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讲述劳模故事,再现城市气质,原创沪剧《黄宝妹》首演
“上海人民没有忘记我们纺织工人,我今天站在这里非常激动,谢谢大家。”在全场如雷的欢呼声中,93岁高龄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黄宝妹精神矍铄地走上舞台,舞台上的“宝妹”与生活中的“宝妹”双手紧紧握在一起。1月18日晚,讲述黄宝妹人生故事的原创沪剧《黄宝妹》在逸夫舞台首演。
93岁高龄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黄宝妹首演当天上台讲话
该剧由上海文慧沪剧团和上海东方宣教中心(市公益广告协调中心)合作出品。讲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黄宝妹坚定理想信念,一生听党话、跟党走,为新中国纺织事业无悔,退休后依旧“退而不休”,热心公益事业,服务社会的故事。主创团队表示,这是一次献给所有新中国纺织工人、献给所有时代的参与者、见证者、奉献者的创作。他们是这座城市中真正的“繁花”,明媚、昂扬,记录了城市前行的脚步,更共同构筑起开放包容的上海城市气质。
故事勾起时代记忆,舞台凸显青春气息
“黄宝妹和她那一代纺织女工身上最感染我的,是她们的朝气”。该剧编剧蒋东敏说。而“青春朝气”也成为她剧本创作时最着重表现的一点。
创排《黄宝妹》期间,主创团队多次来到原型黄宝妹家中采访。采访过程中,黄宝妹的乐观开朗打动了所有人。无论何时,她永远都在“笑”——发自内心,能够感染周围所有的人那种快乐。蒋东敏捕捉到,那就是新中国、一个新时代的特征,也是上海的城市气质。
留给编导演最深印象的是:每次接待她们时,老人胸前总是端端正正地佩戴着党徽。交谈中,她反复提及的一句话是:“毛主席接见我的时候,对我说,让全国人民穿上好衣裳,要靠你们。我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上,一辈子为国家为人民纺纱。”舞台上,黄宝妹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出场亮相,胸前的党徽始终熠熠生辉。
编剧蒋东敏的母亲退休前是国棉31厂的一名纺织工人,是黄宝妹的同行。“得知我要写黄宝妹,妈妈比我还激动。”蒋东敏说,前期准备过程中,她去了纺织博物馆、棉纺厂老厂房,每次妈妈都要求与她同行,过程中不断向她讲述她们年轻时的故事。
导演吴佳斯的外婆也是一名纺织工人。小时候,幼儿园和外婆的工厂离得很近。放学后她经常会去厂门口等外婆。工厂打铃的声音留给她极深的印象。
但蒋东敏坦言,这个剧可能是她写过最难的剧。黄宝妹一辈子都在纺织车间、都在为新中国纺织业奉献。她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孩子孝顺,看上去缺乏“戏剧冲突”。但是,主创团队还是坚持不为了刻意追求矛盾而虚构故事,真实、朴实地反映出那一代纺织工人的精神面貌。
《黄宝妹》剧照
“青春气质”也是导演吴佳斯对于该剧整体风格的定位。在她看来,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女工的奋斗史,更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砥砺前行、追求卓越的缩影。
全剧强调了多媒体与表演的融合运用,拓展了舞台表现空间。流动的机器、缕缕纱线织成的纱幕,为全剧增添了一份灵动浪漫的色彩,观众也在舞台上又看到了那个年代。而由黄宝妹本人出演、谢晋导演的电影《黄宝妹》、大量新闻纪实镜头勾起了人们浓浓的回忆。
作曲汝金山的创作也为全剧的“青春感”加分不少。女主角黄宝妹的唱腔糅合丁(是娥)派与杨(飞飞)派特色;男主角吴华芳则充分发挥王(盘声)派的深情优雅,既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沪剧韵味,又符合人物、剧情。
“爱”与“情”成为音乐创作的主旋律,对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工作的情、对家人的情。贯穿全剧始终的、从“咱们工人有力量”化出的旋律,充满时代奋进的气息。
《黄宝妹》剧照
创作获得各方支持,主创重温初心使命
对于新中国、对于上海,曾经作为支柱产业的纺织业,都是不能忘却的记忆。黄宝妹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人,《黄宝妹》的创作也得到了来自各界的支持。
该剧也是上海文慧沪剧团继《早春》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大型原创作品。剧中,扮演黄宝妹的是文慧沪剧团国家二级演员、副团长缪佩红;黄宝妹爱人吴华芳则由国家一级演员、文慧沪剧团艺术总监杨音饰演。
《黄宝妹》剧照
剧团团长王慧莉坦言:“如果不是有那么多人在背后为我们鼓劲、帮助我们。我们可能坚持不下来。这都是受宝妹老师的精神感召。”
合作方上海东方宣教中心与文慧商定了首轮演出计划,解决了剧团的后顾之忧。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劳模协会为前期采访、沟通提供大力支持;徐汇区文旅局、上海演出行业协会也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
故事原型黄宝妹更是自始至终关心创作、接受采访。在观看了联排之后,对剧中一些与现实有差距的细节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几乎每天一个电话,询问进展,鼓励团队。
《黄宝妹》的主创团队也是一次上海戏曲舞台的“集结号”。编剧蒋东敏和副导演陈寅都来自上海沪剧院;导演吴佳斯则是上海越剧院的优秀青年导演。剧中女二号张阿花的扮演者吴嘉倩及纱厂女工的扮演者,多是上海沪剧院最年轻的06届、13届青年演员。视频制作、乐队成员更有上海京剧院、上海淮剧团的加盟。
《黄宝妹》剧照
全剧的创作过程也是剧组每个人“重温初心”的心路历程。黄宝妹的初心是“让全国人民都有好衣服穿”。那么,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又是什么?这是创排过程中,主创团队不断问自己的问题。
王慧莉说,文慧沪剧从创办之日起,就注重现实题材创作。这可能和她自己的创业经历有关,作为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企业家,王慧莉与姐姐一同创办了蜚声沪上的“小南国”餐饮集团。
“我始终不曾忘记要回馈时代、回馈社会。”王慧莉说。虽然民营戏曲院团的生存发展困难重重,但王慧莉始终把传承沪剧、传承海派文化、培养沪剧接班人作为自己的使命责任。
在她看来,沪剧、沪语是最能代表上海城市气质的载体。“《繁花》的热播再次证明海派文化是有生命力的,而我们更要守护好这座城市的‘繁花’沪剧,传承好宝妹老师的‘繁花’精神。”
主演缪佩红则说,“在排这个戏的过程中,宝妹老师的那种坚定的信仰,真的让我动容。”而另一个“差距”是:“宝妹老师真的很漂亮,我没有她漂亮。她那么漂亮,所以谢晋导演拍电影的时候,会让她自己演主角。”但在表演中,她紧紧抓住了黄宝妹“爱美”这一特色。“她要让全国人民有好衣服穿,自己也喜欢漂亮的连衣裙。对美的追求,其实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时代的自信。”
据悉,18日、19日首轮演出后,沪剧《黄宝妹》将于3月开启社区和校园首演。“未来,我们还将推出更多适合不同场地、观众的版本,以及以该剧片段为主体的文艺党课。”王慧莉说,“希望通过《黄宝妹》,让更多人了解黄宝妹的故事,同时爱上沪剧,让沪剧这朵‘海上繁花’越开越艳。”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