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到息肉就紧张?胃息肉也会癌变成胃癌吗?
原创 贾方圆
▼本文作者▼
今天跟大家讲一下关于胃息肉的问题,它和肠息肉是有区别的,大家都知道肠息肉会导致肠癌,所以很多朋友一查出胃息肉就特别的担心,问这个东西会不会最终发展成胃癌?要不要赶紧去切掉?
要强调的是,胃息肉和肠息肉是不太一样,大多数的胃癌都不是由胃息肉所变成的。可以说大部分的胃癌都是一个肠型的胃癌,它的演化过程是萎缩性胃炎肠化,然后变成异型增生。上皮瘤变最终发展成胃癌,由胃息肉最终演变成的这种胃癌是非常少的。
今天我就通过这篇文章来讲解一下胃息肉如何判断是不是已经癌变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胃息肉。其实胃息肉和肠息肉它是一样的,它也是指的粘膜层的一个隆起。
我们知道胃大致上可以分为四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也就是说,胃息肉是胃最里边的粘膜层的一个隆起,可以通过病理分型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
先说非肿瘤型息肉,主要有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一个错构瘤性息肉,大概率是不会引发成一个胃癌的。其中我们的胃息肉70%~90%查出来都是一个为底腺息肉或者增生息肉。
胃底腺息肉发生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长期的吃拉唑类或者雷尼替丁这一类的抑酸药物。长期使用这些药物的时候,改变了胃里面酸碱度的环境以及胃酸分泌的途径,最终导致胃息肉的一个产生。
当然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人体各种激素,尤其女性相对来说较多见一点。这种息肉癌变的概率极低。所以说不要看到一个腺性息肉就联想到癌变。
它和腺瘤性息肉是不同的,腺息肉癌变的概率只有1%以下,发生癌变的几率是非常低的。还有就是它小于一厘米的时候,停用奥美拉唑这一类药物之后,过一段时间就会消失。但是如果大于一厘米的时候,停药之后,消失的概率就不大了。这种情况下,可以做手术切掉,或者不切定期观察也是可以的。
再谈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这些息肉大概率都是一些炎症的长期感染导致的,比如说幽门螺旋杆菌的长期侵蚀或者说整天的抽烟喝酒或者等等一些生活不规律。
不规律生活就会产生炎症性息肉或者增生性息肉,尤其是增生性息肉,癌变的概率也是非常低的。
但是如果你要长期的炎症刺激之后,是有可能最终由萎缩性胃炎变成肠化再变成上皮瘤变,最终发展成胃癌。但是这种息肉,如果停止炎症刺激,也是有一定概率可能会消失的。
如果这种增生性息肉把幽门螺旋杆菌消除掉,抽烟喝酒戒掉,40%的增生性息肉会随着炎症消失而消失,但是根据一些文献,如果增生性息肉大于0.5厘米,还可以手术切掉。
容易癌变的息肉就是肿瘤息肉,也就是腺瘤性息肉,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绒毛状腺瘤,第二类是混合腺瘤,第三类就是管状腺瘤。
其中绒毛状腺瘤是最容易癌变的,但是比较幸运的是,大多数人查出来的腺瘤性息肉都是一个管状腺瘤,是最不容易癌变的那种腺瘤。
还有一个就是混合腺瘤,主要指的是里面有一部分是绒毛状腺瘤,有一部分是管状腺瘤的样子,息肉里绒毛状的成分越多,越容易癌变。
最后是管状腺瘤,这种息肉可以通过大小以及外观,进行初步判断是否已经癌变。腺瘤性息肉如果大小超过两厘米以上,癌变概率可能达到28%~40%以上的一个概率,所以说是比较容易癌变的。
如果它的外观带蒂像一个蘑菇的外观一样,像一个榔头一样,上面是息肉的头,下面是息肉的根,更容易癌变。
这种息肉相对来说,是从顶端开始癌变。所以手术初期的时候,他是从顶端开始癌变,下面他不容易侵犯到胃壁的其他部位。
如果息肉外表光滑的话,癌变的概率也只有3.9%。如果表面相对来说比较粗糙一点的话,呈颗粒状,癌变的概率大概是33.3%。如果表面呈一个菜花状。而且呈溃烂的一个状态,那么癌症的概率就要上升到50%以上了。
所以,息肉的表面越光滑,越不容易癌变,越小越不容易癌变。也就是说,癌变的概率和息肉表面光滑程度和大小成正相关。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介绍
贾方圆
徐州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简介: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自2013年至今从事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临床工作。
擅长: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病的诊治,如功能性胃肠病、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诊胰腺炎、胆囊炎、肝硬化、炎症性肠病等。掌握胃肠镜操作及胃肠道息肉切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