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城市产业观察 | “尔滨”火了,哈尔滨的转型之路

2024-01-18 17: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4年第一个网红城市,无疑是地处东北的哈尔滨。“饭店里冻梨摆盘”“给中央大街铺地毯”“三亚没想到这个冬天败给了哈尔滨”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伴随这些话题的持续升温,哈尔滨成了今冬旅游业的新晋顶流。

据哈尔滨市文旅局测算,元旦假期,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景区、酒店、饭店甚至洗浴中心、早市、菜市场全面爆满,网友惊呼“哈尔滨被重新发现”。

而从去年到今年,几个占据流量高地的网红城市淄博、天津、哈尔滨,看似关联不大,其内在的精神内核却有或多或少的共通之处。一方面,在“反向消费”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的大背景下,这些城市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及杭州、成都这些人口流入的“新一线”网红城市相比,大多消费水平不高,适合放松休闲。

另一方面,这些城市的管理者也充分展现了对游客需求的尊重。淄博烧烤走红后,当地管理人员积极地发送烧烤消费券、推出烧烤专线、组织安排烧烤志愿者,使得人们对这一话题的关注不再仅限于食物的物美价廉。而哈尔滨的一系列“宠粉”操作,也让天南海北的游客体会到了东北人的热情。

从淄博到哈尔滨背后:工业城市转型成为共同注脚

此外,从产业视角看,无论是淄博或是哈尔滨都曾经是重工业领先的城市,但近年来的工业实力都出现了增长乏力的局面。

具体在哈尔滨上,2000年的时候,全国仅有14个城市的GDP超过1000亿,东北独占四个,三省省会加上大连,都超过了。经过20年发展,到了2022年,全国GDP超过万亿的城市总共17个,中部四个,西部也有三个,东部沿海地区10个,而东北一个都没有。2022年东北地区GDP最高的城市为大连,为8430亿,沈阳为7695亿。江苏徐州这一年的GDP也超过了8000亿,浙江温州也超过了8000亿。

而从近几年的产业比重看,哈尔滨的第三产业比重要远超第二产业占比。

(图片来源:2022 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而回顾历史,作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哈尔滨曾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工业门类齐全,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的38个,特别是电站设备、轴承、飞机与航空发动机等行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曾一度跻身全国十强,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都诞生于此。

那么为何曾经以重工业出名的哈尔滨,现在的第二产业比重只有20%出头了呢?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一座因铁路而诞生的城市:由小村落到东方莫斯科

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25°41'~130°13’、北纬44°03'~46°40’之间,东与佳木斯、七台河、牡丹江市接壤,西与大庆市毗邻,北与绥化、伊春市相连,南与吉林省隔松花江、拉林河相望。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省会城市中面积最大的城市。

“哈尔滨”这个名字和女真族的兴起有着密切关系,据《哈尔滨考》考证:哈尔滨来源于女真语“阿勒锦”“哈喇宾”,翻译为汉语,即光荣、荣耀的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哈尔滨实为“哈鲁滨”,系满语“渔网”的意思。1899年,清政府编定的《黑龙江舆图》记载,当时哈尔滨只是百余户人家的小村落。彼时,整个哈尔滨加起来人口不过三五千人,其中以旗人居多,依然以渔猎为生。

而哈尔滨能发展为一座城市则与一条铁路的修建密不可分。

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出于对日本的憎恶,选择与俄国签约。1896年李鸿章和俄方签订《中俄密约》,始规定修筑“中东铁路”。

这条铁路西从满洲里与西伯利亚铁路东段相连,中部则从哈尔滨延伸向南,直到旅顺(今大连市旅顺口区)。由于铁路对商品的集散作用相比旧式驿道简直是降维打击,处于丁字路口并能联通域外的哈尔滨很快就取代了旧省会齐齐哈尔的枢纽地位。此后哈尔滨与北边邻居之间的因果也就此种下。

重工业由盛及衰:中苏关系与经济重心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驱动和当时的苏联建立起了良好的外交关系,而东北三省作为最靠近苏联的地方,东边是朝鲜,联系非常紧密,重工业、资源工业以及政策,自然贯彻得最迅速。有着很好的地缘优势。

1953年,一五计划正式实行,当时共156个项目,其中58个在东北三省,辽宁省24个、黑龙江22个、吉林省11个,占比接近4成,其中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制造、机床厂都是在这一段时期造出来的,不仅在在石油化工、能源工业、煤炭工业、冶金工业、汽车制造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是奠定了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基础。

