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葛金华:追忆我和汤志钧先生几次愉快的交往
汤志钧先生既是著名历史学家,也是常州乡贤。他的仙逝,既让我们失去了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经学家和近代文化研究专家,更失去了一个传承有序、熟知掌故、热心公益的可敬乡贤。汤老家乡在常州,他也一直牵挂常州。也就是常州这一机缘,让我和汤老有了几次深入交流的机会。几次交往,时间虽短,但过程非常愉快,甚至可以说大家几乎都处在忘我投入的情景之中,就是将其说成短暂的“忘年之交”也不为过。这些交往,印象既深,受益亦多。现将其回忆出来、记录于此,既为纪念,又飨读者,更助流传。
重视文化,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初次与汤老接触,是因为2011年常州重启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议题,2012-2014年又陆续展开一批正本清源、梳理文献、整理文脉和提升文化的创名软件工程项目。为此,2014年在常州市社科联有关领导带领下,作为常州创名软件工程项目的参与者之一,我曾随队到汤老家中,希望采访汤老,请他谈谈常州文化的价值、作用和影响。临行前大家心中多少都有些忐忑,因为过去几十年,常州在文物保护、文化研究方面做得不好,常以拆文物被外界诟病。大家想汤老会不会也和身在北京或其他地方的常州籍专家一样,拒绝采访或直接对着镜头说些真话呢?带着疑问,我们开启了赴沪之旅。
汤志钧先生出席“清代常州文化学术大会”
好在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叶舟老师提前与两位汤老师作了沟通,将有些情况也做了说明。一进门,汤仁泽老师(以下简称“小汤老师”)非常热情,忙前忙后照顾大家。等汤老准备就绪,大家很快就切入正题、直奔主题,没有太多旁涉。采访间隙,我们把我们的担心和疑虑告诉了汤老。汤老听完后思考了一下,然后说:“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现在已经知道文化重要了,现在重视就好。重新重视要比一直重视还要难,所谓万事开头难,大家要理解他们。其实,重视文化,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听到这句话,大家都松了口气,也为汤老作为历史学家的豁达,以及引导大家一定要“向前看”的精神所感染和感动。采访顺利完成,回来剪辑时,我们发现所拍内容基本上都能用,可见汤老首先对常州的情况非常熟悉,其次针对许多具体问题,他也做了充分准备。所以,即便是这种我们与汤老沟通时戏称“试试看”的采访,他都如此认真对待,可见其做事之严谨。
文化掌故,也是一部好的学术史
再与汤老交流,同样还是因为常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时,常州地方上希望举办一次“清代常州文化学术大会”,通过系统研究清代常州的几大学派及其文化影响来提升地方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而在邀请与会的学者名单中,汤老是排在第一位的。开始大家还有些担心,因为此时汤老已超过九十岁,对于他愿不愿意赴常,以及能不能成行都没有把握。但经过沟通,汤老很爽快就答应了。而赴沪接汤老来常与会的任务,则是我自告奋勇接下来的。车子一开到小区门口,我们就看到汤老师他们已在那里等了。于是,马上接两位汤老师上车。由于我跟汤老并排坐在中间位置,交流起来特别近距离和方便,于是我们就天南海北地谈了起来。除了交流会议主题和近年常州变化外,我也结合自己的研究与汤老交流了一些民国时期的往事,其中聊的最多的是吕思勉、徐震、庄通百等三位先生以及上海鸣社。而言及每一位先生汤老都别有记忆,回忆和讲述也都是栩栩如生、别有新意。
汤志钧先生在“清代常州文化学术大会”上作主旨报告
