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是海洋塑料最多的国家,塑料垃圾如何被排入洋流?

2018-11-14 16: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世界污染河流对海洋的塑料输入估计量前20名中,中国大陆占了6个席位,而被李白深情吟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长江更是 “独占鳌头”。

海洋是数以万计的生物的家,同时它是随着季风流动,因此我们排放到海洋中的任何塑料垃圾都会造成无法估算的后果。

来自中国的白色幽灵正在侵占海洋

我们每天都会用到塑料物质。在这种工业合成品面世的初期,人们一度为它的诞生欣喜若狂。色彩鲜艳,重量轻,不怕摔,经济耐用等特征使它不仅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极大推动工业发展。然而在一百年后的今天,遍布我们生存空间每片土地,河流,山川的塑料垃圾俨然已成为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人说,这是最伟大的发明,也是最糟糕的发明。

海洋垃圾的80%是通过河流汇入海洋的,20%是从船舶上扔下的。可以说,外河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的这一过程中充当了极为重要的搬运工的作用。

而中国外河流域的环境状况看来并不太乐观。一份来自《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的报告显示,在世界污染河流对海洋的塑料输入估计量前20名中,中国大陆有6条河流入榜,分别是长江(1/20),西江(3/20),黄浦江(4/20),东江(13/20),珠江(17/20)汉江(18/20)。而排名第一的长江向海洋投入的塑料垃圾总量约为333,000吨,占世界总输入量23.71%。与第二名的恒河(8.19%)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作为中国境内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自发源直至汇入东海一共要经过19个省市,沿途人口众多,且这些地区大多有较为发达的工农业,对于塑料制品的需求量和废弃量都很大,使得这条中国最长的河流成为塑料垃圾的一大集散地。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情况公报》也对长江水质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了警告。根据数据显示,长江口区域的海洋上分布的劣四类海水的面积居我国四大海区的首位。无疑,塑料垃圾对于海水污染的扩散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每年通过外河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数量为何如此惊人?我们不得不承认,最大的原因在于失败的塑料垃圾管理之上。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海洋地图集2017》显示,全球塑料垃圾管理最差的20个国家中,中国处理不当的塑料垃圾数量大约为882百万立方米/每年,是第二名的印度尼西亚的两倍之多。回收途径的匮乏与不规范,环保意识的欠缺及不完善的法律为高污染企业提供漏洞等等因素,使得塑料垃圾被大量的随意丢弃。

数据来源《海洋地图集2017》

这些进入河流的塑料垃圾在人类生活的陆地上无法拥有一席之地,只能随着流水最终进入海洋,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使中国成为了海洋塑料垃圾最大的排放国之一。根据估算,中国最终进入海洋的塑料量大概在1.32百万立方米~3.53百万立方米之间,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

兴许会有人持这种观点,中国塑料垃圾的巨大排放量是与其巨大的人口数目相关的。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如果你认为在拥有世界最大人口量这一背景的前提下和其他国家比较有失公允,那么同中国海洋垃圾中其他种类的对比应该可以让你信服。

依据《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在所有监测海域的垃圾中,塑料垃圾排放所占的比重均在70%以上,其远远超过了其种类的垃圾。可以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中国的海洋塑料垃圾问题代表了中国海洋垃圾问题。中国塑料垃圾已经对海洋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鲜为人知的微塑料问题

“微塑料”这一概念是科学家于2004年提出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其危害也是在近几年才引起学界和环境保护者的重视,有“海洋中的PM2.5”之称。

- 微塑料到底是什么呢?

