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读丨“冷”只是东北最边缘的体验
有个好玩的现象,如果你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当全网都在关心冰雪大世界好不好玩、东北大哥热不热情的时候,身边的亲戚朋友知道你从东北回来,第一句话肯定是:东北冷吗?
去年底,各地文旅大战还没打响,哈尔滨刚开始出现在旅游博主视频里,而我迫切需要一场逃离熟悉环境的旅行,“冷门”而“宝藏”的哈尔滨,成了首选。
规划旅程的时候,我征询母亲意见:“要不要大东北感受下真正的冬天?”她吓得声调陡高:“我不去,我受不了冷。”我又去问父亲:“大东北去不去?”他沉默半晌来一句:“要不你半路让我下车去你锦州大伯家?”
他们这个年纪,新鲜事物的吸引力,远远没有身体舒适、融融亲情来得重要。缺衣少穿的幼年时期对饥饿和寒冷的记忆,让他们与一切与冷相关的体验也都提不起兴趣。孩子就截然不同,我们有些犹豫他太小受不受得了时,他无知者无畏地小手一挥:“我要去堆雪人!”
机票酒店都定了,但哈尔滨,最终还是没去成。冰雪大世界试营业后,打前站的同事发来了园内人山人海的视频,中央大街的比肩接踵也让我和先生心里犯怵,五岁的娃这不得挤丢?东北那么大,去不了哈尔滨,那就直奔长白山。事实证明,错过了爆红期的“尔滨”,却一点没耽误我们感受宝藏大东北的快乐。
长白山上,久未放晴的天池如神迹般展露真颜,放眼望去,银光灌顶、山脉伏延,白雪与黑土争势,凛风与高阳并存。从山上下来,前一秒还在乘雪地摩托横穿林海雪原,下一秒已经在热炕上大汗淋漓地跟东北大姨学捏饺子了。吃完饺子直奔雪场,半生不熟地操控着雪板,在必然的摔倒来临前,感受几秒钟御风而行的错觉,甭管“i人”“e人”最后都免不了撞作一团。
长春市郊,斥巨资建的冰雪新天地,彼时游客不多,但是冰雕版“世界之窗”震撼感拉满,一眼梦回“凛冬将至”的冰与火之歌,刺激好玩的各类冰上项目,在这儿不用排队滑到兴尽。当地朋友带我们去吃了心心念念的东北烧烤,味道之美只能用啧啧称奇来形容,儿子一张脸恨不得埋进炒饭碗里去了。据说,在东北人眼里,炒饭才是检验一家烧烤店水准的内行标准。一行五人吃了两轮把菜单几乎点了个遍,一结账,不到老家价格一半。
夜里,当地司机免费拉着我们一家三口找网红“雪人军团”打卡,点“仙女棒”的打火机呲不着,大哥嚷嚷着“我就不信了”飞奔出去,不一会,买来一个防风打火机,然后举着手机,兴致勃勃地指挥如何如何摆造型。夜里,直奔不花钱的“隐藏景点”看冰雕夜景,体验帐篷里的冰钓,并且自掏腰包买来羊肉在冰面上现串现烤,回来时,不忘给孩子捎一包“苞米”爆米花。难怪说,东北人的热情也是一个“参观项目”。
所有这些体验中,冷,只能算最边缘的一种体验。一身厚衣服,进屋出屋、穿穿脱脱,确实麻烦。奇怪的是,当地人完全没这个烦恼,一件长羽绒是他们对冬天最大的“尊重”,无怪乎他们能一眼甄别出游客。
审美理论里有一个重要的陌生化原则。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中国能够创造足够多的陌生体验。如果能打破对陌生体验的恐惧,迈出去,就是山河壮美、“宝藏××”;迈不出去,可能就只有反反复复一句“××冷不冷”“××热不热”。2024 ,愿我们都能与更多的宝藏目的地相遇。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