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明视界》里的光与影
岁末年初,翻开这本厚实的光明影集,像是翻开了一段段光与影里的记忆。摄影这门有着近200年历史的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在他的镜头里青春澎湃地显现。
如果说“诗歌是一种忧郁的媒体”,那么我认为摄影则是一种内心与眼睛对话的媒介。你看、你想、你定格出内心视界中直观的完美或残缺的世界。这些光与影拼凑成了短暂又永恒的风景。
摄影作品集中婺源日出美景。石光明|摄
当然,有人认为,摄影摧毁了人类的传统艺术。这一工业革命里的产物是没有温度的,是机械化的。但我认为依托相机定格出的影像作品,依旧是充满人文之景的艺术创作。这在《光明视界》里得到印证与呈现。
我认为,真正美的摄影作品不仅仅是单一定格直白的世界,而是灵魂深处丰富的带有情感的创作。正如澳大利亚摄影师皮特•亚当斯-肖恩(Peter Adams-Shawn)所言,伟大的照片在于情深,而非景深。这亦在光明的镜头得到了显现。
摄影作品中《故乡的老树》篇章中的照片。石光明|摄
纵览光明这十余年的影像作品,我们能清晰的看出他镜头里的时光印记。无论是故乡的原色,还是远方的澄明,都自然地映射出他行走的多彩视界。这些显像在他出生的河南鲁山山村,显像在他游历的远方的山海,可谓诗意满怀。
令我最为注目的是,他对如今所生活的城市视界里的观察与乡村现状的捕捉。他敏锐地捕捉到当下世界里的现实之痛,捕捉到故乡丢失的原景。
摄影作品集中守候烂尾楼的一对夫妇。石光明|摄
如他镜头里城市烂尾的楼群、闲置的公共设施,空心的山村、空巢的老人,这已不仅仅是一位普通照相者的意义,这仿佛是在打量着一个时代的内心。这应是他多年新闻从业的背景,新闻纪实在他的镜头里也从未失焦。
是的,我始终认为,无论是一位文学创作者,还是一位摄影创作者,他们的最高境界、最终的使命应该是记录下时代情感与内心,捕捉到时代的显影。而非生产出一堆机械化冰冷的文字与照片,而非肤浅地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游离在风景之外。
不然,这些所谓的创作仍会如尘埃落于尘埃中,不曾留下任何印记。亦如德国著名摄影艺术家安德烈•古斯基(Andreas Gursky)所言:“我解读一张照片,不是为了仅仅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是为了看到我们这个世界大体在发生着什么。”
摄影作品集中航拍镜头下的故乡雪景。石光明|摄
故乡才真正是光明内心深处的底版,在城市的暗房中他冲洗出了人文之光。在城市视界的观察中,映射出他不同于同龄人的艺术才华。这种生长于乡村的底色,成为他影像创作的宝贵财富,丰富了题材的选择,更折射出中国内陆城乡变革的境遇。这也是我们正在失去的乡村记忆,幸好有他定格下了我们琥珀式的乡愁。
“我无法告诉你我错过了、忽略了、摧毁或者丢失了多少照片,正因为我全力以赴得到我认为我想得到的镜头。”美国著名摄影师乔•麦克纳利(Joe McNally)的这一论述,或许深刻的诠释了光明摄影的意义。
摄影的真实性在于摄影者的内心风景与灵魂的交织,拍摄出的照片也最终呈现出作者内心的影像。一张好的照片会说话,光明镜头里的人与物仿佛一直在诉说,一直在向关注者表白。它们不仅镌刻着时光的印记,更纪录了摄影师当下所处的世界。
光明视界里的光与影,亦是如此。(文|董非)
(作者系诗人、知名媒体人,中国新闻社河南分社原主编,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兼职导师,中经环球智库创始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