是指粒径很小的塑料颗粒以及纺织纤维。现在在学术界对于微塑料的尺寸还没有普遍的共识,通常认为粒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为微塑料。这些微塑料颗粒会吸附许多来自工业和农业的有毒化学物资,它们漂浮在海洋的上层,被许多浮游生物或其他生物误食,这些体积较小的生物作为食物然后又进入到更大型的动物体内,而在这些较大型的动物往往是人类经常捕食的鱼类。人们早先丢弃的微塑料早就溶解在鱼虾的血液里,最终回到人们的餐桌上。

在中国公海上飘浮的塑料垃圾中,微塑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污染密度远远高出人们的一贯认知。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微塑料大多集中于海滩,很多尚未真正进入海洋生态系统,但海浪的冲击早晚会将他们带离海滩,进入范围更广的海域。最终的流向是不可控的,造成的后果亦是未知的。

数据来源:Lebreton L, Greer S, Borrero J (2012) Numerical modeling of floating debris in the world’s oceans. Mar Poll Bull 64: 653–661.

Eriksen et al., Global estimate of plastic pollution particle count and weight floating in the world’s ocean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with minor revision in PlosOne)

网址:http://onesharedocean.org/lmes(全球微塑料和宏观塑料模型估算)

        http://onesharedocean.org/LME_47_East_China_Sea(东海塑料模型分布)

        http://onesharedocean.org/LME_48_Yellow_Sea(黄海塑料模型分布)

由于塑料的耐用特性和洋流作用,塑料在全球海洋中无处不在,包括南大洋最便远的地区。海洋的陆地活动使得它们到处飘浮。即便有着这样的流动性,中国海域微塑料的分布密度比看来依然触目惊心。以黄海和东海的情况来看,东海微塑料的数量以及重量密度要高于黄海,东海浮动塑料的数量密度比最低值的海域生态系统高出40多倍。这些大量堆积于中国近岸海域的难以被带走的微塑料垃圾,时间可能会让它们慢慢离开,但却很难彻底销毁它们的形迹。中国东海面积约为77万平方公里,换算下来东海的塑料质量约为2054.31吨,相当于136辆重型货车。

- 微塑料的来源有两类

一类是初生微塑料,指经过河流、污水处理厂、道路途径等排入水环境中的塑料颗粒工业产品,如化妆品等含有的微塑料颗粒或作为工业原料的塑料颗粒和树脂颗粒。

另一类则是次生微塑料,由大型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过程造成分裂和体积减小而成的细小颗粒。这些进入海洋的微塑料颗粒主要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进入河流的,包括因风化和事故造成的船舶涂料泄露、轮胎磨损,道路风化、建筑废料等。

中国排放巨量海洋塑料垃圾背后的原因

- 中国仍是塑料产量大国

201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起了一项“清洁海洋运动”,呼吁政府、行业和消费者减少塑料的生产和过度使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此方面未尝没有付出过努力,早在2008年,中国就已推行了限塑令,然而十年后的今天,限塑令似乎被多数人所遗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与发展,新兴的快递与外卖行业对塑料的消费需求无限扩大,导致塑料产量呈现增长趋势,中国俨然成为了全球塑料生产大国。

- 中国大量进口废塑料

在大量生产塑料的同时,我国也进口了许多塑料废物。进口塑料垃圾听起来似乎有点滑稽,但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也是重要的一环。进口的塑料废物会被进行回收利用,投入到更多行业的生产中去。如果你曾见过有人骑着小三轮到每家每户去收空瓶子、罐子的情形,或许就不难理解这其中的缘由。

- 我国塑料回收率低

尽管在中国不乏个人经营的废品回收,它也足以成为一个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废品回收率就很高,其中最常见的废塑料的回收率更不容乐观。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为止,我国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废塑料被回收利用,而我国的生活垃圾回收率更是不足20%。在消费能力强的发达国家,回收率通常超过50%,人均垃圾的处置量都在每日0.63公斤以下,例如德国、奥地利、比利时等,而根据人民大学2015年出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状况评估》报告中,中国人均垃圾清运量就达到了每日1.12公斤,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消费能力中等的国家来说,这样的垃圾处置量相对偏高。

