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纪录片《何以中国》:情景再现要够“真”
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由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文物局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的8集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第七集《家国》将于今天20:20在东方卫视、百视TV播出,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B站同步播出。
《何以中国》第七集《家国》海报
矢其文德,洽此四方。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封邦建国成就“天下国家”。周王朝将根植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与国家治理紧密联系,达成家国一体;周人构建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理念,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人文基调,持续绽放出灿烂、盛大的光彩。
《何以中国》剧照
探寻“何以中国”,绕不开一方“何尊”。这件出土于陕西宝鸡贾村镇的西周青铜礼器,高38.8厘米、重14.6公斤,内底铸有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的记述,是目前看到最早的、以文字书写的“中国”之名。
分封制构建的家国体系、以德配天的政治理念,被寄寓在以鼎、簋为代表的青铜礼器中,物化成为“礼制”。本集纪录片《家国》聚焦西周时期,从疆域治理、家国体系、族群融合、礼制确立等视角,回答“何以中国”之问。
《何以中国》剧照
取商而代之的周朝,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并分封同姓子弟、有功大臣土地,其宗法政治与血缘关系紧密相连。周初共分封71国,其中与周王族同姓的就有53国。通过分封制,周人将宗法制度与国家治理紧密联系,达成家国一体。凭借稳定的社会结构,周天子的政令得以有效传递,周王朝的国家机器得以有序运行。
纪录片《何以中国》从考古学的视角出发,“透物见人”。为寻访真实的周朝,摄制组足迹到达碾子坡遗址、周原遗址、丰镐遗址、琉璃河遗址、曲村—天马遗址等众多西周时期重要遗址,及时拍摄最新考古发现成果。其中,近年在郿坞岭高地14号发掘出大型建筑基址、道路、陶排水管道、祭祀坑等遗迹,是首次在西周都城镐京遗址发现的道路及车辙遗迹。
在实地拍摄考古遗址、近距离拍摄出土文物的同时,纪录片利用影视再现等手法,将武王伐商、成王营洛、周公辅政、燮父迁晋等重要历史事件及历史典故娓娓道来。在叙事视角上,纪录片刻画了一众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如殚精竭虑的周武王、周公,殷商旧贵箕子等,亦有与周人共处一地名为“奂”的殷遗民。
《何以中国》剧照
节目组介绍,纪录片中的人物、表演充分体现了真实感,演员不仅要做到“像”,还得做到“真”,“要让观众觉得历史上的人物就站在眼前”。《家国》开篇,有一幕讲述古公亶父率领族人由豳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的故事。为了再现《诗经》中描述的场景“古公亶父,来朝走马”,需要拍摄日出,摄制组要和太阳抢时间,主演几乎每天凌晨2点开始化妆,群演则要从西安坐6个小时的车到达片场。
除了实景拍摄外,在影视还原过程中,纪录片在文物的立体呈现、遗址场景三维复原、电影实拍画面绿幕抠像合成、概念插画动态制作、三维地形地图建构等方面还采用了CG技术,进行文物及历史画面的还原。
《何以中国》剧照
周原遗址出土了一辆驷马驱驾的青铜轮牙马车,马匹及车辆装饰有大量镶嵌绿松石的青铜饰件,车厢外围装饰有薄壁青铜兽面、玉器、绿松石饰件,华美异常。在《家国》一集中,摄制组通过CG技术“复原”了这辆精美的马车。
为了充分展现考古发现的“西周第一豪车”,后期特效组在周原遗址考古队杨磊老师指导下,将车上的每一个零部件、局部材质等,都对照着考古资料建模,并在三维软件中雕刻纹饰。这样一辆马车的CG制作,在片中呈现不过5秒,却要耗去数字设计师团队数周的制作时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