但一切在1959年发生了变化,这一年中苏关系在这个时间点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60年苏联撤走了相关技术专家。鉴于当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三线建设也是从1964年开始进行的,将大量的重工业向西迁移,数十万技术工人向西部迁移,仅东北向西转移的产业就有140余个。

以云贵川为主的三线建设重地,承接了来自东部80%的重工业,德阳、攀枝花也是在这时候得到了大力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苏联解体,远东人口大量流失,30年中由之前的810万降低到现在600余万,流出了3成,而当时的朝鲜也因为一些因素而对外减少了来往,东北三省处于内陆,缺少出海口,随着国企的改革和国家经济战略重心的转移,东北的工业陷入了衰退的境地。

哈尔滨未来“4+4+1”现代产业新体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产业

无论是哈尔滨市民还是哈尔滨政府显然都不愿就此沉沦。为振兴经济,哈尔滨市政府聚焦“4+4+1”现代产业新体系,巩固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现代生物医药业、特色文化和旅游业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信息业、新材料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四大优势产业;前瞻布局太空、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未来产业。

那么为什么哈尔滨要把先进装备制造业、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现代生物医药业、特色文化和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首先在哈尔滨的上市企业中寻找到答案。正所谓企业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主体,只有做强经营主体,才能培育壮大未来产业。

万得数据显示,注册地在哈尔滨的一共有33家A股上市公司,从行业分类来看,制造业上市公司占比最多。其中,19家为制造业,3家为金融业,2家为建筑业,以及其他行业。

其中市值居首位的是中航产融,是一家以证券、租赁、期货、财务公司等金融业务和财务性实业股权投资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重要平台—金融投资平台。中航产融2023年12月29日在互动易上回复称,中航产融以支持航空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为产业体系发展的重心,构建航空产业投资平台和航空相关产业投资平台,投资业务以服务航空主责主业为出发点,主要投资于航空产业、非航防务产业和航空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

市值第二的是中直股份。中直股份是我国直升机和通用、支线飞机科研生产基地,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Y12轻型多用途飞机、Z9系列直升机、EC120直升机和转包国外航空产品四大系列产品的外向型航空骨干企业。中直股份2023年12月25日公告,中直股份拟发行股份购买昌飞和哈飞集团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方案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本次重组完成后,公司将拥有完整的直升机产业链,有效增强业务完整性、优化资源配置。

市值排在第四的北大荒,拥有经营区域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地处我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现有耕地4564.4万亩,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下辖9个分公司、1个子公司,113个农(牧)场,751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有这三家上市公司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能成为哈尔滨前两大主导产业了。与此同时,葵花药业、哈药股份等则为哈尔滨发展现代生物医药业提供了便利。

哈工大成为哈尔滨重要差异化优势

此外哈尔滨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还有一个最大的差异化优势就是哈工大位于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哈工大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高校之一。哈工大是本世纪初教育部启动的“985工程”、“211工程”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院校之一。另外,哈工大还是九校联盟的成员,入选过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等。可以说,它的办学实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国防七子之首,哈工大在国防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为我国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哈工大在军事科研、装备研发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军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军事科研和管理人才。

低调的哈工大,走出了Pico创始人周宏伟、时空道宇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王洋、银河航天董事长兼创始人徐鸣、斯坦德机器人创始人王永锟、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冷晓琨、弓叶科技创始人及CEO莫卓亚、博为医疗创始人靳海洋等,覆盖领域从机器人到VR、商业航天、人工智能、高端医疗等。

1993年,早期VC哈工大资产投资集团就已成立,并在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调整校办产业结构和资本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多年下来,哈工大资产投资集团对外投资入股了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国创机器人创新中心(哈尔滨)有限公司、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哈工永兴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哈特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高科技企业。

最后,振兴东北,活跃东北经济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无数人成为能自主的市场主体。改革开放得以成功的秘诀,说到底就是打破体制内思维,把普通人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让他们为自己的利益去奋斗,求取更好的生活。

在外资、政府开支和民间投资都在减少的环境中,各地政府不得不面对“存量”竞争。地方政府如果再不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将很难吸引外来的投资。

如果哈尔滨政府能够通过这次的契机,作为一个打造服务型政府、彻底改善营商环境的起点,那它就有可能撬动外资、内资到东北来投资。从而逐渐带动起市场对哈尔滨的投资信心,以及产业升级和人才回流。

预祝哈尔滨和东北的明天越来越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