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7点至22点禁止遛狗”,正反意见都该听听

澎湃特约评论员 任然
2018-11-06 14:3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养狗不拴绳、遛狗不清理粪便、烈性犬不戴嘴套……一直以来,一些不养狗人士和“铲屎官”们矛盾不断。10月29日,云南文山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山市区犬类管理的通告”,其中一条规定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7:00~22:00禁止遛犬。

支持者说,这样散起步来安心多了;反对者则认为,难道让我早起或熬夜遛狗?应该说,这两种意见都可以理解。从效果看,文山市城管执法大队称,以前遛狗的人多,影响市民锻炼、上下班,每天都有两三个投诉电话,通告出来后还没接到举报。

囿于规定刚出台,是否真的有如此神奇效果,可能还得继续观察。但限制遛狗时间这一思路,正反面意见都值得听听。

理想状况下,限制遛狗时间,实现人与狗的“错峰出行”,不文明养狗能够得以控制,的确有利于减少“人狗矛盾”。但是也得看到,禁止白天遛狗,很可能令遛狗行为过于集中,由此可能带来粪便扎堆、狗叫声集中等现象。同时,不排除此做法可能对遛狗者形成一种消极暗示,认为在可以遛狗的时间段,狗就可以随意撒欢,从而降低约束。这些不能不有所警惕。

实际上,文山出台的犬类管理规定已比较全面。像“犬类一律实行拴养或圈养,不得放养;携犬出户时,犬只必须使用束犬链,犬链长度不得超过1米,并由成年人牵引”等,切中了时下的种种遛狗恶习。如果这些低限度要求能够严格执行,限制遛狗时间与否,其实已没那么重要。

更应意识到的一点是,限制遛狗时间未必能带来真正的养狗文明。时下,饲养宠物已经越发普及,要减少这一社会现象对外界的干扰和风险,只能依靠文明的逐步发育成熟。一味要求“错峰出行”来减少矛盾,反可能弱化文明意识的生成。另外,从管理角度说,不能总寄望于找到一种一劳永逸的方式来规范文明养犬,而忽视对一些基本规则的执行。 

当前各地出台的犬只管理规定,其实大同小异,这表明文明养狗的标准是具有普适性的,但它们执行得并不好。于此背景下,对遛狗时间作出限制,虽显“一刀切”,但也可能是无奈的源头管理。比如杭州已执行了多年的遛狗限时制,不过规定的是“7点至19点”。相对来说,这个限时似乎更人性化。而随着社会养狗文明水位的提升,对遛狗时间的限制也未尝不可以放松。事实上,杭州就曾考虑增加白天遛狗时间。 

据称,目前文山城管队员对于白天遛狗的情况,以劝导、教育为主,并无实际处罚。这或在事实上表明,该规定目前更倾向于一种倡导,其“尺度”把握还是较为合理的。

综合看来,对于“7点至22点禁止遛狗”的规定,固然需要对其执行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新问题予以审慎,但同时也不必一味否定,可以权当一次犬只管理的地方尝试。但更理想的效果是,该规定引发的正反观点碰撞,能够促进养狗市民和不养狗市民的换位思考。前者应意识到,文明养犬,既是对他人权益的起码尊重,也是为自己争取“养犬自由”的最大砝码,否则自身权益也必受限制;后者也该认识到,不能因为存在不文明养犬现象,就对所有养犬者的正当权利予以否定。这既可能产生逆反效果,也容易造成群体之间的割裂和互伤。

    责任编辑:甘琼芳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