在谈到近代史学四大家之一的吕思勉先生时,汤老说:“吕思勉先生,你不要看现在都叫他著名历史学家,其实他这个人很朴实的。而且,日常交谈中也有不少真知灼见,有许多也没有写到他的著作里去。所以,钱穆、黄永年先生他们平时受教,肯定启发很多。如果有可能多收集收集吕先生在教中小学时期,那些弟子的回忆,可能也会有很多收获。”而当我问起我爱人曾祖父徐震先生汤老是否见过、印象如何时。汤老很开心,他说:“徐震,哲东先生啊!他学问蛮好的,但也蛮杂的。跟过章太炎先生,经学、文学都好,也是武术家,上海武术家协会就是他参与创办的。吕思勉先生很看重他,在上海时他俩还曾住一起。吕思勉先生常说,常州在外面的人里头,历史么吕先生自己也不谦虚算好的,文学么徐先生好,徐先生古文相当好。所谓史学与文学,两人旗鼓相当。徐先生有本专门的集子,谢利恒帮他印的,上海图书馆有,你可以去翻翻。”
说起叶舟老师拟整理庄通百先生日记,汤老很重视,他说:“这个是好事,庄先生日记里记载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他也是当时苏州、上海、常州人文圈子里比较重要的人,对研究当时社会、教育、出版和文化都有帮助,可以通过他把很多人串联起来。”而当谈及民国上海有个影响广远的重要诗社——鸣社,社长就是汤老爱人郁慕云的祖父郁葆青时,更是兴致盎然。“鸣社圈子大,不仅是旧体诗词文人,报人、出版家、书画家、金融家,还有江南各个地方都有他们成员,他们叫同声相求,值得研究。郑逸梅也是鸣社成员。”
中间小汤老师怕汤老精力够不上,建议喝点水先休息休息。但汤老却不以为然,说谈得正高兴不要随便停下来。于是,我们一路聊到了常州,谈了近三个小时,毫无倦意、意犹未尽。等下了车,晚饭时,汤老依旧很健谈,感觉回到了家乡的汤老特别开心和高兴,那活跃的劲头仿佛不是九十三而是回到了三十九。回到房间后,还拉着大家坐下来聊,文思泉涌、如有神助。临走时,汤老还说,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文化掌故啊,“大家都说郑逸梅是掌故大王,其实这些掌故串联起来,也是一部很好的学术史。”
支持家谱,也就是支持文化名城
第三次交流则是2015年11月21日,在“清代常州文化学术大会”会议结束后,我陪汤老来到常州家谱馆等地参观,那又是一个很长时间的近距离交流和持续徒步旅行。在常州老城厢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民元里庄氏旧居等地穿行时,我发现九十三岁的汤老,有着年轻人一般的轻松和愉悦。每到一处,他都会一边听组织方安排的导游介绍,一边亲自给我们讲解过去这个地方的历史情况,感觉也是特别的开心。
汤志钧先生参观庄存与故居
当来到常州家谱馆翻看江南地区名门望族的家谱文献时,汤先生提出了很多专业的问题,甚至包括收集、修缮的过程和如何保存等细节。当得知常州家谱馆馆长朱炳国先生以一人之力收藏如此多的旧家谱时,颇为吃惊和赞赏。他说他也在上海社科院历史所收集和整理过不少文献,历史所图书馆也有他收集的文献,其中也有不少家谱。历史文献要有有心人去收集、整理和研究,如果没有这样的人,一旦散失,或者错失收集机会,既很可惜,也很难再有机会去补救。在获悉整个常州家谱馆都属于私人展馆性质时,汤老还特意跟随行的常州社科联、方志办公室领导说,要大力支持朱馆长的收藏和展示工作。“你们支持他,就是支持常州文化;支持家谱,也就是支持文化名城。”大家听了,也都深以为然。
汤志钧先生参观常州家谱馆
几次交往,时间不长,但却很深入,不仅对我个人启发很大,也对常州乃至江南区域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承提供了很大帮助。可以说,在常州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汤老一直是一个热情的赞助者、重要的参与者和有力的支持者,他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开明、开放和深刻的意见与建议。同时,在有关常州乡贤、江南文人吕思勉、庄通百等的研究中,尚有不少文人掌故性质的信息和文献有待发掘,通过汤老所指路径,这一研究如能深入,亦可发见一个不一样的民国学术史。关于地方文献,特别是家谱文献,汤老更是重视,经由他的嘱咐,常州家谱馆也得到了各界越来越多重视,现已成为江南地区研究宗族和区域文化的重要基地与史料来源。
我们缅怀汤老,不仅因为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史学、经学领域有着突出的贡献,还因为他是真正为常州乃至江南文化研究与传承做出贡献的乡贤与前辈。大家不仅敬佩其学问,还感佩其学行。希望以上文字能为汤老的精神永存,提供一丝绵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