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两会之声|如何多举措提高地铁防灾韧性?民盟上海市委建议

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2024-01-21 15:18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海地铁当前的运行里程达831公里,共有20条线路和508座车站,已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公共交通工具。庞大的地铁网络也带来了不少运营挑战,其中近年来日益严峻的极端降雨,成为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的重要因素。

民盟上海市委认为:“上海作为中国的超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应筑牢地铁安全防线,提高地铁系统的防灾韧性。”对此,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民盟上海市委拟提交一份提案,提出四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第一,在技术层面,应结合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强防洪排涝新设施新设备的投入和人工智能手段的应用。加强地铁沿线的自动化防洪、河流水位和低洼处、市政排水管网运行状态的智能化监测;注重沿线防排水设施的风险隐患和薄弱处的修缮、改造和升级;强化应急疏散平台连续性;持续开展城市深隧的建设。

第二,在组织层面,应优化组织结构、流程、政策及规章制度,使应急管理和服务更加适应于极端条件。更新或新增适应极端降雨条件的地铁防洪设计、监测标准、企业或地方标准;下好“一盘棋”,搭建关键设施“一张网”,强化网络化运营管理,构建全市各部门众企业一体化联动的应急救援网络;继续加强多部门多层级应急预案与演练。

第三,在社会层面,应注重以人为本,既要重视人的安全,又要关注社区和个人的行为、文化、习惯、教育、培训等对地铁网络韧性的影响,拓宽韧性提升视角,在灾前、灾中和灾后多方面统筹规划。灾前注重人们逃生时必需的防灾附属设施的规划建设,融入城市韧性规划,从城市、城区、社区多尺度提升韧性水平,绘制线网内涝风险图和制作地铁隧道逃生宣传片;灾中除现有救援方式外,利用上海突发事件预警平台,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地铁运行信息;灾后应关注社会舆论以及幸存者的心理疏导,对地铁沿线的受灾区域进行系统性、生态性的促进功能恢复。

第四,在经济层面,应重视防灾投资和资产的保护,充分发挥多种金融工具的作用,减轻极端降雨对地铁运营网络产生的经济压力。加强地铁防灾减灾的设备设施建设的投资,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规划老旧防水设施改造和更新换代;注重地铁易受积水侵扰的机电设备、通讯设备和装潢的保护;充分发挥保险作用,通过气候与巨灾保险、减灾信贷等多种手段,提高整个城市以及每个市民在经济上的抵御能力。

澎湃新闻记者获悉,民盟上海市委拟在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交大会口头发言1篇、书面发言2篇,集体提案10件和界别提案3篇,内容涵盖教育、文化、经济、金融、民生、生态和乡村振兴等方面。这些提案和发言从全盟100余项课题里精挑细选,不断打磨而成。

    责任编辑:鞠文韬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