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那间街角的茶铺》,日常才是生活的真谛

2024-01-22 15: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那间街角的茶铺》是历史学家王笛的作品,2021年10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喜爱,至今已经4印,已印2.6万册。这本书上过东方甄选2023年“历史学家王笛对话俞敏洪、董宇辉”的好书推荐,也上过十三邀2023年“许知远对话王笛”的好书推荐,且获得腾讯读书2021年原创十大好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年度20大好书、CCTV-10《读书》2022年春节期间特别推荐图书等好书奖。

书中尤其注重了文学和历史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讲述了一张茶桌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等故事和蕴含。现摘出书里40条发人深省的句子,和大家共读。

《那间街角的茶铺》,王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

01

谈茶铺

鹤鸣茶馆 王笛/绘 来源:《那间街角的茶铺》

1.成都因为茶铺而成都,茶铺因为成都而茶铺。成都和茶铺难解难分 ,有多少人从孩提到垂老 ,在那里耗尽了一辈子的时光。

2.管他世道炎凉,勿论兵荒马乱,总有一样东西在成都永葆繁荣,那就是:茶铺,那间街角的茶铺!

3.如果说上海人去咖啡馆追求“现代生活”,那么成都居民则在茶铺里捍卫“传统”生活方式。

4.在高高的茶楼上看着街头的人来人往,犹如在观看真实城市生活的纪录片,每一分钟,每一个镜头都没有相同的,而且你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充满新奇和期望,难怪许多人可以在那里看一整天的街景。

5.给他人付茶钱,犹如送人礼物一样,是建立社会网络的一种形式,钱可以转化为一种人情,以后将会派上用场。

6.茶铺实际上是个微观世界,折射出大社会的复杂和变化多端;或者是一扇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观察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

7.茶铺是成都社会的缩影,集商业空间和日常生活空间为一体。对成都茶铺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角色的观察,有助于对整个城市社会的理解。

8.茶铺让我们进入到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对茶铺这样的社会机构的研究可以引导我们进入城市的最底层,观察到那些我们至今仍然忽视的社会现象。

02

谈城市和城市公共空间

繁忙的街头 王笛/绘 来源:《那间街角的茶铺》

9.一个城市留给一个人的印象,经常就是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重复的东西,那种经历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脑海中,融化在了自己的血液里。

10.在一个城市中,公共空间——特别是那些和城市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就是一个城市性格的展示。

11.其实,在任何社会中,都是“人以群分”,事实上也不存在所谓对任何人都有同样感觉或享同样权利的公共空间。相同的职业、身份、阶层、地域、社区、邻里等人在一起更有认同感,人们更感放松,有更多共同语言、共同兴趣。

12.人们可以看到不同阶级的人们在成都茶铺自由地共同使用公共空间,因此有人相信,成都茶铺的“优点”之一是“相对的平等”。

03

谈历史与文学

在茶铺讲理 王笛/绘 来源:《那间街角的茶铺》

13.在展示历史的细节上,文学有的时候比历史学做得更好。

14.中国的史家们热衷于宏大叙事,历史的写作越来越趋向干巴巴的科学论文,越来越远离司马迁《史记》的那种文学的魅力。在对日常生活史的记录方面,我们历史学家,其实远远地落在了文学和小说家的后面。

15.历史学家的写作应该是站在所研究的对象之外,不能让自己的情感左右历史写作。然而文学家却没有这样的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他们留下了关于成都茶铺更多的记录,无论是虚构的,还是非虚构的。

16.如果文学家的写作是依据他个人的调查和经历,哪怕其中存在再创作,也是可以认为是一种历史记录,特别是我们历史学家拒绝对日常生活进行记录的时候。

17.我们经常过分地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其实如果仔细地观察,我们经常看到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会有类似的文化特征。

18.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其实并不是统一的,而是由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所组成,一旦这种地方特色的文化消失了,所谓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也就失去了它的根基。

