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近60年地表温度上升1.38℃,院士:北方将更缺水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2018-11-06 13:53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第8届“基于全球水文实验与观测数据的水流情势研究”国际会议现场。

“气候变化一方面导致我国北方河川径流和地表水资源减少,另一方面温度上升使得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刚性需水增加。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11月6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在第8届“基于全球水文实验与观测数据的水流情势研究”(Flow Regime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mental and Network Data, 以下简称FRIEND)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中国近60年陆地表面温度上升了1.38℃,每10年升高0.23℃,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7月24日连续12天发布大范围高温天气预警,张建云表示,这种长历时高温天气在未来有可能成为常态。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地表温度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升高、降水空间特性变化、海平面上升、极端事件增多趋强,未来的气候变化仍可能进一步发展。

WMO(世界气象组织)2017全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17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三个最暖年份之一。全球平均温度比1981-2010年平均值高0.46°C±0.1°C,比工业化前水平约高1.1°C±0.1°C。

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来看,监测显示,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海河、辽河、黄河中下游等流域)1980年以来降水明显减少,这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北方缺水的严重形势。张建云说,全国大江大河径流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其中,海河流域、辽河流域和黄河下游地区减少明显,未来水资源可能进一步减少,而灌溉用水、工业需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量都将增加,这些都将进一步加剧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张建云建议,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一方面要节能减排,减缓温室气体导致的气候变暖,另一方面要采用适应性的应对策略,水资源的管理要由综合管理到适应性管理转变。

具体而言,一要节水优先,加强需求侧管理,减少水资源的刚性需求;二要提升水资源供给能力,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形成丰枯互济的国家水网;加强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减缓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三要加强水资源利用多目标安全与风险评估,实现多目标的协同管理和风险调控,保障协同发展。

成立于1985年的FRIEND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文计划(UNESCO-IHP)的一个国际合作专家组织,本次会议是FRIEND会议第一次在亚洲举办。

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在会上发言时说,受特殊地理位置、人口、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目前水旱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四大水问题严重,变化环境下的水安全问题突出。

叶建春表示,中国政府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治水方针,在推进水生态文明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构架中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后希望与世界各国共同探讨治水经验、分享治水技术、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共建绿色、循环、节约、高效、安全的全球水治理体系新格局。

    责任编辑:何利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