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丨说不尽的南方人北方人

江城
2024-01-17 21:1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2024年1月11日,哈尔滨,游客们在雪中拍照、玩耍。视觉中国 图

这个冬天,因为哈尔滨旅游的爆火,网上随处可见关于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讨论。这当然是个古老的话题,但又冒出了很多新的观察角度和趣味观点。

说到这个,我倒是想到了自己。我的家乡正好在中部,属于不南不北、不东不西的那种位置。我到底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好像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而随时变化。

比如我是在广东读书时,在本地同学眼里,我就是个北方人,室友问我“你老家是不是经常下雪?”;后来到北京读书,我又成了南方人,室友问我“你们那粽子是不是咸的?”甚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更加剧了我的迷糊:说是北方人,我还真没见过几次下雪;说是南方人,我们家的粽子都是甜的。

更要命的是,我的家乡还没什么个性。朋友们在饭桌上说起各自家乡时,我经常不知道怎么接话。比如说到东北,可以聊天气;说到山东,可以聊大葱;说到四川,可以聊吃辣,结果到我这,“XX啊……那地方不错。”然后,话题就转走了。

记得小时候,有一个小伙伴告诉我,“咱们应该是北方人。”理由是,他玩电脑游戏的时候,发现我们那块地方是属于曹魏阵营的,“咱们跟曹操一伙的,那不就是北方吗?”这个听着有点不靠谱的论断,让我更明白了,关于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我们本地人困扰了很久。

我的家乡确实也是这样,是个南北、东西混杂的地方:方言有点南方腔调,但是都听得懂;食物以米饭为主,但北方常见的烤鸭也是特产之一;地势很平缓,有一望无际的平原,但也有南方那种绿阴如盖的梧桐小路……它的南北特征是如此的模糊。当然也可以往好听点说,这是“集南北之所长”。

鲁迅曾经在《北人与南人》里写道,“相书上有一条说,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我看这并不是妄语。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机灵;南人北相者,不消说是机灵而又厚重。”所以,南北方的特点混在一起,何尝不是一种“综合实力”呢?

仔细想想,人们对自己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那么在意,或许也是源自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国南北对称的观照,总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比如书法,有“南方尚帖学,北方尚碑学”的说法;绘画,也分南方画派与北方画派;连武侠小说,都编出了一个“北乔峰、南慕容”。

所以,南北方的身份确认,或许是在家乡之外,许多人都不自觉在寻找的另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而像我这种说不清南北方的人,就会陷入一种迷茫,似乎自己少了一种文化内涵——北方的豪爽、大气,南方的细腻、精致。人们总希望能够沾上哪一边,作为自己一个天然的人格期许。而我这种,身份谱系似乎就单调了一些。

不过,就算真的“不知南北”“无问西东”,也没什么好沮丧的。我多年前曾经翻到我们家的家谱,我的太爷爷辈原来一直是“直隶人氏”,后来举家迁去了天津,再后来又机缘巧合地来到了现在的家乡,并就此定居下来了。

我相信很多人应该都跟我一样,往上追几代人,都是从另一个地方迁徙来的。那些南方与北方的特点,也许早就混入了我们的血脉里。北方人何尝不会小家碧玉,南方人又何尝没有豪爽大气的?标签化的特征,更多只是人们制造话题的需要。我们不仅生活在辽阔的疆域里,更生活在一个流动的历史里,“北人南相”“南人北相”,从血脉来说,都是真实的我们。

至于家乡是南方还是北方,也没那么重要。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根据自身的性格特征、向往的文化环境,自由地选择成为南方人或北方人。我们的祖先经历了千百年的地域迁徙,我们也生活在现代,成为什么样的自己,也许比成为哪里人,更有关注的意义。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