- 我国塑料垃圾处理方式不当

塑料垃圾的处理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我国目前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分捡回收这几种垃圾处理方式。不论哪一种方法用来处理塑料垃圾都面临一定的二次污染风险,而且这些处理方式在城市垃圾处理上运用比较普遍,农村对于塑料垃圾的管理则较为糟糕。城市和农村的塑料垃圾处理发展不平衡问题很突出。

不当的垃圾处理是大量塑料垃圾排入海洋的重要原因。

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的几个途径:

1. 直接倾倒进入。对于一些没有回收价值的塑料垃圾,为了降低成本,或被直接焚烧或被倾入河流,最终汇入海洋。这一现象在中国农村地区尤为常见,且目前我国的垃圾填埋场处理量大多已经趋于饱和,并没有与大量的塑料垃圾相匹配的处理能力。此外还有一些则是人类生活产生的日常垃圾,由于回收体系的不完整和环保意识的缺失被人们随意丢弃在河流,沙滩及海面上。一次性塑料包装的广泛使用更加剧这一情况,而与之相关的垃圾收集系统可能是不发达甚至不存在的。

2. 排污口。主要通过污水处理厂排污管道排入河流。工业制品的废水中可能含有塑料微粒,还有些监管不严格的地方可能会直接将大片的塑料垃圾利用排污口随废水一起排出。

3. 不当的垃圾处理造成的二次污染

(1)  填埋不当导致的垃圾渗滤液污染。这些渗滤液中包含的塑料颗粒会深入土壤,渗透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和内陆湖泊的水流是互补的,这些被污染的地下水会通过湖泊进入河流最终流入海洋。

(2)  中国塑料回收家庭作坊的不规范处理。在这些小作坊处理塑料垃圾时往往现需要使用大量的清水清洗,而这些清洗过塑料的废水并不会被进行无害化处理,便直接携带大量的塑料微粒甚至整片的塑料进入了河流。同这些污水一样,剩余的塑料垃圾残余物也会被直接倾倒在河床。

4. 海上活动

包括海上养殖和捕捞,勘探开发,船舶行驶过程中排入的各种垃圾和船舶涂料。一些大型的海上事故,譬如船舶倾覆,原料泄露等也会导致塑料垃圾进入无边无际的大海。

塑料垃圾会对海洋造成什么影响

人们把海洋上漂浮的塑料垃圾整体称作“第七大陆”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了浩瀚海洋中众多海洋生物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塑料对野生动物的伤害是人类难以想象的。

或许你从未想过,你随手扔掉的塑料绳会没入大海,与无数的海洋生物相互缠绕,据报道,迄今为止至少有344种物种陷入被塑料缠绕的痛苦之中,包括所有海龟物种、超过三分之二的海豹物种、三分之一的鲸鱼物种和四分之一的海鸟。

看似炫目精美的包装塑料纸在流入大海后也“暗藏杀机”,多数的海洋生物都曾误食过塑料碎片,根据媒体与相关机构的记录来看,至少有233种海洋物种,包括所有海龟物种、超过三分之一的海豹物种、59%的鲸鱼种类、59%的海鸟种类、92种鱼类和6种无脊椎动物都出现摄入塑料的情况

除此以外,接触或碰撞塑料制品也会威胁海洋动物的生命,例如,渔具已被证明会在碰撞时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磨损和破坏。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的《海洋垃圾:理解、预防和减轻对海洋和海岸带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报告中整理了自2012年以来受污染的海洋生物的实地调查,报告显示,塑料污染已经涉及鱼类、藻类、海鸟类、海洋哺乳动物、海洋爬行动物等各类海洋生物群。

更糟糕的是,塑料正以惊人的速度侵占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污染、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严重破坏海洋的健康。他表示,根据最近一项研究,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总重量可能将超过鱼类。

海洋塑料降解难

塑料是人工合成的大分子聚合物,分子结构很难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予以破坏,若想把塑料彻底降解成小分子,则需要让大量的化学键全部断裂。对于聚乙烯分子来说,这需要很大的能量。因此,想让塑料完全降解,可能需要数百年的时间,BBC的一篇报道中提到,光是一个塑料杯就能在地球上“存活”长达半个世纪,可见塑料的降解十分困难,与陆地不同的是,海水的制冷效果更加减缓了阳光照射和高温形成的降解过程。所以海洋塑料垃圾全面分解的过程更加漫长与艰辛。

