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两会之声|院前急救存在哪些不足?AED配置如何更加科学合理?
院前急救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的重要手段。如何进一步加强上海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即将召开的2024年上海两会上,农工党上海市委拟提交一份提案,对上海目前的院前急救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提案认为,近年来,上海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效,但在体系硬件、信息化、急救制度等方面仍然面临着急救站点不足、信息系统不完善、车辆和设备管理不优化、专业人员紧缺、AED配置不足、民众急救知识不够普及等问题。
提案分析指出,上海的院前急救体系目前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急救中心软硬件及信息化水平需进一步提质增效,如急救站点的数量和密度仍有提升空间;需进一步加强人员储备;信息系统及车辆和设备管理应进一步完善等;
二是AED配置少、使用率低,如AED配置、维护、人员培训方面等目前暂无法规,配置数量、位置不明确,维护周期无机构进行监管;电极贴片的收费高且标准不统一,医保支付政策不明确等;
三是急救相关收费标准和转运标准应进一步合理规范,如院前急救收费标准相对较低,一定程度影响急救工作者积极性和从业自豪感;存在部分急救设备耗材收费高、维护成本高,导致提供急救服务机构服务负担过重或受益不均等。
针对上述问题,提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第一,进一步强化急救中心软硬件水平。
一是根据城乡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突发事件发生频率等因素,进一步科学合理地确定急救站点和备勤站点的数量、位置和覆盖范围,同时加强对其他院前急救能力人员的培训、指导、协调等工作,提高其与急救中心的衔接效率和质量。
二是善用应急时建立的支援队伍,实现平战结合,充分发挥其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可探索积分制志愿者活动。
三是根据不同类型和级别的院前急救需求,将车辆分为A级(重症)、B级(中度)、C级(轻度)三类,分别配置相应的设备和人员,避免过度配置或不足配置。将非应急转运车辆单独管理,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运营,提高其在非紧急情况下转运患者的效率和收益。
第二,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AED配置和群众科普。
一是加强制度支撑。政府应考虑制定法律法规,要求特定公共场所、企业和机构配备AED设备并定期维护,以提高设备配置率和可及性。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科学合理的AED配置方案,明确AED的数量、位置、类型、管理等内容,结合信息化手段,形成有效覆盖、快速反应、便捷使用、实时更新的AED网络体系。
二是加强AED及院前急救知识科普培训。组织和引导更多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参与培训,如地铁、机场、车站服务人员、警察、武警官兵等,提高已经配置设备场所人员操作掌握率。
三是试点在高危人群家庭以租借形式配置AED,如有心脏病史或其他慢性病史的老年人、残疾人等,提高其在家中发生心脏骤停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第三,合理制定急救操作、耗材贵、搬运、转运费用收费标准。
一是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相关政策和规定,结合院前急救服务的成本结构和市场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收费标准,试点将AED电极贴片耗材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明确急救操作、耗材、搬运、转运等各项收费项目和金额,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收费现象。
二是完善院前急救收费补偿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和医保支持力度,为院前急救患者提供相应的补偿或减免政策,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建立健全院前急救收费管理制度,规范收费程序和方式,加强收费监督和审计,防止出现乱收费或漏收费等问题。
三是加强对院前急救收费的公开透明,定期向社会公布院前急救收费标准、收费情况、收费监督等信息,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和评价,提高院前急救收费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澎湃新闻记者获悉,今年上海两会期间,农工党上海市委拟提交多份集体提案,包括:关于加强水环境治理能力的提案;关于优化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的提案;关于布局合成生物产业培育上海生物经济新增长点的提案;关于上海市传染性疾病相关药物研发产业链完善性建设的提案;关于调整医疗机构深部抗真菌药物品种数限制的提案;关于完善数据交易机制促进上海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提案;关于加强上海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提案;关于完善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提案;关于推动上海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提案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