19.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就是那些我们每天都看得到的,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东西,比如说我们所享受的物质文化。我们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自然就有的,其实那是大自然和人类文明的恩赐,是无数代人奋斗的结晶,是非常值得珍惜的。

04

谈生活和传统

吃闲茶 王笛/绘 来源:《那间街角的茶铺》

20.在中国的文化中,对生活的享受并不一定和丰厚的物质条件有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心境,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超然脱世的心态。

21.生活方式的追求各有不同,清静和热闹也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方面,关键在于个体的不同追求和生活态度。

22.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由环境、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也就是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所强调的长时段的历史。

23.有的时候我们所知道的所谓常识,可能是不准确的,或者根本就是一种误解,或者一种错觉,或者任何所谓的常识经常有例外。任何事情都必须具体地分析,而不是套用过去的经验。

24.经常有些事情,如果只是看表面,就会有误解和误判,而必须深入到其内部,才能有真正的懂得和理解。

25.成都人和爱尔兰人习俗的这种相似性告诉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能够创造一种类似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基础是相互责任和建立一种社会契约。

26.在城市里,人们根据许多不成文法进行生活,了解这些不成文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

27.有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有很长历史的所谓传统,其实进入我们生活的时间并不长,有许多所谓的“传统”是现代才创造的。

28.新与旧是中国近代不断碰撞的两个似乎对立的方面,其实它们本身就是很不明朗的。有时候,看起来新,则骨子里旧;而有的看起来旧,则骨子里新。新与旧,表与里,经常不是截然分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9.我们经常强调中西方是如何的不同,其实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们,有时候也创造了类似甚至相同的文化,如果我们怀着求同的心态的话,我们会发现彼此的距离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遥远,隔阂也不像想象的那么巨大。

30.看起来可以轻易把茶馆取代的新公共空间层出不穷,中国传统中的许多东西都永远消失了,但成都的茶馆不但没有消亡,反而繁荣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

31.地方文化及其生活方式仍然保持着其潜在的活力,虽然成都并无法阻止现代化同一性的冲击,但从相当大程度上还是保留了自己的文化。

05

谈历史观与历史写作

老茶客 王笛/绘 来源:《那间街角的茶铺》

32.在我看来,帝王将相和精英的历史,是一个不完整的历史,因为普通人也是历史的创造者,无非是创造的方式不同而已。

33.写历史,需要有细节;有细节的历史,才是有血有肉的历史。细节似乎缺乏宏大的叙事,但是却为宏大叙事提供了支撑。那些似乎不经意的鸡零狗碎,却是回归历史现场的定海神针。

34.从历史的尘埃中突然发现已经忘却的过去,那是我们的运气,因为历史上99%以上的东西,一旦被丢失了,就永远找不回来了。

35.历史的写作,靠史料的支撑,但并不是有了史料,就掌握了历史,因为更重要的是,怎样去解读这些资料。每个历史的观察者,对资料的解读可能都有不同,这种不同,不仅反映了观察者的出身、教育、阶级、政治观点、思想倾向等分野,还充分展示了历史认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36.一个小社区是大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又不能完全代表那个大社会,因此其仅仅是一个“地方性知识”,或者说是“地方经验”。尽管有这样的限制,地方知识至少提供了对大社会的部分认知。

37.茶铺和评书造就了多少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在那里也形塑了他们的传统价值观、思维方式,并传播了历史知识。

38.不能用精英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去对下层民众进行价值判断,而应该试图站在他们的地位去理解他们的选择。如果这样做的话,我们或许会发现,下层民众的选择并不是像我们过去所想象的那样是非理性的。

39.在民间,民众经常可以自己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任系统,这种信任系统不是通过法律的,而是情感、习惯和道德的规范。

40.这些小集团建立起紧密的社会网络,可以在经济、社会生活甚至政治活动上相互帮助或支持。他们可以交换关于生意、政府政策、地方新闻等信息,如果某成员有了麻烦,也首先向成员内部寻求支持。

原标题:《《那间街角的茶铺》,日常才是生活的真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