- 海洋塑料回收难度大

用于制造塑料的绝大多数单体,例如乙烯和丙烯,来自化石烃图。没有一种常用的塑料是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最终会在垃圾填埋场或自然环境中积累而不是分解。永久消除塑料废物的唯一方法是通过破坏性热处理,例如燃烧或热解。因此,用塑料废物对自然环境的近乎永久性污染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所有主要海洋盆地都发现了塑料碎片,仅在2010年进入海洋环境的塑料废物估计达到了400-1200万吨。淡水系统和陆地生态环境也日益受到塑料的侵蚀。

如今,塑料废物无处不在。

海水是流动的,塑料会随着水流飘向四方;海水也是深不可测的,不同重量和质量的塑料会分在不同深度。不管人们如何努力,都无法保证某一区域的海水中不再有任何塑料。而当塑料化作微小的颗粒,事情就变得更加复杂了,回收的难度陡然增加,产生的危害也就更加巨大。 

- 海洋塑料监测存在局限性

1.  在塑料垃圾的数据模型和采样方法方面存在争议

日前,多位专家学者在APEC海洋垃圾防治创新途径研讨会上公布了各自对我国近海微塑料的监测结果,尽管监测范围一样,可他们数据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对于数据结果差异巨大的原因,来自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研究员骆永明表示,这是由于所用的采样工具与方法学的差异导致的。

不仅是国内的研究成果出现极大差异,国际上对于海洋塑料垃圾的采样及研究方法也尚未统一。海洋环境专家李道季曾指出, 国际上关于海洋塑料垃圾数量的模型研究并没有对各国排放塑料垃圾量进行实测,研究方法也尚有商榷之处。

2.  海洋塑料垃圾监测与处理难度大

跟踪海洋塑料输入和分布是十分困难的,塑料与海洋的年输入量和表面塑性积累的估计值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为“缺失塑料”问题。而对微塑料的监测就更加困难,因为微塑料粒径很小,分析难度大,所以,不同研究团队的经济实力、获取数据能力、分析仪器的先进性、分析技术的可行性等问题都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这就导致海洋微塑料的监测工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试图用人力清理海洋中所有的塑料垃圾是不切实际的。人类要做的是如何减少塑料的生产和使用、提高塑料的回收和利用率,控制污染源头。

参考资料:中外对话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d925170102xgm4.html、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http://aoc.ouc.edu.cn/2a/79/c9824a207481/page.htm

几百亿年前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体正诞生于海洋,但眼前无疑由我们亲手创造的这些白色幽灵正在慢慢毁掉曾经的生命之源。我们难以预测我们随手丢掉的塑料瓶究竟会飘向何方,正如我们无法预料这些塑料垃圾又究竟会把六十亿人类的命运带到怎样的节点。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NOAA/Woods Hole Sea Grant

《海洋地图集2017》

《2016年中国近岸海域环境情况公报》

《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状况评估》2015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4》

《海洋垃圾:理解、预防和减轻对海洋和海岸带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

Jambeck et al. (2015). Plastic waste inputs from land into the ocean.

Laurent C. M. Lebreton et.(2017). River plastic emissions to the world’s oceansNature

Kühn, S., et al., Deleterious Effects of Litter on Marine Life, in Bergmann, M., et al., Marine Anthropogenic Litter, Springer, 2015

IUCN 《Primary Microplastics in the Oceans:a Global Evaluation of Sources》Julien Boucher, Damien Friot

http://onesharedocean.org/LME_48_Yellow_Sea

http://onesharedocean.org/LME_47_East_China_Sea

指导老师:吴小坤

图文编辑:全凌辉

小组成员:文咏诗、邢叶、王欣羽、吴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