都是试点。

政苑农贸市场里开出牛肉火锅店。潮新闻 图

一些菜场是主动求变,另一些菜场的改造则是因应市场变化。杭州农贸市场行业协会2021年作过一次抽样调查,农贸市场空置摊位率为13.6%,远高于2019年的7%。澎湃新闻注意到,杭州菜场空摊率升高的几年正是生鲜电商快速扩张期。2016年到2022年,国内生鲜电商市场规模由623亿元升至3638亿元。“相比生鲜电商,对菜场影响更大的是社区生鲜店,有的菜场周围就有十几家生鲜店。”杭州农贸市场协会前任秘书长许柏龄表示,面临市场冲击,菜场必须作出调整。

“吸引年轻人群体是一个方向,但也要避免停留在表面的‘网红化改造’。”许柏龄认为,菜场最基础的功能是民生,保持价格优势、吸引覆盖区域内的客户群才是根本,“据我所知,有些菜场改造后确实吸引到年轻人,但留不住他们消费。”

2019年就进行业态调整的红石板农贸市场负责人施先生也表示,当时设计师进行的改造确实颜值很高,但部分设施不太实用,“菜场成功与否,最终要通过质量的把控、价格的制定、客户群的维护,落实到一菜一蔬上。”

“我们进行改造,目的不是年轻人一窝蜂打卡——这是附加效应,最重要的是想为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居民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形成客户增加-摊主收入增加-提供更低价优质产品的循环。”文二菜市的徐经理表示。

    责任编辑:张军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